北京协和医院改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治方法
本报讯 (驻地记者 林夕夕)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主任等,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长期前瞻性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对PBC无肯定疗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PBC与其他组合药比较,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最小,因此UDCA是治疗PBC的首选方案。
据张奉春教授介绍,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既往国内对此病的认识不足,认为很少发病,并因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无生化改变而误诊,即使出现临床症状,也常常作为病毒性肝炎误诊误治。从目前临床病人数量分析,我国PBC患病率远高于国外报道。
该院对PBC的诊断除按照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提出的PBC诊断标准外,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发现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滴度、AMA-M2浓度与病情不相关,也不受药物治疗影响;抗SP100抗体阳性与否不反映病情轻重;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病情重等,为PBC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在治疗方面,研究者对国际上争论较大的几种治疗PBC药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前瞻性观察研究。他们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UDCA、UDCA联合泼尼松龙、UDCA联合硫唑嘌呤进行治疗。每例在治疗3、6、12个月后采血监测及肝脏病理分析。
结果显示,三组病人的丙氨酸转氨酶、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血清免疫球蛋白在用药3个月后都有明显的变化,但三组间变化没有差异。因此,研究者初步认为,加用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与单独使用UDCA治疗PBC,疗效相当,而单用UDCA不良反应最小。
研究者还发现与病情相关性强的病理形态有:纤维化程度、汇管区周围碎屑坏死和胆管减少等病理变化;外周血中CD8+T细胞下降,肝汇管区CD8+T细胞浸润增多且与病情相关;PBC患者外周血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均有异常,以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PBC患者外周血TNF-α升高并与病情及肝组织损害相关。, 百拇医药
据张奉春教授介绍,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既往国内对此病的认识不足,认为很少发病,并因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无生化改变而误诊,即使出现临床症状,也常常作为病毒性肝炎误诊误治。从目前临床病人数量分析,我国PBC患病率远高于国外报道。
该院对PBC的诊断除按照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提出的PBC诊断标准外,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发现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滴度、AMA-M2浓度与病情不相关,也不受药物治疗影响;抗SP100抗体阳性与否不反映病情轻重;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病情重等,为PBC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在治疗方面,研究者对国际上争论较大的几种治疗PBC药物,进行了为期2年的前瞻性观察研究。他们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UDCA、UDCA联合泼尼松龙、UDCA联合硫唑嘌呤进行治疗。每例在治疗3、6、12个月后采血监测及肝脏病理分析。
结果显示,三组病人的丙氨酸转氨酶、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血清免疫球蛋白在用药3个月后都有明显的变化,但三组间变化没有差异。因此,研究者初步认为,加用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与单独使用UDCA治疗PBC,疗效相当,而单用UDCA不良反应最小。
研究者还发现与病情相关性强的病理形态有:纤维化程度、汇管区周围碎屑坏死和胆管减少等病理变化;外周血中CD8+T细胞下降,肝汇管区CD8+T细胞浸润增多且与病情相关;PBC患者外周血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均有异常,以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PBC患者外周血TNF-α升高并与病情及肝组织损害相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