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7122
两用“其所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62期
     却有母子分——《玉机真脏论》传变次序谈

    《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论述疾病传变次序时称:“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充分运用五行生克理论,不仅阐述了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也道及了五脏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是中医疾病演变、轻重、预后、转归等病机分析关于的重要内容。然而其间又两次使用“其所生”文句,造成后世注家众多议论。为辨孰是孰非,特为赘言。

    经文的“所胜”与“所不胜”,较易理解,它专指五行的相克关系。凡“我克”者称作“所胜”,如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等皆是;“克我”者称为“所不胜”,如木对金、火对水等皆为“所不胜”。以这种“我克”或“克我”关系的传变,疾病较为多变或顽难危重,此即经文所谓“传之于其所胜”、“死于其所不胜”。传,即传化、移行、转移等意,可引申为多变;死,即顽难、危重、凶险之意。因此,“相克传”标示着预后的不良。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意为五脏病的病气,来源于“我生”的子行脏气。受有接受、收受之意。气指病气。其所生指病气的来源,如肝病的病气来源为心、心病的病气来源在脾等。王冰注:“谓受病气于己之所生者也。”张景岳注:“受气所生者,受于己之所生者也。”统一认为病气由“我生”的行脏传来。这在原著的下文诸如“肝受气于心”、“心受气于脾”等得以证实。然而高士宗之解,却与之相悖:“受,当作授”,“五脏正气授于所生之子也。”尽管古代受、授可互作借代,但据经意旨在论述五脏疾病的“传”与“移”,若搅入“正气”内容,似与经旨欠合。据前后文句合观,意指疾病的病气,最容易进入“我生”脏气,因为“母病及子”、“子盗母气”等关系,从而导致疾病的复杂性。
, 百拇医药
    “气舍于其所生”,指病气常会停留在“生我”的脏气之中。舍,即居舍、住处、停蓄、留滞之意。原文明确指出,肝木的病气留止在母行脏气的肾水(肝“气舍于肾”)、心火的病气留止在母行脏气的肝木(心“气舍于肝”)、脾的病气留止在母行脏气的心火(脾“气舍于心”)、肺的病气留止在母行脏气的脾土(肺“气舍于脾”)、肾的病气留止在母行脏气的肺金(肾“气舍于肺”)。因此,此处的“其所生”,与“受气”的“其所生”,完全不同。它专指“生我”的母脏。

    本段经文的病气传变,多数注家均以五脏本身脏气的传变为思路,这固然是藏象理论在病机中运用的重要内容。然而《内经》关键的理念,却为阐明时间变化在五脏病传变中的价值。这在经文末尾“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中,得到了揭示。把日夜的时序,固定地按照木、火、土、金、水划分,用以解释本段经文,更较合拍。也就是在准确诊断疾病定位的基础上,依照所病脏气的五行属性,配以时序的五行属性,运用生克制化理论,给以分析,便能得出预后判析的规律性结论:五脏疾病,在属于它所生属性的时间内,如肝病的“我生”时间为午时,就会承受病气;在它所克制属性的时间内,如肝病的“生我”时间夜半,病气就会发展多变;在它所不能克制属性的时间内,如肝病的“克我”时间日入,病气就会加剧危重。这一分析方法,连同《素问·藏气法时论》的“邪气客于身也,以甚相加”内容,共同为时间医学的病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疾病的传变,形式多样。《内经》即有外邪的表里传、外内传、六经传、经脉传,杂病的脏腑传、经络传等内容。本段经文仅是众多传变中的“五脏传变”之一。它以相生相克的传变方式,不仅道出脏气自身五个方面的传变关系,同时又把五脏与时间联系,深刻论述了时间在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性。, 百拇医药(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