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全国名中医 > 陈宝贵
编号:11467171
学而不厌继承发扬——名老中医陈宝贵跟师经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63期
     陈宝贵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院名誉院长、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他曾跟随名老中医柳学洙学习,后于1978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83年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深造。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科研,尤其在脾胃病和老年痴呆症、血管性痴呆、创伤性痴呆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主持了10项科研课题,其中获天津市科技成果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我多年来跟随在陈宝贵老师身边,经常听老师引经据典,讲解如何辨证、遣方用药,也多次听老师讲自己的跟师经历,总结跟师体会与快乐。

    陈宝贵老师说:“作为祖国瑰宝的中医药之所以能代代传承,父传子、师传徒是我国实施院校教育以前惟一的传承途径。走进中医药的大门,找到一位名医指导,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机缘,也是我能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根基。”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60年代末,陈宝贵老师在一次中医药培训班上,有机会结识了63岁的名老中医柳学洙先生。柳学洙先生是名医张锡纯的关门弟子,医术超群、医德高尚。陈老师便想方设法向柳老先生请教,柳老先生在接触中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虚心好学的学生。陈宝贵既使在学习班结业后返回当地医院以及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学的几年间,也往返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时常带着问题来看望老师,向老师讨教。

    1978年8月,陈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被分配到县医院中医科工作后,继续跟柳学洙老师学习。当时县里搞中医继承工作,卫生局派陈宝贵跟师总结柳学洙的临床经验,陈宝贵从此开始了十年正式从师学习的磨砺。十年间,已经娶妻生子的陈老师,除每周六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外,几乎每天都和老师工作生活在一起。这是现代年轻人难以想象的。白天,他同老师一起门诊,为患者看病,晚上同老师一起住在单位宿舍学习、查阅资料。柳学洙学问渊博,可全篇背诵四部经典,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也要能背诵。

    柳老先生因高血压患了脑栓塞,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陈宝贵便每天守候在老师身边照顾。他对老师照料非常周到,曾专门为老师量身订制了一把特殊的坐便椅,一直用到老师过世。其间,柳老先生病情稍有好转,想继续为患者看病,陈宝贵理解老人的心情,就在宿舍腾出地方,让老师开始了对外门诊。陈老师每天上午同老师一起在宿舍病床上接诊病人,抄写处方,为患者看病,下午帮助老师整理临床经验资料。这些,让许多前来看病的患者十分感动,夸赞他是一位工作上尽职尽责的好医生,都说“这才是真正的徒弟”。而憨厚实在的他听了却总是说:“白天黑夜地和老师在一起让我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侍奉好病中的老师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1988年柳老先生病逝前的一个门诊后的下午,宿舍兼诊室的屋内只剩下师徒二人。这位年事已高抱病工作的老中医望着徒弟,语重心长地说:“我这一辈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京是搞化学的,二儿子、儿媳虽然学中医,可也远在北京。眼下,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我这一辈子所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你,使你能够继承下来。”学生明白了老师的心思,他含着眼泪,深深地点着头。
, http://www.100md.com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天黑夜地跟着老师转了整整十年的陈老师,不仅学到了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还帮助老师整理出版了110万字的《产后发热症治辑要》、《诊余漫笔》、《医林雏指》三本专业书籍。难怪柳老先生在出版每一本书时都郑重地写上“编成此书全靠陈宝贵帮助整理”的内容。后来,柳老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了一份《中医继承出师书》,郑重地交给了这位得意门徒:“保健从来重善修,轩岐古训耀千秋。继承我辈勤研讨,皕载芳踪羡马尤。”

    很多人曾问过陈老师:“你这样没家没业地整天围着老师转,像儿女一样侍奉病着的老师,图的是什么?得到了什么?”他总是动情地说:“我跟随老师、侍奉老师的确很辛苦,但我学到了老师一生中积累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学到了一名老中医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这些做人做事的知识道理让我受益终生。”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含着眼泪,送给他一把藤椅、一支钢笔,告诉他活着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个忠诚于中医药事业的好医生。

    陈宝贵老师说:“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我的老师,有时甚至做梦还在向老师求教。师从柳学洙老师十年是我人生成长、事业成功的根基。”

    作为新一代中医人,我也常常思考:每个中医人如果都有这种品行与执着,摒弃浮躁,十年磨一剑,我们的医术能不精吗?我们的中医事业能不振兴吗?, http://www.100md.com(刘洪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