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诉苦反而得不到同情
不论是在快节奏的职场上,还是平常的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心事。此时不少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习惯性地向亲人、同事或朋友倒苦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可事实往往适得其反,非但得不到帮助,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事实上,诉苦太多,反而得不到同情。
喜欢诉苦的人,往往心存“受害者意识”,这种意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毕竟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渴望获得与年幼时相似的无条件关注,这就是诉苦者“受害者意识”的根源。人在苦恼时,希望能够向别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和压抑,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生理成熟的个体总是希望他人无条件地去关注或帮助自己,那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诉苦者在诉说时表现出来的“受害者意识”,往往很难引起倾听者的共鸣,这样的倾诉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加重诉苦者的心理负担。
倾诉也要适时、适当,这就要掌握住三个原则: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应直接向引起困难的人倾诉,而不要找替代对象。朋友引起的困难找朋友倾诉,领导施加的压力找领导倾诉。其次,把握好倾诉的度,是宣泄而不是发泄。宣泄是以第一人称客观阐述,表达自己的困难;而发泄是以第二人称指责对方,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最后,应习惯于找心理医生倾诉。心理医生有专业的心理知识,也是一个职业的倾听者,能给诉苦者提供科学的帮助,真正帮倾诉者解决问题。, http://www.100md.com(向 程)
喜欢诉苦的人,往往心存“受害者意识”,这种意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毕竟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渴望获得与年幼时相似的无条件关注,这就是诉苦者“受害者意识”的根源。人在苦恼时,希望能够向别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和压抑,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生理成熟的个体总是希望他人无条件地去关注或帮助自己,那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诉苦者在诉说时表现出来的“受害者意识”,往往很难引起倾听者的共鸣,这样的倾诉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加重诉苦者的心理负担。
倾诉也要适时、适当,这就要掌握住三个原则: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应直接向引起困难的人倾诉,而不要找替代对象。朋友引起的困难找朋友倾诉,领导施加的压力找领导倾诉。其次,把握好倾诉的度,是宣泄而不是发泄。宣泄是以第一人称客观阐述,表达自己的困难;而发泄是以第二人称指责对方,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最后,应习惯于找心理医生倾诉。心理医生有专业的心理知识,也是一个职业的倾听者,能给诉苦者提供科学的帮助,真正帮倾诉者解决问题。, http://www.100md.com(向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