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考趣
编号:11494089
本草春秋--这些历史与中药有关 8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4日 网易博客
     8.远志小草

    两晋南朝,世族名流好养生,多对医药有些研究。且不说医学史上大大有名的皇甫谧、葛洪、陶弘景等人,连将军都多有精于歧黄者,如东晋时曾两次主持北伐的殷浩便是其中高手,“妙解经脉”,有次居然只用一剂便治愈了一个百岁老人的痼疾。

    但殷浩打仗却不如用药那么在行,北伐惨败,耗尽了朝廷多年积累的器械军储,被废为庶人。从此大权尽入桓温之手。一日,有人送了桓温一些草药——看来此公也对医药有兴趣。他在药篓中挑挑拣拣,举起了一株,在座的人都认识,那是远志。这时桓温问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此药又名‘小草’,为何一物而有两名呢?”他斜睨着坐在身边的谢安,似笑非笑。

    严格说,远志与小草并不是同一物——起码医家如此认为,而是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份:苗,也就是地上的茎叶称为小草;根才叫远志。两者功用也不尽相同,远志属于安神药——用李时珍的话说是能“益智强志”——这便是远志得名由来,可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肿,用于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肿毒等症;而小草却没有祛痰作用,只能益神、补阴气,止虚损。成书于北宋的《本草图经》说得明白:“古本通用远志、小草;今医当用远志,稀用小草。”
, http://www.100md.com
    也不知谢安是不是知道这些,但没等他应答,旁边有人已经高声替他回话了:“这很好理解啊,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嘛!”这人也是懂药的,说到了点子上,处,藏在地下便是远志;出,发出苗来便成了小草。

    可这时谢安的脸上,却不自然起来,据《世说新语》所记,是“甚有愧色”。须知这谢安一生极有气度,有次泛海出游风浪大作,别人都吓得面无人色,而他却还能吟啸自若,怎么这寻常一句话,居然能令他变了脸色呢?

    桓温看着谢安,笑嘻嘻地说了一句:“这话倒说得极有意趣。”

    谢安更是忸怩。

    桓温他们很高明地调侃了谢安一下,意思是你这株积年的远志终于也出来做小草了啊。这年,谢安做了桓温帐下的司马。

    尽管官职不高,但谢安的出仕震动了整个东晋。有句话在朝野间流传了多年:“安石(谢安字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几乎把谢安视作了救世主。可他一直无意仕宦,辞退了朝廷的多次召辟,甚至惹恼了朝臣,上书劾奏,既然给你脸不要脸,那就依法办事,禁锢你终身。他也不在乎,还是在会稽的东山一带,与王羲之等名流一起日夜游山玩水。这次出仕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 百拇医药
    安石终于出了山,按理苍生该庆幸才是,怎么竟还有人调侃他由远志变成小草呢?谢安自己也感到了惭愧,难道在他心目中,居然还有比应时奋起、大济天下还高远的志向吗?

    只能说那个时代实在是太潇洒了,做一个劳碌的大臣远比不上做一个隐士来得超迈脱俗。远志小草之说,便是揶揄谢安由高士变成了俗人。且不细究其中是非,谢安能够在历史上享有大名,却应该是靠了他出山后的作为;否则,他最多像严子陵、林和靖那般,名声再大也是缥缈而平淡,并且类似的人谢安那时代已经太多了,他一定会很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成为第二流的古人。

    远志刚刚抽芽,谢安的事业在他四十岁这年才真正开始。

    直到六十六岁病逝,谢安的业绩是稳定了东晋政局,发展了国力,尽了一个朝廷当家人的责任;而且做得很有自己的特色:为政宽恕,事从简易,加之本身博学多才,风度优雅,不能不令后人感慨:“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 百拇医药
    而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则出现在公元383年。

    那年,在他主持下,淝水大捷。他只用了八万人马,便使前秦苻坚百万大军灰飞烟灭了。

    数百年后,李白想起这一役还是抑止不住地激动,幻想着自己也能有一日如谢安那般为自己的国家轻描淡写地化解一场劫难: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然而仔细看了一番史料后,却不得不长叹一声,谢安实乃有运之人也!

    苻坚实在是输得有些莫名其妙。

    苻坚也有远志。伐晋之前,苻坚曾与高僧道安一起乘辇出游,道安想劝阻他息兵,万乘之主何必如此辛苦奔波!苻坚慨然回答:“我岂是因为疆域太小、人口太少而征战呢?只是想统一天下,大济苍生啊。天生万民,为他们树立君主,正是为了替他们除烦去乱,怎么能怕辛劳呢?” 可从此他的远志被连根折断,他的帝国从此坍塌,他的伟业从此崩溃。
, 百拇医药
    有志气的人不一定有本事,但苻坚不是一个只会做白日梦的平庸之辈。西晋垮台衣冠南渡后,北方大乱,少数民族纷纷登台争战,史称“五胡乱华”。苻坚属五胡之一的氐族,二十岁政变得位。当政后“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羽翼丰满后便于369年开始了统一北方的征战。次年灭前燕;373年攻取东晋梁、益二州,西南夷邛、莋、夜郎等小国降附;376年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内乱,灭代;382 年,派吕光进驻西域;从朝鲜半岛的新罗、东北的肃慎,到西北的大宛、康居、于阗以及天竺等六十二国,俱皆遣使通好。此时前秦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疆域之大,远远超过十六国中任何一国及后来的北魏。此时,扫平北方的苻坚眼前只剩下了一个猎物:东晋小朝廷。

    从淝水之战前的历史地图上看,前秦的势力覆盖了整个中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触角一直伸入当今云南省,看起来就像一头巨兽大张了嘴,准备一口吞噬蜷缩于东南一隅的东晋。

    客观来看,淝水岸边的苻坚离实现一统天下的志向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 百拇医药
    淝水一仗,留下了好几个著名的成语,投鞭断流是第一个。382年十月,苻坚在太极殿大会群臣,提出了伐晋大计。他举杯在手,踌躇满志:“自我继承大业,至今已近三十年。如今四方大体平安,唯东南一隅不肯归降,每当念及天下尚未一统,我食难下咽。现我军约有兵力九十七万,我准备亲征伐晋,诸位意下如何?”群臣一片哗然,居然没几位支持苻坚此志,反而纷纷劝谏,还抬出了天险、星相做依据,苻坚不悦,绝然道:“我有强兵百万、粮草器械如山,投鞭江中足以断流——我志已定,伐晋!”

    次年七月,苻坚颁布伐晋令,百万大军浩荡南下。

    可回到洛阳时,苻坚身边只剩下了十万余人。

    淝水之败,历代有人分析。从军事角度看,苻坚确实犯了大错,这次史上空前的百万大出兵,听起来声势惊人,但冷兵器时代没有统筹运送的技术,战线势必拉得很长。苻坚抵达河南项城时,凉州兵方到咸阳,蜀、汉兵才坐上船顺流而下,而幽、翼兵已行到徐州彭城,东西万里,百万力量发挥不出几成。
, 百拇医药
    但尽管如此,东晋还是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毕竟双方悬殊太大。苻坚如果稳扎稳打,聚集兵力,确实能用压倒优势轻易粉碎东晋的防守。用当时一位将领的话说,是:“如秦百万之众尽至,的确难敌。所以晋能做的,只能是乘着诸军未到迅速出击,只要打败前锋挫其锐气,就能破敌了。”

    是苻坚自己派人去为东晋出主意的。说出上面那番话的人叫朱序,原本是东晋襄阳守将,兵败被俘,苻坚任命他为度支尚书。苻坚认为在百万大军面前,东晋只有投降一条路,于是命朱序前去劝降。但朱序一到晋营便背叛了苻坚,劝降变成了出谋划策。晋将听从建议,率五千精兵主动出击,打了一个胜仗。但不过使苻坚损失了一万五千人,根本伤不了筋骨——东晋仍然面临着灭顶之灾。

    然而东晋主力还没真正发起冲锋,苻坚就一败涂地了。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帅军百万的苻坚败在了区区的一个朱序身上。朱序的一阵呐喊挽救了他的故国。
, 百拇医药
    其时,秦晋两军隔淝水对峙,晋军要求秦军稍往后退,以便渡河一战定胜负。这应该是事先与朱序商量好的,否则以微弱的兵力在严阵以待的强敌面前渡河无异于自杀——兵法中有一招绝杀技:半渡而击,河水把对手拦腰断为两截,等于兵力缩减一半。晋军既然来送死,苻坚自然笑纳,拒绝了属下的劝阻——他们倒想稳当点取胜——在安排好袭击半渡晋军的骑兵后,冷笑着命令大军后撤。

    苻坚正期待着这场想象中最后的屠杀,但这时——正当几十万战靴槖槖地往后踩着沉重的步子时,阵后一角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嚎叫:“秦军败矣!秦军败矣!”——朱序发力了。在没有无线电与扩音器的时代,调动如此巨大数目的军队是件很麻烦的事,指挥必然笨拙而迟钝。其实朱序的呐喊也不能传达多远,他不过是在大军的脚后跟蓦地用针扎了一下——但这已经足够了,就像在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慢慢倾斜时猛地推了一把,同时点燃了引信。燃烧的火药桶轰然倒向自己的后方——军惊了!军惊对于数量越大的军队杀伤力最大,处于最紧张状态的士兵是极容易恐慌的,况且前几日的败仗确实挫伤了秦军的锐气,连苻坚都有过草木皆兵的畏惧。恐慌就像瞬间致命的病毒,一个朱序传给十个士兵、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涟漪迅速扩展,原本缓缓后退的大军顿时变成失控的巨浪,扭头照着自己的胸膛咆哮着打来!
, 百拇医药
    后面的秦军还没收到撤退的命令,前面的战友便已经由后退变成了快跑,不少人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便被同伴狠狠地践踏到地上,脑子灵光点的马上回过神来,跑·······快跑变成了疾奔、疾奔变成了奔命、奔命留下了一地腹裂肠出的尸体······晋军乘势挥军大进······

    谁能止住几十万奔得口吐白沫的挣命大军?主帅苻融成了挡车的螳螂,挤倒后被晋兵所杀,被碾成一堆模糊的血肉。

    这次奔命也留下了一句成语:风声鹤唳。可怜百万秦军,听到任何响动都以为晋军追了上来,只能挣扎着再跑——甚至听不得风吹过的声音和野鹤的鸣叫。

    苻坚总算是逃了出来,但也中了流箭,单骑逃亡。终于到达安全的地方后,他哆嗦着下了同样吐着白沫的马,回顾东南,潸然泪下。

    也有人说苻坚的撤退本身就已经引起了混乱,朱序于其间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苻坚用朱序去劝降肯定是个错误——朱序毕竟是晋人、汉人。
, 百拇医药
    问题在于,如果以国家、民族划分,他用错的人远不止一个朱序。

    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如苻坚那样对降敌的宽宏大量,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绅士风度的征服者。对于战败者,他几乎一个不杀。

    先说他的同族对手吧。公元380年,苻洛叛乱,苻坚遣使劝告:“天下尚未一统,你我兄弟,不比他人,为何反叛呢?你若收手,我定将幽州作为你世代封地。”苻洛对使者的回话是:“你回去转告东海王(苻坚未登位前的封号),幽州太小太偏僻了,容不下万乘之尊。我要君临咸阳,如果他能到潼关接驾,我可还他从前的封爵。”苻坚这才无奈用兵,很快平乱,生擒苻洛。按理如此狂妄悖逆之徒理该碎尸万段才是,可苻坚只是把他迁徙凉州罢了。相比历代皇家数不胜数的手足相残,格外令人唏嘘。

    对被他灭国的前燕、前凉君臣,苻坚也一概优容,封爵拜候。要说仅如此也已足够开恩了,君不见当年被匈奴刘汉所虏的西晋怀、悯二帝的悲惨下场吗?难以置信的是,苻坚给他们的竟然不是养老性质的虚衔,而是真材实料的要职,甚至还常有领兵作战的——须知,这些人尽是异族啊。
, 百拇医药
    相反,苻坚对本族人并不特别优待。他很支持汉人王猛打击氐族跋扈的豪强。为了给他撑腰,苻坚还杀了一个老资格的氐族权贵,甚至在氐族公卿攻击王猛时以帝王之尊帮着汉人王猛破口大骂。

    苻坚的族人很反对这种民族政策,尤其害怕鲜卑复仇。有人提出来:“这些慕容鲜卑是我们的仇敌,而现在却布满朝廷,令人担忧啊!”还有人说得更直接:“虎狼不能驯养,陛下要留心啊!”苻坚回答:“百姓需要安抚,夷狄需要友好——我既然要混同六合为一家,他们都是这家里的孩子,你们就不必多心了。”

    民族矛盾,历来都是最难解决的,“华夷大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句句斩钉截铁的教诲世代传承,直到孙中山,革命之初还是打着驱除鞑虏的口号。而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苻坚竟然有如此胸怀,不禁令人动容。从中可以看出,苻坚的胸中,能容下整个天下,而他的眼光,也已经超越了民族界限。

    能超越民族界限,那么门第界限更是不在话下。王猛,不过是一个贩畚箕为生的穷小子,却有杰出的才能。桓温北伐入关时,他曾上门求见,披着破衣扪着虱子一席谈,搏得桓温由衷赞叹:“江东无人可与你相比啊!”便想请他一同南下,王猛坚决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东晋容不下他这样出身的寒士。而苻坚一见王猛便大喜,道:“我遇见你,就像当年刘备遇见了诸葛亮!”从此重用,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终其一生荣宠无比,权倾朝野。
, 百拇医药
    苻坚应该是那个时代胸襟最广阔,眼光最远大的人。

    是的,他看得很远,出征伐晋之前便为东晋君臣安排好了官职,晋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并为他们造好了官邸等着入住。

    悲哀的是,看太远的人往往都要被脚下的小石块绊倒。

    谢安能看多远呢?

    回头看看他入仕做小草时的情形吧。谢氏世家大族,家门富贵,但在谢安出山前三年,顶梁柱谢尚死了,谢安的哥哥谢奕接班;第二年,谢奕也死了,谢安还是不出,只好由弟弟谢万顶上。可这谢万只是个庸才,没多久就吃了败仗,被革职。此时谢氏一门,所有人职位尚低,除谢安外谁也看不出能有多大出息,门第面临着中衰,前景甚是黯淡。

    于是谢安终于出山了。

    所以很清楚,谢安出山并不是为了苍生,而首先是为了自己一族。这种心态,在一次谈话中表露得很充分。有次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可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人才呢?”谢玄,淝水战役的前线指挥官回答:“这好比芝兰玉树,总想它们生在在自家庭院中啊!”谢安的反应是:“安悦”。
, 百拇医药
    谢安的眼光总是围着自家庭院打转。

    但谢安毕竟是谢安,他知道如何长久保持门第不衰的关键。掌权后,他并没有大肆扶植谢家,而是精心分配权力,达到各大族势力基本均匀。淝水大捷后,他有能力一家揽尽全国军政大权,但还是让出荆、江二州给桓氏,他明白一门太盛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的道理。总之,他最大的成功便是协调了各世家大族之间及大族与皇室之间的势力平衡,既不过分削弱其中任何一族,也不让其过分膨胀,即使对自己家族也不例外。

    可以说,谢安在各门第间的平衡正如苻坚在众民族间的协调,只是,谢安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全自家门第,而苻坚却是为了一统天下。

    谢安也是无奈。当时东晋政局就像一张缺腿的破桌子,上面挤满了世家大族,谁都不能动作太大,否则摇摇晃晃的桌子说倒就倒,大伙都得摔得鼻青脸肿。就算其中有人有出息些,想爬下去找木料修补,旁边的人也会反对——且不说你一动这桌子可能就先倒了,就算你能修好桌子,那你自然功劳最大,还能甘心与我等占差不多大小的地方吗?这应该就是东晋历次北伐多受后方牵制,功败垂成的原因。这种情况下,没有桓温那样篡位野心的谢安的确是稳定局势的最佳人选。
, 百拇医药
    钱穆有句话说的就是这个现实:“诸门第只为保全家门而拥戴中央,并不肯为服从中央而牺牲门第。”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淝水之战,就很容易理解谢安当时的表现。大军压境朝野震恐之时,谢玄不知所措,前来向他讨教方略。谢安了无惧色,只回答了一句就再不开口:“朝廷已另有旨安排”;随即与亲朋好友驾车出游,还与谢玄下棋赌别墅,竟赢了棋技比他高明的谢玄——自然,心惊胆战的谢玄此时哪有心情下棋呢。下完棋,又去游览山水,深夜才回来。

    他真有破敌妙计吗?未必。谢安还有一件传颂千古的妙事,得到淝水捷报时,他正与客人围棋,接信看后便放在一边,了无喜色,继续下棋;客人询问何事,他才慢慢回答:“小儿辈遂已破贼。”果真像是一副此胜实属天经地义的自如。可一个细节暴露了他的心情:下完棋回房间,过门槛时碰折了屐齿都不知道。如果真的早有成竹在胸,他能如此喜出望外吗?何况淝水之胜全然不是谢安,乃至东晋任何人所能创造的,意外啊,意外!

, http://www.100md.com     撇开大难临头时强自镇定稳定民心——“矫情镇物”——的因素,谢安的逍遥,是不是也知道了在咸阳已建了一座属于他的官邸,大不了再搬次家吗?谢家还将依旧是谢家啊!

    他一定了解苻坚对失败者的态度,所以他不必慌张。

    后世战争中弱势者很少有谢安这样的潇洒,一是本身心理素质比不上谢安那样用整个时代熏陶出来的风度,二是再也没有苻坚这样的征服者了,失败后如果只被拔尽爪牙能苟活下来算是行了大运,触目是斩草除根的屠戮。

    莫怪胜者无情,这也是吸取了苻坚的教训。

    淝水败后,前秦的强大军事震慑土崩瓦解。原来被征服的各族首领,憋屈多时,乘机卷土重来,割据厮杀,北方大地又是一片混乱,得了喘息不久的黎民重被卷入熊熊战火,利刃与铁蹄的蹂躏一刻也不休止。

    柏杨感叹:“淝水战役,使中国统一延缓两个世纪。”
, 百拇医药
    的确,接下来的两个世纪,是中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噩梦一般笼罩着华夏大地。但仔细想来,这却是中华民族走向重生的一个必经过程,是不可避免的炼狱,谁也无法带领注定遭劫的苍生逃离苦海,谢安不能,苻坚也不能。

    淝水之役即使战局逆转,苻坚即使真能实现一统大志,他的帝国也同样将很快走向崩溃。苻坚的气量再大,对被征服者再仁慈,也不能真正融合天下各族,收获的始终只能是仇恨和窥伺。不同民族的融合,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磨合、去消化,而不是个别的、暂时的恩遇——何况这恩遇对被征服者来说往往无异于侮辱;还需要大家都慢慢信奉同一种文化,而这文化又能够包容各族,比如儒学。苻坚短短一生,只是在这条民族融合之路上刻下了一个路标,上面描绘着他所理解的“六合为一家,所有人都是这家里的孩子”的美好蓝图。为绘制这张粗略的蓝图,苻坚用上了自己的生命。

    溃败之际,很多人有机会除去苻坚,鲜卑慕容垂就是一个。当苻坚搜集了千余骑残兵奔赴慕容垂时,慕容有人马三万,鲜卑人都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慕容垂没有下手,他记起了当初在自己国内被猜忌,走投无路来到前秦时的情形,苻坚居然出郊亲迎,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天生豪杰,必然要让他们共建大功。我将与你一起平定天下,封禅泰山,然后送你归国,世代封爵。”连王猛都担忧他是个英雄,日后难以驾驭,劝苻坚趁早除了,苻坚不以为然,照样封侯拜将。慕容垂想到这里,不觉眼角湿润,不仅不下手,反而交出了所有的兵权。
, 百拇医药
    但慕容垂这样的人只有一个,而且他也终于走了,自立山头,重树燕国大旗。既然报了恩,那就能心安理得地攻击苻坚了。苻坚的事业已经不可收拾。叛乱此起彼伏,他的大手已经无力拼凑粉碎的大地,他本人也由猎人变成了猎物。

    逃入山中时,他身边只剩下了十余人,而叛将羌族姚苌的追兵已经逼近。苻坚神色不变,端坐地上顾自吃饭。

    姚苌缢杀了始终横眉怒骂的苻坚。之前,苻坚亲手杀了自己的两个小女儿,他怕她们遭到侮辱,他知道姚苌绝不会像他一般对待俘虏——姚苌当年是他从刑场上救下来的。

    这年苻坚四十八岁。在场的羌人,姚苌的部属,不少流下了眼泪。

    苻坚被杀的同年同月,公元385年八月廿二日,谢安病逝。

    东晋朝廷以隆重的仪式为谢安发丧,孝武帝连续三天亲临灵堂吊唁,追赠太傅,谥文靖。十月,追封庐陵郡公。

    谢安的最后一年,还在任所造船,准备一旦时机适当,便沿长江下三吴,告老还乡——

    以圆满他向往一生的“东山远志”。

    2007.5.22, 百拇医药(phy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