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7197
“名中医”应做医院代言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64期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2005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为中医药工作发展提出的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战略方针。要实现“三名”战略目标,推动中医医院事业向前发展,笔者以为,各级中医医院管理层应在“名中医”这一点上,形成以下5个方面的共识:

    “名中医”是医院优秀的人力和文化资源。大凡在一个地方上称得上“名中医”的人,都是当地老百姓中口碑极佳的中医工作者。他们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与病人高超的沟通技巧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在县级中医医院中,“名中医”是医院的“招牌”和“摇钱树”。因为他们不但能给医院带来大批病人前来就医,而且能够带动相关科室同时发展。“名中医”是名科和名院品牌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他既是医院优秀的人力资源,又是医院深厚的文化资源,需要加以保护。

    “名中医”须是学科带头人。中医界的泰斗们都是治疗疑难杂症的好手。但他们也有自己所偏爱的专科绝活。如关幼波大师擅长治疗肝病,焦树德大师擅长治疗风湿病。而作为某个地方中医院的“名中医”,他们一定也有自己所擅长的专科领域。让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招兵买马”,当好学科带头人,“名中医”所带来的名人效应就会成为医院发展新的增长点。
, 百拇医药
    “名中医”要做医院形象代言人。争夺“眼球”的关注点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所以,商家们往往花大价钱聘请影视明星们为某一产品促销,在各种媒体上担任形象代言人。那么,作为“名中医”,他在一个地方上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让他们担任医院的形象代言人,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许会有人说,“名中医”是靠真本事吃饭的,不需要搞那些虚虚实实的花架子形象工程。但笔者认为,医院工作既要务实,也要务虚,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务实工作。“名中医”的日常事务固然要放在临床一线的工作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医院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形式,让一个或几个“名中医”轮流在媒体上亮相,回答人们关心的健康问题,让群众有机会多了解一些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这既是依托名医发展名科的需要,也是创建名院的现实要求。

    “名中医”的经验需要总结和复制。《中国中医药报》上登载过京城名老中医王凤岐老先生以私人名义收徒弟的一幅新闻摄影照片,笔者对这条新闻记忆犹新。因为王凤岐老中医曾在武威工作和生活过,他是武威人民熟知的中医专家。地方上的“名中医”工作是相当繁忙的,他们的学术经验是中医院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经验能否被总结,衣钵能否被继承,是摆在各级中医院面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像王凤岐老中医那样,选择自己的意中人,继承自己今后的事业,我们的中医药事业才能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不断激励新人成长为“名中医”。上世纪80年代,有一本叫《名老中医之路》的书曾经出版发行。她激励过许多中医人向名医之路迈进。今天看来,她仍不失为中医界的一本励志好书。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在中医界,不想当“名中医”的中医工作者也绝不是好中医。今天,我们不但要求新一代中医人要向书本中的人物学习,而且更要激励他们向身边的“名中医”学习,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学习、揣摩,不断地成长为新一代“名中医”。

    “唯象”的认识方法,获得的真理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它的笼统性、模糊性正在成为中医发展的阻力,所以说“唯象”不是中医发展的终点,仅仅是一个发展阶段。, 百拇医药(张友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