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104
买卖学分有悖继续教育宗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16
     目前,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买卖学分的不良现象,从表面上看买卖双方皆大欢喜,甚至可以刺激继续医学教育向“市场化”方面发展,但细究起来,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大的不公平,违背继续医学教育的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产生原因

    从培训单位的角度看,培训单位举办一次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所支出的费用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一般来说,继续医学教育的举办单位采取向培训参与者收取部分费用的方法,以弥补其部分支出。但如果一些培训单位特别是基层培训单位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由于某些因素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参与者(如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差、缺乏权威专家等),那么,培训单位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培训费用以弥补开展培训项目所支付的成本。无奈之下,部分培训单位把目光盯上了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的能够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权力,通过出卖学分弥补费用漏洞。

    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单位希望借助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这个机会捞到更多好处,漠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存在,从根本上忽视自身责任,走上买卖学分的不归路,与继续教育开展的初衷相悖。
, http://www.100md.com
    从培训者本人的角度看,培训者可能出于如下两种原因买卖学分。第一,“迫不得已”。《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规定,“符合要求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必须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获得相应不同级别(Ⅰ和Ⅱ类)的分数(如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5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不得低于10个学分)。”

    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与执业证的再注册、评职称等直接挂钩,基层医生必须获得国家规定的、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才能满足再注册或评职称的要求。而部分基层医生由于某种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获得足够的学分,为了不影响再注册或评职称,他们可能会为此支付一定费用,向同行或继续教育培训单位获取学分。

    第二,意识淡薄。目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医疗单位的大力宣传下,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医疗技术人员的初步认同,但对继续医学教育意识淡薄的人仍然存在。这部分人未能正确认识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更谈不上重视。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在被动地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只为混学分而参加培训,而这部分人通过中间人或直接向学分足够的同行“购买”继续教育学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百拇医药
    可行建议

    (一)加强学分管理和项目管理

    对培训单位来说,首先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管理,堵住培训单位买卖学分的门槛。同时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严格把关学员注册,只授予注册并完成培训项目的学员学分,加强对学分授予情况的监督。

    其次,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提高培训单位的自我造血能力。要加强成本和费用支出管理,消除买卖学分的不良动机。可通过设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严格管理费用账户,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和有序性,防止不良支出的生成。另外,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培训者的参与率。在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培训项目,准确定位受益群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层次和水平,聘请有资质的专家讲述先进的基层工作方法,提高培训者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热情。

    再次,呼吁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力度,严惩违反《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培训单位,取消买卖学分的培训单位再次获得继续教育培训主办权的资格。
, 百拇医药
    (二)正确认识基层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对培训者本人而言,培训者买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培训者未能正确认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我们应该重视参与学习的过程,不让学习流于形式,甚至单纯地为了获得学分而滋生买卖学分这类不良现象。

    国家设立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只是为广大医疗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训者参与培训的出发点不应仅为获取学分,而应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医疗技术更新速度和基层群众对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的需要。

    总之,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学分管理作为其中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紧密的联系。我们要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学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要从根本上杜绝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买卖现象,这不仅需要培训单位对学分的授予严格控制,联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学分管理,同时,也要提高培训单位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管理水平,加强费用管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培训。, 百拇医药(杨亚明 陈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