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4384
出血热可借鼠患攻击人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7.23
     入汛以来,强降雨造成安徽、河南、湖北、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六月下旬以来,洞庭湖水位上涨,湖区内四百多万亩湖洲中的二十亿只东方田鼠内迁,“袭击”了沿湖的沅江、大通湖区等二十二个县市区和近八百万亩稻田。

    无论是洪涝灾害还是鼠害,都有可能带来疫病,尤其是二者同时存在时,风险更大。因此,在积极抗洪救灾、灭鼠的同时,我们还应了解一些疫病的知识,不放松对疫病的警惕性,绷紧“大灾之后防大疫”这根弦。

    ——编者按

    据有关媒体报道,湖南鼠患爆发之后,一些人将当地的山鼠、田鼠运抵广东,流入野味市场,番禺、肇庆等地鼠宴亦随之卷土重来。

    吃老鼠,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举动。老鼠携带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就是其中的一种。
, 百拇医药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能在多种老鼠体内栖身、繁殖、传代,老鼠的存在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最易携带出血热病毒的老鼠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黑线仓鼠、小家鼠和小白鼠。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黑线姬鼠传播野鼠型出血热,大林姬鼠传播林区出血热,褐家鼠传播城市家鼠型出血热。这些鼠种已被科学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的正式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另外还有数十种老鼠以及家猫、家兔、狗、猪等,虽不是正式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但可以临时或偶尔携带病毒。多宿主和多携带者,使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不易被消灭。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个头很小,平均直径约120纳米(nm),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大约几十万个堆在一起才有针尖那么大一点点。别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个头小,能耐可大着呢!

    流行遍及全球出血热病几乎在全世界流行,特别是欧亚大陆。在中国已有半个世纪的流行史,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曾有疫情发生。
, 百拇医药
    危害名列老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每年有4~6万例,在病毒性疾病中,其危害仅次于病毒性肝炎,排在第二位。

    传播途径广泛老鼠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血及唾液、尿、便排出,再经过以下途径感染人类:

    1.接触感染。由带毒动物咬伤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人感染病毒。

    2.呼吸道传播。病毒掺和在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内,人吸入后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鼠排泄物污染食物,人吃后受到感染。

    4.螨媒传播。我国学者已经在革螨、恙螨体内查到了病毒,病毒可以借螨虫叮咬传播。

    5.母婴垂直传播。病毒可以经过胎盘,经母亲传播给胎儿。有人从出血热孕妇流产的死胎肺、肝、肾中查到了出血热病毒的抗原,甚至分离出了病毒。而且,病理学家也在胎儿上述器官组织看到了符合出血热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
, http://www.100md.com
    残酷折磨病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增殖,处于潜伏期。大约1~2周后,病毒繁殖到一定的数量,人体就开始发病了。高热是首发症状,病人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一般持续3~7日,并伴有嗜睡、烦躁、神志恍惚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流行性出血热有一些特异的症状,通过这些症状人们可以识别它:

    三痛——病人自述剧烈头痛、眼眶痛、腰痛,有时也会全身痛。

    三红——即颜面红、结膜红、颈胸皮肤潮红,似醉酒面容,或称“醉汉貌”。这是因为皮肤黏膜充血所致。

    出血——咽颊、软颚、结膜以及腋下、胸背皮肤点片状出血,时有鼻衄或肠道出血,正因这些症状,才有“流行性出血热”这个名称。

    流行性出血热还可引起休克。病人可在高热2~3天内或在高热末期,或热退以后,出现血压下降,脉细弱、发绀、肢体厥冷,如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多器官衰竭。肾功能衰竭是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主要表现是少尿,正常人每天排尿1500毫升左右,出血热肾损害时,24小时尿量少于500毫升,甚至只有几十毫升。体内有毒物质不能经尿排除,在体内堆积便会出现尿毒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人可于此期死亡。
, 百拇医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得了出血热约有半数人死亡,即使目前病死率仍高达10%。

    出血热的特效疗法已开始试用,疗效有待观察,目前仍然以综合疗法为主,应抓好“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休息和就近治疗)。特别应抓好发热期的治疗,认真把好“三关”(休克、出血及肾功能衰竭关)。

    为了控制和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流行性出血热系通过带病毒鼠及其排泄物传播,因此在灭鼠时应尽量减少人与鼠的接触。疫区应严禁玩弄鼠类,发动群众灭鼠时,严禁采用交死鼠或鼠尾的做法。在灭鼠和防鼠的基础上进行灭螨。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在发生水灾时,野鼠向人群靠近,会增加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机会,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王有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