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焦点
编号:11467509
中医几个热点问题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69期
     当今,仍然存在片面将中医“玄”化,夸大中医的高深莫测,或片面否定中医的作用的两大极端。甚至有人虽然对中医一无所知,却以权威的身份,对中医进行毫无责任,毫无根据的恶意攻击。究其原因,可能缘于对中医理论的构建实质缺乏理解。因此,对中医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热点一:中医学的方法论

    《内经》里既有思维模型也有实体模型特征的描述,说明了《内经》对人体的研究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从这一角度上说,《内经》里存在两种医学模式。

    什么是中医学?是否等同于“中国古代医籍所记载的医学”?这是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医学,从《内经》开始采用思维形式的模型法。“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中医理论赖以构建的基础。很显然,中医学是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思维模型的医学模式。然而,有关中医的英译,仍然有人把中医的“心”翻译成“heart”,中医的“肺”翻译成“lungs”等等,这显然已是学术性的错误。正确的应是,中医的“心”应翻译成“Xin”,中医的‘肺’翻译成“Fei”,诸如此类。中医的五脏,是应用五行的理论,对人体生理病理特性外在表现某些共性的抽象归纳与定义,或者说“概念性的描述”。并且认为,这些概念性的心、肝、脾、肺、肾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再结合阴阳理论,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便为中医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基础。中医的藏象学说是通过“司外揣内,以象知内”的“黑箱”信息研究方法而形成,具有信息论、系统论的显著特征。西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实验基础上的一种实体模型的医学模式。中医学和西医学,或者说思维模型医学和实体模型医学,是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进行研究的。两种医学模式所得出的结论,不仅不矛盾,甚至是相互补充的,并且存在着相互交融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基于这样的认识,重新探讨中医《内经》的某些观点,笔者发现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地方。比如《内经》有关藏象理论的描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火”这样的描述与思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是相符合的,但是对于“心位于膈之上”“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的描述,显然已带有实体模型的特征。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奇恒之府等古代关于实体解剖的朴素认识,其实并不能隶属于建立在思维模型基础上的中医学的范畴,而应隶属于实体模型医学范畴。《内经》里既有思维模型也有实体模型特征的描述,说明了《内经》对人体的研究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从这一角度上说,《内经》并不是“纯中医”的,或者说《内经》里存在两种医学模式。将从思维模型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试图确切地与实体解剖结果相联系,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乃至于当今,要揭示其中的联系仍然困难重重。这种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不一致性,或者说紊乱,可能就是导致中医学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至于那种认为中医“心主神明”之说错误,应改正为“脑主神明”的观点,实际上是将实体解剖和表象归纳的方法论混淆了,是一种不了解中医学术真谛的错误见解。
, 百拇医药
    热点二: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科学性不在于它对物质、能量的剖析,而在于它对人体系统信息的分析和调整。

    中医是否科学,一直以来,不仅医学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存在着争论,甚至有人将其归为另类医学。直至2003年广东地区暴发非典型肺炎期间,官方的诊疗规范中,中医治疗仅是辅助治疗措施,说明了中医在许多相关疾病的治疗中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关“科学”一词,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宇宙万事万物规律的探讨;一是分科的学问;一是符合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检验的要求。中医大概便属于前者。有学者认为,中医的科学性不在于它对物质、能量的剖析,而在于它对人体系统信息的分析和调整。

    中医学对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动物、矿物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作了最广泛而初步的观察、积累与整理,其内容之浩瀚,其工程之浩大,甚至于世界医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其为世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经验和资料的积累。这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地方之一。在这个角度上,可以说,中医学是一个经验积累的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用现代科学的成果,研究和整理中医学原始的经验和资料积累,发展现代医学,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是任何后来的医学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那种肆意的毫无责任的对中医进行恶意攻击的人,不是别有用心,便是“打着科学幌子”的糟粕。
, 百拇医药
    热点三:中医的现代化

    一个通过人体表象的分析与推导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尚未能真正地与实体解剖器官之间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联系,怎谈得上组织细胞,基因又从何谈起?

    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及基因的发现,便是这个时代突出的标志。“基因”原本便是实体结构的微观发现,是实体模型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这一新产物却被中医界当作了时髦的象征,“中药×××基因的表达”,“中药×××基因的影响”,诸如此类的课题,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由于导向的原因,此类课题往往容易获得资助。然而,这样的课题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能否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值得探讨的。原因是,一个通过人体表象的分析与推导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尚未能真正地与实体解剖器官之间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联系(即尚未打开人体的“黑箱”),怎谈得上器官的组织结构,连组织都尚未达到,如何谈得上细胞,细胞尚未达到,基因又从何谈起?

    对于中医现代化的思路,笔者认为,一方面,应是应用中医传统的观察治疗方法,结合现代的科学工具,踏实地对现有疾病进行观察研究,寻找确切有效的方剂和药物,以期进一步寻找有效的药物成分,进而揭示其机理,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成果,揭示传统中医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思维模型与实体解剖器官之间科学的客观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为中医而中医。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思维模型的医学模式,具有信息论、系统论的显著特征。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成果,揭示传统中医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本质,进而令中医的成果不断地融入现代医学之中,这应是中医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http://www.100md.com(周至安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