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4135
不辜负患者的信任——记北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张学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30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7.30
     7月15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北潞园广场格外热闹,“中医中药北京行·中医大篷车走进京郊农村护卫健康活动”正在举行,首都11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11名中医专家和房山区的中医专家在活动现场为群众进行健康咨询、义诊和健康讲座。其中一位医生的诊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虽然天气很热,但这位医生始终是微笑着询问病人的情况,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就是北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张学智。

    ■“不怕做少,只要做精”

    谈起这次“中医中药北京行”的农村义诊活动,张学智十分感慨:“老百姓太需要我们了!”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张学智共接待了50多个前来咨询的群众,他们中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下至七八岁的孩子,所咨询的问题涉及皮肤科、眼科、消化科等多个学科。此次义诊深深触动了张学智:在医学界普遍重视高精尖的科研课题的当代,许多最基础的知识被忽略了;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学者不计其数,而在最基层的农村,老百姓能看到专家却是很不易的事情。因此,张学智说,“深入基层,回归基础,应该是我们始终坚持的道路。尤其对中医来说,在大城市正面临萎缩,而因为它的‘简、便、廉、验’在农村却深受老百姓欢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做做基础工作,多到基层去,到真正需要我们的老百姓中去。”
, 百拇医药
    热爱中医事业的张学智,对于发展现代化中医,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医分科不宜过细,因为许多病都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而且一个病人很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分科过细容易导致只重视其中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后果。张学智尤其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他说:“高精深的科研项目并不能取代中医的基础研究,一切突破和创新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他对科里的医务人员和自己带的研究生都反复强调,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严谨,“不怕做少,只要做精”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做精基础,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中医出身的张学智,曾经在西医的各个科室实习工作过。他说,中西医结合科,单从名称来看,它就要求医生掌握的知识一定要全面,不仅中医理论要扎实,对西医先进的科研成果也要知晓,这样才能成为“临床大家”。“就拿中西医集体会诊来说,如果西医提出的观点和治疗方法我们一点都不懂的话,就无法交流沟通,也就没办法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为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学智始终坚持学习,除了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论坛和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
, 百拇医药
    ■“患者的信任是医生的荣幸”

    “我20多年的类风湿病,靠吃激素、止疼药和甲胺喋呤(一种免疫抑制剂——编者注)维持。用张学智大夫开的汤药吃了一周就感觉晨僵(在清晨睡醒后感到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发僵,活动不灵,需要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发僵感才能得到明显减轻。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常见症状——编者注)时间短了,再过了一周手脚肿痛减轻,又过一周早晨的疼痛不见了,过了近40天,我能像一个健康人一样到公园散步了。现在我已不吃甲胺喋呤,激素也在慢慢地减,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我从内心感激张主任,我同病友一起做了一面锦旗送到了护士那里,他知道后跟我说用不着这样,更不要客气,这是医生应该做的。锦旗到现在也没有挂出来。我有幸遇到了医术高、医德好的医生。在这里我含着眼泪向张主任道一声发自内心深处的语言:谢谢您!并向您的人格魅力致敬。”这是一位患者博客里写的一段话。

    对于这位患者,张学智已经记不清,因为这样的患者太多了。他的每个病人都能感受到他的耐心和温暖,他对每个病人都是同样地认真负责。他总是说:“病人到我们这里看病,是对我们的信任,病人的信任是医生的荣幸,我们不能辜负病人的信任。”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结合科经常接诊老百姓所称的“疑难杂症”,对于这样疑难病必须尽快诊断,才能及时治疗,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位山西的女患者反复发烧,经常高烧到39摄氏度,只要吃退烧药烧就退,但两个小时内又会再次发烧。她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都查不出病因,辗转到北大医院后,张学智马上带领中西医结合科与呼吸科、胸外科的医生同时会诊,诊断为过敏性肺泡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位患者已经基本康复了。患者对此非常感谢:“要不是医生这么快做出诊断,真不知道我还要被高烧折磨到什么时候!”

    面对出于感激之情而想有所表示的患者和家属,张学智总是诚恳地婉言拒绝。“患者的感谢我一定收,因为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不能亵渎这种感情。但是,无论是礼品还是红包,我都不能收下,因为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张学智的处事原则。

    ■“时时不忘自己是医生”

    张学智给人一种淡然之气,他说话不急不缓,总是在说完一句话后报以和蔼的微笑,给人感觉很亲切自然。怎么能在如此浮躁的社会保持自己的淡泊?张学智说,要时时不忘自己是个医生,而且仅仅是个医生。
, 百拇医药
    现在的许多医生都有多重身份,临床行医的同时,他们还是科研中的学者,带研究生的教授,各种协会、学会的委员……张学智认为,这些多重身份背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医生,必须尽好自己的本职,脚踏实地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迷失自我。

    因此,张学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有时在门诊,有时在病房,有时与其他医生交流学习,有时亲切地与病人沟通。在“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张学智的妻子作为记者在香港采访,他只能把上小学的女儿扔在家里,带领全科室的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对于这件事,虽然张学智觉得特别对不起女儿,但是“解决百姓的疾苦是医生的责任,我就是医生,这就是我的职责。”张学智如是说。

    ■“优秀的团队比优秀的医生更重要”

    一次出门诊时遇到的一件事一直让张学智记忆深刻。因为没吃早饭,再加上天气闷热,11点多钟时一位病人在等候就诊时突然晕倒了。中西医结合科的两个大夫和两个护士二话不说,急忙抬起病人奔向急诊室。张学智安顿好其他病人后,也匆匆赶到急诊。五个人一直等到病人恢复正常才离开急诊,此时已经到下午1点了。大家顾不上吃午饭,又全部去出门诊了。

    这件事让张学智很感动:“这让我感到我们团队的团结,也让我看到了大家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

    强调团队配合,是北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一大特点。张学智带领这个团队曾多次获得医院医疗、科研和护理奖,尤其在2003年,他们荣获了“抗击非典”先进科室和北京大学“抗击非典”先进工会小组。张学智总是说:“优秀的团队比优秀的医生更重要。我们是整体协调作战,每个环节都疏漏不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最大的合力。”

    本报记者 王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