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6174
中医治法话“调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2期
     中医治法虽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我在临床上却常归纳为三法,即补法、泻法和调法。

    一位患者“感冒”后静滴抗生素1周未愈,自诉发热(低热)、恶风、汗出、口苦、咽干、纳善、乏力,诊见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象细弦。学生问:“什么证?”答:“太阳少阳合病。”问:“怎么治?”答:“补不得,泻不得,用调法,柴胡桂枝各半汤加减。”一位患者“胃癌”,胃痛,脘痞,口苦,纳差,腹胀,便秘,体瘦,乏力,舌质紫暗,舌苔黄白薄腻,脉象弦缓。学生问:“什么证?”答:“虚实寒热错杂,中焦升降失司。”问:“怎么治?”答:“补不得,泻不得,用调法,半夏泻心汤加减。”

    临床上习惯于虚证用补,实证用泻,药架上的非处方药也多是用于实证的泻药和用于虚证的补药。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面前坐着的患者,有虚证却补法不宜,有实证却泻法不适,只有调和一法,妙手巧施,病证有望逐渐痊愈。

    实际上,临床病证只有虚、实二证,中医治法也只有补、泻二法,调和一法仍不出补、泻二法范畴,只是补法与泻法的一种巧妙组合而已。这里强调调和一法,是因为这一治法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补泻二法,但临床医生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补、泻二法。要不然,临床上也就不会见到那么多误补留邪、误泻伤正致病久不愈的患者。

    闲暇常与学友张英栋用短信方式交换读书与临证心得。曾接到学友的这样一条短信:“当归四逆汤和逍遥散组方有类似处,一秉春温,一秉清升;一涉阴阳,一调气血。血府逐瘀汤亦有逍遥散意。逍遥散、四逆散、血府逐瘀汤,包括疏肝和络饮,均以柴胡为主药,可参合而用。柴胡类方、桂枝类方为春之主方,春温和,春升发。柴胡与桂枝常配以芍药。芍为春花之殿,预为收敛春之升发之气,勿使太过,柴胡配牡蛎有其笨伯处。”

    这则短信中并非说调和法,但涉及到的方药正好体现了调和一法。当归四逆汤方是六经辨证体系指导下的产物,具有调和阴阳作用,后世所说的治疗血虚肝寒证只是扩大了本方的使用范围。逍遥散方是脏腑辨证体系指导下的产物,具有调和肝脾的作用,书中所说的解郁只是调和肝脾的结果。血府逐瘀汤方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书中常说本方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是缩小了它的功效与主治范围。四逆散方为调和阴阳之方,后世扩大其使用范围,用于调和气血、调和肝脾。疏肝和络饮方出自当代名医陈苏生之手,由柴胡、牡蛎、苍术、厚朴、香附、乌药、郁金、石菖蒲、合欢皮、夜交藤10味药组成,功在调和气血,侧重于气分。上述5方,都是临床上极常用的调和之方。其中,当归四逆汤用到了桂枝伍芍药,四逆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3方用到了柴胡伍芍药,疏肝和络饮用到了柴胡伍牡蛎。柴胡和桂枝二药,主升主散,芍药和牡蛎二药,主降主敛,这种配伍恰好体现了调和一法的用药风格,即配伍讲究相反相成。

    大实急泻,大虚急补。虚实相杂,或虚实不显,调和最佳。, 百拇医药(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