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落榆荚平肺脉验析
《素问·平人气象论》对正常的肺脉揭示称:“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因其以古代比喻阐释,注家又多有分歧,致使初学者难得要领。
“落”与“按”、“循”辨
《太素》注称:“厌厌聂聂,如人以手按已落榆荚,得之指下者,曰肺平”,“《甲乙》……落榆荚作循榆荚。”手按已落榆荚,此解欠妥。即使改“按”为“循”,同样有“抚摩”之意,均与原意不合。盖余初学诊脉时,曾依此法“按”、“循”榆钱,所得的感觉,与触按其他较硬物品无异,毫无轻浮柔软之感。而正是在观察榆钱下落时,既可看到它的从容动态,又能发现它与其他诸如鸡毛、杨花、柳絮等飘落有其一定力度的重实感。
《新校正》谓:“详越人云: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春平脉;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秋平脉。与《素问》之说不同。张仲景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春脉聂聂如吹榆荚者,名曰数。恐越人之说误也。”所用“循”字,含义也恰。然榆叶与榆荚,岂可含混,春脉与秋脉何能舛乱?故应仍以“落”字为好。盖“落榆荚”,指榆钱的向下飘落,虽也轻浮翩飘,但绝不像杨花柳絮那样散漫无定,而是从容和缓地徐徐下落,此象与正常浮脉的轻虚而起落正相吻合。
, 百拇医药
“恬”与“安静”辨
马莳注:“厌厌聂聂者,恬静之意。榆荚非甚粗大,而如落榆荚,则有轻虚以浮之意。”张志聪注:“厌厌,安静貌。聂聂,轻小也。如榆荚者,轻薄而中不虚。盖肺脉虽主收降轻虚之象,而资生于脾土,是以有如榆荚之轻而中不虚也。”高士宗稍同此说:“厌厌聂聂,安静而轻小也。如落榆荚,轻薄而不虚也。”姚止庵也略同:“浮薄而虚者也。”四大注家所解确有见地。然将厌厌聂聂作恬静、安静解,从文字学搜寻,未见其有也。查《辞海》称:“厌厌,茂盛貌。《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此象正与浮脉浮取具有一定力度的“茂盛”状态相象。《辞海》“聂”一读“嗫”,意为“附耳小语”;二读“摺”,意为“迭合”;另通“”,“切肉成薄片”。《礼记·少仪》:“聂而切之为脍。”郑玄注:“聂之为也。”可知正常浮脉的“聂聂”之象,应为“”字之音与意,也即象如柔软的薄肉片,薄软轻柔而兼具冲和之象。
比喻与指诊辨
, 百拇医药
多数注家均以“榆荚”飘落形象或其实体形态作譬喻。王冰注:“浮薄而虚也。脉有胃气,则微似榆荚之轻虚也。”《类经》称:“如落榆荚,轻浮和缓貌,即微毛之义也,是为肺之平脉。”《素问吴注》谓:“厌厌聂聂,翩翻之状,浮薄而流利也。肺主秋,脉来亦以冲和胃气为本,不得过于浮毛也。”以象为喻,似无不可。然临床如何使用,不得而知。因之后世脉学大家除以“落”字以喻形象外,多用“循”字阐释。《濒湖脉学》等即以“如循榆荚”作示范。然如何循、按榆荚,确使诊者较费周章。余初学之时,先将榆钱摘来用手搓捏,后放于桌上按压,均未能见其轻浮柔软感觉。后作反复领悟,乃于活体榆树上所长之榆钱,试为触按,方始得到真切体会:指下轻柔地有物抵触,力感随指力不同而抵抗力也不同。原来,活体榆树枝条,较其它树枝略硬而又更具韧性。故而按其榆钱,始终如影随形,既不击指,又有实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正常的肺脉,应该是轻软而浮,飘飘然浮而在上,翩翩然和柔调匀,故而后世脉学大家多称之为“肺脉浮涩而短”,堪为本段经文简要的注脚。, 百拇医药(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落”与“按”、“循”辨
《太素》注称:“厌厌聂聂,如人以手按已落榆荚,得之指下者,曰肺平”,“《甲乙》……落榆荚作循榆荚。”手按已落榆荚,此解欠妥。即使改“按”为“循”,同样有“抚摩”之意,均与原意不合。盖余初学诊脉时,曾依此法“按”、“循”榆钱,所得的感觉,与触按其他较硬物品无异,毫无轻浮柔软之感。而正是在观察榆钱下落时,既可看到它的从容动态,又能发现它与其他诸如鸡毛、杨花、柳絮等飘落有其一定力度的重实感。
《新校正》谓:“详越人云: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春平脉;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秋平脉。与《素问》之说不同。张仲景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春脉聂聂如吹榆荚者,名曰数。恐越人之说误也。”所用“循”字,含义也恰。然榆叶与榆荚,岂可含混,春脉与秋脉何能舛乱?故应仍以“落”字为好。盖“落榆荚”,指榆钱的向下飘落,虽也轻浮翩飘,但绝不像杨花柳絮那样散漫无定,而是从容和缓地徐徐下落,此象与正常浮脉的轻虚而起落正相吻合。
, 百拇医药
“恬”与“安静”辨
马莳注:“厌厌聂聂者,恬静之意。榆荚非甚粗大,而如落榆荚,则有轻虚以浮之意。”张志聪注:“厌厌,安静貌。聂聂,轻小也。如榆荚者,轻薄而中不虚。盖肺脉虽主收降轻虚之象,而资生于脾土,是以有如榆荚之轻而中不虚也。”高士宗稍同此说:“厌厌聂聂,安静而轻小也。如落榆荚,轻薄而不虚也。”姚止庵也略同:“浮薄而虚者也。”四大注家所解确有见地。然将厌厌聂聂作恬静、安静解,从文字学搜寻,未见其有也。查《辞海》称:“厌厌,茂盛貌。《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此象正与浮脉浮取具有一定力度的“茂盛”状态相象。《辞海》“聂”一读“嗫”,意为“附耳小语”;二读“摺”,意为“迭合”;另通“”,“切肉成薄片”。《礼记·少仪》:“聂而切之为脍。”郑玄注:“聂之为也。”可知正常浮脉的“聂聂”之象,应为“”字之音与意,也即象如柔软的薄肉片,薄软轻柔而兼具冲和之象。
比喻与指诊辨
, 百拇医药
多数注家均以“榆荚”飘落形象或其实体形态作譬喻。王冰注:“浮薄而虚也。脉有胃气,则微似榆荚之轻虚也。”《类经》称:“如落榆荚,轻浮和缓貌,即微毛之义也,是为肺之平脉。”《素问吴注》谓:“厌厌聂聂,翩翻之状,浮薄而流利也。肺主秋,脉来亦以冲和胃气为本,不得过于浮毛也。”以象为喻,似无不可。然临床如何使用,不得而知。因之后世脉学大家除以“落”字以喻形象外,多用“循”字阐释。《濒湖脉学》等即以“如循榆荚”作示范。然如何循、按榆荚,确使诊者较费周章。余初学之时,先将榆钱摘来用手搓捏,后放于桌上按压,均未能见其轻浮柔软感觉。后作反复领悟,乃于活体榆树上所长之榆钱,试为触按,方始得到真切体会:指下轻柔地有物抵触,力感随指力不同而抵抗力也不同。原来,活体榆树枝条,较其它树枝略硬而又更具韧性。故而按其榆钱,始终如影随形,既不击指,又有实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正常的肺脉,应该是轻软而浮,飘飘然浮而在上,翩翩然和柔调匀,故而后世脉学大家多称之为“肺脉浮涩而短”,堪为本段经文简要的注脚。, 百拇医药(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