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规则看守医德医风
近日,有媒体报道,同一个医生看一次病,患者竟然挂了19次号,医生也开出19张处方。这是发生在福州某医院的一件怪事。当事医生在一份向福州市卫生局反馈的材料中称:病人吴某系精神分裂症,根据病情适合“再普乐”治疗,此药费用较高,19次挂号处方,其中11张处方开了“再普乐”,8张处方中开了安坦、双益平等4种药物,还包括部分中成药,系病人家属要求用中药配合治疗。刘福生说,已经将“再普乐”费用较高的情况告诉了病人家属,病人家属表示认可,还要求照顾他们“多开些药”,以免天气炎热来回奔波。
在规则面前,只有规则,没有私情。在社会公正面前,只有制度,没有舞弊,才能最大化地维护司法尊严,消除“大处方”。可这家医院为了达到“多卖药”的目的,竟然采用多次挂号的手段,分解大处方。正如福建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黎昕所言:卫生部门出台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措施和医保部门实行门诊医疗费用定额管理,都是为了控制大处方,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医院变相的“大处方”,使这些惠及普通患者的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
, 百拇医药
截至目前,该院对当事人的处理仅仅是“暂停医师处方权”。该院医务处负责人将此归结于卫生部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第19条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笔者不禁想到了美国的一些做法,据《羊城晚报》报道,美国一位医生,有一次出于好心,为距离医院很远的患者多开了一盒降压药,患者服药后怀疑自己的病情加重了,举报了这位医生。结果,该医生从副主任医师降为勤杂工,被终生剥夺处方权。
对此,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小题大做,可就是这种小题大做才能架起了行业规范的高压线。这种高压线不仅“带电”,而且还带不徇私情、不容污垢的“高压电”。更不会像这位福州的医生,将差错归咎于国家制度。
我们的医生行业标准不可谓不严格,可在执行中,监管的雷声很大,效果的雨点却难以落下。只要有利益存在,人们内在的疯狂逐利的野性就会得到空前膨胀。当好制度成为虚无、成为摆设的时候,我们再想期望行业规范和道德优良,那就只能是一种奢侈。
, 百拇医药
扭转医德医风,仅仅进行道德考核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出台道德、制度细则,并且将这种细则和医生个人行为密切挂钩,不留情面。当整个社会形成了敬畏道德、尊重规则的时候,流失的道德才有可能真正回归,和谐医疗才能回归社会。
有人说医德医风从小事情着手,执法成本太高,占用的社会资源太多,可能会得不偿失。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香港,腐败行为风行,就连公民装个电话都得缴纳“茶钱”,腐败当时成为了香港的社会重病。而后随着香港成立廉政公署,对所有的腐败行为,大大小小,角落深处,穷追猛打,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清明社会风气。今天,就连中学生考试作弊之类的“小事”香港廉政公署还照样穷追猛打。
“从小着眼,严打不放”,做好了“小”,“大”的优良医风才能得到普及和认同。, http://www.100md.com(刘克梅)
在规则面前,只有规则,没有私情。在社会公正面前,只有制度,没有舞弊,才能最大化地维护司法尊严,消除“大处方”。可这家医院为了达到“多卖药”的目的,竟然采用多次挂号的手段,分解大处方。正如福建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黎昕所言:卫生部门出台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措施和医保部门实行门诊医疗费用定额管理,都是为了控制大处方,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医院变相的“大处方”,使这些惠及普通患者的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
, 百拇医药
截至目前,该院对当事人的处理仅仅是“暂停医师处方权”。该院医务处负责人将此归结于卫生部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第19条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笔者不禁想到了美国的一些做法,据《羊城晚报》报道,美国一位医生,有一次出于好心,为距离医院很远的患者多开了一盒降压药,患者服药后怀疑自己的病情加重了,举报了这位医生。结果,该医生从副主任医师降为勤杂工,被终生剥夺处方权。
对此,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小题大做,可就是这种小题大做才能架起了行业规范的高压线。这种高压线不仅“带电”,而且还带不徇私情、不容污垢的“高压电”。更不会像这位福州的医生,将差错归咎于国家制度。
我们的医生行业标准不可谓不严格,可在执行中,监管的雷声很大,效果的雨点却难以落下。只要有利益存在,人们内在的疯狂逐利的野性就会得到空前膨胀。当好制度成为虚无、成为摆设的时候,我们再想期望行业规范和道德优良,那就只能是一种奢侈。
, 百拇医药
扭转医德医风,仅仅进行道德考核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出台道德、制度细则,并且将这种细则和医生个人行为密切挂钩,不留情面。当整个社会形成了敬畏道德、尊重规则的时候,流失的道德才有可能真正回归,和谐医疗才能回归社会。
有人说医德医风从小事情着手,执法成本太高,占用的社会资源太多,可能会得不偿失。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香港,腐败行为风行,就连公民装个电话都得缴纳“茶钱”,腐败当时成为了香港的社会重病。而后随着香港成立廉政公署,对所有的腐败行为,大大小小,角落深处,穷追猛打,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清明社会风气。今天,就连中学生考试作弊之类的“小事”香港廉政公署还照样穷追猛打。
“从小着眼,严打不放”,做好了“小”,“大”的优良医风才能得到普及和认同。, http://www.100md.com(刘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