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更多 > 2007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 > 正文
编号:11476052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1kb)。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

    倪爱民、邹圣强、谢东宇、江启珍

    (镇江市急救中心,江苏镇江 212004)

    摘要:目前,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大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也已基本成熟,本文试就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我国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现状作了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对策。

    关键词:院前急救 医学科研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以及其他因素所致的各种急危重病正日益增多,人们也越来越渴求着在创伤早期或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高质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而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三环体系"第一环节的"院前急救体系"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1];同时院前急救又与灾难紧急医疗救援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紧密相连,所以它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术界和社会认可。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包括很多方面,随着政府对硬件建设投入的加强,我国一些地区的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和急救药械已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已相当先进,但在"院前急救医学"学科建设,尤其是"院前急救科研"方面还相当薄弱,甚至空白,这与"现代化院前急救体系"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本文试就这方面在宏观面上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 人民健康和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相应地,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院前急救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不单单是靠政府资金投入就能解决,需要做大量的院前急救基础性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院前急救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深度支持,才能保证医疗质量,提高生存质量,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患摩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院前急救服务模式转换的迫切需要 院前急救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将从过去那种以"急救运输"为主的形式转变为"急救医疗型",更强调现场的抢救和途中的监护。但这种"院前急救(亦称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是有区别的,是一个既紧密联系,又不能完全等同的两个环节,由于院前所处环境背景和可调用的医疗资源与院内是极不相同的,所以并不能简单地将"院内急救"拿到院外就成了"院前急救",尤其是在现场处置,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监护,避免二次损伤等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遵循的原则[2]。鉴于此,就必须大力加强对"院前急救"各方面的深入性研究,为院前急救模式的转换服务。

    1.3 "院前急救学"学科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时间,而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院前急救学"的发展时间则不长。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院前急救学"这门学科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是互动互促的[3],所以"院前急救学"为了其自身发展,就必需要有其自身的科研来充实她。

    1.4 急救中心(或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急救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卫生医疗机构,她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就其任务和功能来说,不仅要负责本地区繁重的院前救护,还要负责着院前急救教学培训和普及工作,更深层次地,还必须要负责院前急救科研工作[4]。如果一个急救中心只有院前急救,而没有急救教学和急救科研,那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尽职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急救中心能有机地将急救、教学和科研完美结合起来,相辅相成,那对于其自身建设和发展来说,将是裨益。

    2.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现状

    1.1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科研的兴趣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真正拥有研究室,并独立申报课题,展开科研工作的数量极为有限,大部分急救中心对此是怯步,冷漠,甚至反对。

    1.2 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硬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①"院前急救科研网络"还不完善,所谓急救科研网络就是建立在急救网络基础上的急救科研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完成急救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共同的课题研究[5];②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科研的正规机构或研究室很少,且机构与机构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少;③科研所必须的装备和医疗设备配备不全;④院前急救科研教学与培训中心少;⑤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甚至为零。

    1.3 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软环境"也极为薄弱,主要表现在:①对院前急

    救科研还没有更多明确的相关政策来支持;②"院前急救学"这门学科体系

    还未完善,还没有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和接受,无疑,这对院前急救的科研工

    作将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③还未建立起院前急救科研队伍和人才梯队,专门或相关从事于这方面科研工作的专家少而又少;④院前急救科研管理工

    作不尽人意,在课题的申报、组织、实施、评价上还很薄弱。⑤院前急救学

    术会议近几年在我国才开始活跃起来,但参加的人数并不多,效果也并不显

    著,未真正构建起科研信息交流的平台。

    1.4 院前急救科研成果较少,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与应用,主要表现在:

    ①院前急救学权威专著少,全国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两本;②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数少,如以"院前急救"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1997-2006这十年间全部期刊精确搜索,结果只有1942篇相关文章;③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地被决策层获悉,以便调整院前急救政策,也不能及时地被修订入院前急救规范化操作之中,并推广应用。

    如果以上这些局面得不到改善,则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就会步履艰难,甚至会停滞不前。

    3.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对策

    1.1 加强认识,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精心组织,培养兴趣,形成风气

    目前,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大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也已基本成熟,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开发领导",增强决策者对科研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和支持度,为院前急救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虽急救中心基础条件并不如其他急救中心,但由于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院前急救领域能连续几年中标各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比较充裕,科研和学术活动甚是活跃,对本地区的院前急救工作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