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 路志正教授养生观点阐释
路志正教授从医60余载,崇尚《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重视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主张综合治疗,常内外同治,因证而施,并特别重视食疗。路老注重“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被誉为“国医大师”。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天人相应,形与神俱
路老认为《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体现在整体观念上,人作为一个整体和自然界相应,只有和自然界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天人相应。人们的养生观只有建立在这种整体观念的基础之上,才会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路老在养生中,重视内因,同时也不忽视外因。强调正气不足是人体早衰继而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惟有正气强盛,脏腑气血功能正常,方能使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像《素问·上古天真论》言:“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充盛可防御外邪的侵袭,减少和避免外感疾病的发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邪不同的势力是人们患病和好转的关键。
, 百拇医药
而对于邪气,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人们不仅要做到与天气相应,也要有效地避免不利因素,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适应之,做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提携天地……调于四时”。
路老认为必须重视气候、地理、病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指点人养生,遵循《灵枢·师传篇》所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其到泰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医疗工作期间,求诊者甚众,多为感冒,鼻塞鼽,咳嗽咽痛者。曼谷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时虽阳历11月,仍着夏装,早晚降雨,中午晴朗,烈日下逼,地气上蒸,湿度较大,闷热异常。室外温度高达32℃左右,外出汗流浃背,腠理开泄,衣衫尽湿;而汽车、室内有空调设备,居则冷气习习,凉爽宜人。这种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度之悬殊变化,久之则易致卫外不固,表阳虚衰,使患者经常感冒,鼻塞鼽,咳嗽咽痛,肢体关节痠楚,纳谷呆滞,精神倦怠等。因此,提出当地居民要注意外应天气,内改变起居等生活方式,对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备受当地业内人士的推崇。
, 百拇医药
调节阴阳,起居有常
路老认为阴阳是人体的根本,只有做到“阴平阳秘”才是养生的最佳境界。提倡养生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春生以养肝气,夏长以养心气,长夏化以养脾气,秋收以养肺气,冬藏以养肾气的规律,春夏之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以增强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人的生活起居规律须符合“四时五脏阴阳”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就一年四季而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生理活动才能保待正常。
辨证施养,药食同用
, http://www.100md.com
养生之道,贵在后天。而后天之道,又当以脾胃为本,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路老认为,脾胃要注意辨证施养,辨证是中医的特色,中医调养深入民心,其作用决不低于治疗。中医调养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有按阴阳分、有按寒热分、有按五行分、有按脏腑虚实分、有按地理位置分等,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中医调养着眼于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由症状、主诉、舌、脉等进行辨证,根据“证”施行调养。而食物、药物均有四性五味,如偏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辛味的食品以助阳气的生发,偏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酸甘之品以养阴,药食同源,一般食养为先,体质偏颇明显者,才用药调。此外,进食要有规律,要适量适时,规律的饮食习惯,人们要做到像孙思邈提倡的养生观念那样,做到“饱中饥,饥中饱”,反对饥饱失常,暴饮暴食。
劳逸结合,修身养性
路老认为养生要遵从“和于术数”及“不妄作劳”两个原则。要求能够适当地选择和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诸如导引、按蹻、吐纳、气功、太极拳、八锻锦等形式,是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一种运动方式。同时还十分强调梳头的重要性,发为血之余,合理的梳头可以起到按摩头部的作用,每天梳头半个小时,可以使气血流通,调养精神。
路老学而不倦,幼年随其伯父学医,并请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教授《诗经》和《易经》。稍长即拜山西秦张名医、清末秀才孟正已先生为师,其间医文并重,熟读经典。不仅深知医理,也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幼时常以《荀子·劝学篇》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自勉。医学和古文的共同学习,加深了对经文的理解和记忆,至今不少医学经典原文,乃至《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序列歌、针灸十四经腧穴歌,仍能朗然成诵,脱口而出。“人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是路老对知识的感叹。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即“仁者寿”。养生必先修德成了中医养生的特色。所谓修德,即指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百拇医药(冯 磊 中国中医药报社)
天人相应,形与神俱
路老认为《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体现在整体观念上,人作为一个整体和自然界相应,只有和自然界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天人相应。人们的养生观只有建立在这种整体观念的基础之上,才会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路老在养生中,重视内因,同时也不忽视外因。强调正气不足是人体早衰继而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惟有正气强盛,脏腑气血功能正常,方能使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像《素问·上古天真论》言:“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充盛可防御外邪的侵袭,减少和避免外感疾病的发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邪不同的势力是人们患病和好转的关键。
, 百拇医药
而对于邪气,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人们不仅要做到与天气相应,也要有效地避免不利因素,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适应之,做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提携天地……调于四时”。
路老认为必须重视气候、地理、病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指点人养生,遵循《灵枢·师传篇》所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其到泰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医疗工作期间,求诊者甚众,多为感冒,鼻塞鼽,咳嗽咽痛者。曼谷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时虽阳历11月,仍着夏装,早晚降雨,中午晴朗,烈日下逼,地气上蒸,湿度较大,闷热异常。室外温度高达32℃左右,外出汗流浃背,腠理开泄,衣衫尽湿;而汽车、室内有空调设备,居则冷气习习,凉爽宜人。这种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度之悬殊变化,久之则易致卫外不固,表阳虚衰,使患者经常感冒,鼻塞鼽,咳嗽咽痛,肢体关节痠楚,纳谷呆滞,精神倦怠等。因此,提出当地居民要注意外应天气,内改变起居等生活方式,对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备受当地业内人士的推崇。
, 百拇医药
调节阴阳,起居有常
路老认为阴阳是人体的根本,只有做到“阴平阳秘”才是养生的最佳境界。提倡养生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春生以养肝气,夏长以养心气,长夏化以养脾气,秋收以养肺气,冬藏以养肾气的规律,春夏之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以增强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人的生活起居规律须符合“四时五脏阴阳”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就一年四季而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生理活动才能保待正常。
辨证施养,药食同用
, http://www.100md.com
养生之道,贵在后天。而后天之道,又当以脾胃为本,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路老认为,脾胃要注意辨证施养,辨证是中医的特色,中医调养深入民心,其作用决不低于治疗。中医调养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有按阴阳分、有按寒热分、有按五行分、有按脏腑虚实分、有按地理位置分等,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中医调养着眼于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由症状、主诉、舌、脉等进行辨证,根据“证”施行调养。而食物、药物均有四性五味,如偏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辛味的食品以助阳气的生发,偏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酸甘之品以养阴,药食同源,一般食养为先,体质偏颇明显者,才用药调。此外,进食要有规律,要适量适时,规律的饮食习惯,人们要做到像孙思邈提倡的养生观念那样,做到“饱中饥,饥中饱”,反对饥饱失常,暴饮暴食。
劳逸结合,修身养性
路老认为养生要遵从“和于术数”及“不妄作劳”两个原则。要求能够适当地选择和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诸如导引、按蹻、吐纳、气功、太极拳、八锻锦等形式,是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一种运动方式。同时还十分强调梳头的重要性,发为血之余,合理的梳头可以起到按摩头部的作用,每天梳头半个小时,可以使气血流通,调养精神。
路老学而不倦,幼年随其伯父学医,并请清末秀才陈宣泽先生教授《诗经》和《易经》。稍长即拜山西秦张名医、清末秀才孟正已先生为师,其间医文并重,熟读经典。不仅深知医理,也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幼时常以《荀子·劝学篇》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自勉。医学和古文的共同学习,加深了对经文的理解和记忆,至今不少医学经典原文,乃至《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序列歌、针灸十四经腧穴歌,仍能朗然成诵,脱口而出。“人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是路老对知识的感叹。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即“仁者寿”。养生必先修德成了中医养生的特色。所谓修德,即指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百拇医药(冯 磊 中国中医药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