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1559
生物医药创新瓶颈欲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8.08
     我国正在进入世界生物医药研发强国行列。但迄今,产品、企业和资本规模有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差,研发和产业资本脱节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不过,用参加第42届全国新特药会生物医药高峰论坛的产业专家的话说,这些困难或许不是暂时的,但并不影响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的趋势。

    大笔专项资金正在酝酿

    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看来,随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生物新药比例将迅速增长;药物创新能力亦会加速提高。

    但在机遇面前,也充满挑战。众所周知,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掣肘着产业发展。从研发经费来看,美国大概每年投入837亿美元,其中企业投入500多亿,政府投入300亿;同时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研发经费也分别达到130亿美元、84亿美元和63亿美元,而我国企业和政府加起来的投入总和只有不到美国的1%,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另外,我国虽然建立了很多GCP、GLP基地,但目前和国际互认还比较少,因而无法与国际研发接轨。
, 百拇医药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该何去何从?王宏广认为,有3条可供选择的出路:一条是红色之路就像汽车行业的发展,最终自己的品牌几乎消亡殆尽,只见国外品牌;一条是黄色之路就像家电行业的发展道路,从模仿、仿制开始,再出口,生产量很大,但是技术水平很低;还有绿色之路就是创新之路,是把世界药物的研发后端转到中国来,使我们成为研发后端的强国。“走这条路有没有可能?有可能,因为中国有成本的优势,即使现在还有很多短板制约,但总有一天会走上这条路。”

    据王宏广透露,为推进中国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国家正试图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打造创新的软环境,并将从体制上逐渐和国际接轨,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特别是去年,科技部出台“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将“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确立为重大科技专项。“政策是什么,经费是多少,这些还在制定过程中,不过可以肯定明年重大专项一启动,新药研发经费投入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

    而来自其他渠道的消息称,政府“十一五”期间在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将扩大到百亿以上。此外,还拟在天津建立GLP网络学院,在上海建立GCP中心,支持国内GMP与国际互认。
, http://www.100md.com
    风投看好新研发服务模式

    要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现飞跃,打通产学研链条,顺利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关键一环。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相关研究发表的论文量以及申请的专利都很多,但真正实现产业化依然很难。我们也试图在中国寻找一种模式。”凯雷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董事肖枫说。

    据肖枫介绍,事实上,即便是生物医药产业相当发达的美国也存在产业化道路漫长的问题。而目前美国有两种的模式: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但并不解决药物研发实验的费用;另一种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

    “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专利交易中心主任任军指出。

    而目前国内涌现出的以上海新生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他们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是上述两种模式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模式,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模式。”肖枫说。

    凯雷方面表示,若其继续在中国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新生源将是第一家为其提供专业性咨询意见及其他支持的企业。, http://www.100md.com(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