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0期
编号:11476281
17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0期
     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加,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该研究应用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及排除标准有:① 发病前有明确服药史;② 用药后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胆红素单项升高,且其中一项>2倍正常值上限(ULN);③ 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EB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④ 排除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所致肝功能损害;⑤ 原有病毒性肝病史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者,用药前无症状且肝功能正常。

    参照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3型:① ALT>2倍ULN或ALT超过ULN的倍数与碱性磷酸酶(ALP)超过ULN的倍数的比值(R)≥5,为肝细胞型;② ALP升高>2倍ULN和R≤2,为胆汁淤积型;③ ALT、ALP>2倍ULN和2
    根据上述诊断及排除标准,研究纳入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7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94例,肝细胞型肝损害87例,淤胆型24例,混合型59例,急性肝损害156例,慢性肝损害6例,不详(未愈自动出院)8例。

    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临床确诊后,立即停用导致肝损害药物,给予护肝、利胆、降黄及支持综合治疗。经治疗,在170例患者中治愈151例,好转17例。其中,14例重症肝炎,出现肝性脑病3例,死亡1例,接受肝移植1例。

    结果显示,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患者60例,占35.29%,其次为抗精神病药,占13.53%,抗结核药占12.94%,抗生素占6.47%,皮肤病药占5.29%,其他为26.43%。

    在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中,尤以治疗皮肤病和类风湿病的中药为主,明确的中成药有白蚀丸、银屑灵、克银丸、虎骨关节丸、芦荟丸,单味中草药有何首乌、蚂蚁粉、雷公藤。中成药成分复杂,其中的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互相制约,当进入人体后,又由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发生各种变化,包括治疗作用,也包括了可知或不可知的毒副作用,从而导致肝损害等各种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密切进行临床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等各项指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