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甾体抗炎药服用要点
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三大类药物(即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和慢性改善病情药物)中的一大类,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炎痛昔康、引哚美辛、塞来昔布及罗非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及控制关节肿痛,用于急性期的治疗。虽然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不少,用法亦各异,但其共同特点均为:①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均以口服给药为主;②几乎都属酸性药物;③服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④久用可致肾损害,并可能导致血液系统病变,如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
由于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可缺少的药物,需要患者经常服药,至少在病情反复前期,为控制关节肿痛应连续服药3~4周和更多时间,由此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并注意以下几点:
1.做到用药剂量个体化。急性期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非甾体抗炎药最好是每日分次服用的药物,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分次服药,以避免单次服药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和加重胃肠道反应,缓解期可考虑改用每日只服1次的药物维持治疗。药物选择上应选用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灭酸等,尽可能避免服用引哚美辛(消炎痛)和保泰松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2.不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每次只可选择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关节肿痛。不可频繁换药,只有当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经足量服用2周无效时方可改为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
3.老年患者在初期用药时要先以半衰期短的非甾体抗炎药为首选,即选择每日3~4次口服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灭酸、洛索洛芬等。病情控制后可考虑改为小剂量使用每日只服1次的非甾体抗炎药,如炎痛昔康、罗布昔非等维持治疗。
4.非甾体抗炎药只能改善关节肿痛症状,不能真正改善病情,因而单独使用不能阻止病情进展,需要与慢性改善病情药物联合应用。目前用于临床的慢性改善病情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及来氟米特等。
5.糖皮质激素也属于改善关节肿痛的药物,但不良反应更多,因而糖皮质激素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控制症状药物,其应用范围受限,临床只用于不能为非甾体抗炎药所控制或慢性改善病情药物尚未起效的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不可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当关节肿痛症状得以有效控制后方可考虑逐渐用非甾体抗炎药替代。
6.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为防止在连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期间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考虑加服抑酸剂与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抑酸剂和硫糖铝等黏膜保护剂。这些药物可显著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对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作用无影响。(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魏开敏), http://www.100md.com
由于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可缺少的药物,需要患者经常服药,至少在病情反复前期,为控制关节肿痛应连续服药3~4周和更多时间,由此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并注意以下几点:
1.做到用药剂量个体化。急性期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非甾体抗炎药最好是每日分次服用的药物,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分次服药,以避免单次服药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和加重胃肠道反应,缓解期可考虑改用每日只服1次的药物维持治疗。药物选择上应选用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灭酸等,尽可能避免服用引哚美辛(消炎痛)和保泰松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2.不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每次只可选择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关节肿痛。不可频繁换药,只有当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经足量服用2周无效时方可改为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
3.老年患者在初期用药时要先以半衰期短的非甾体抗炎药为首选,即选择每日3~4次口服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灭酸、洛索洛芬等。病情控制后可考虑改为小剂量使用每日只服1次的非甾体抗炎药,如炎痛昔康、罗布昔非等维持治疗。
4.非甾体抗炎药只能改善关节肿痛症状,不能真正改善病情,因而单独使用不能阻止病情进展,需要与慢性改善病情药物联合应用。目前用于临床的慢性改善病情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及来氟米特等。
5.糖皮质激素也属于改善关节肿痛的药物,但不良反应更多,因而糖皮质激素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控制症状药物,其应用范围受限,临床只用于不能为非甾体抗炎药所控制或慢性改善病情药物尚未起效的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不可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当关节肿痛症状得以有效控制后方可考虑逐渐用非甾体抗炎药替代。
6.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为防止在连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期间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考虑加服抑酸剂与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抑酸剂和硫糖铝等黏膜保护剂。这些药物可显著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对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作用无影响。(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魏开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