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481289
不要冷了我们的心——读“培养‘纯中医’不能脱离时代”一文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81期
     阅读了本报7月12日三版刊发的“培养‘纯中医’不能脱离时代”一文,感触良多。感谢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皋永利老师,“冷眼”看中医,更以雄辩的姿态,为我们从现代文明对中医社会需求的影响、现代教育对中医人才成长的影响、中医现代化对中医教育模式的要求、现代社会对名医的要求等四个方面作了论证,并最后指出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再一成不变地回归到传统的‘纯中医’培养模式已不现实”,想必对中医界里那些总叫着要走“纯中医”培养之路以挽救中医的及其响应者们,都有“棒喝”的功效吧。但笔者以为,皋文所述并不尽然,今不揣浅陋,欲试析之。

    首先,得说说什么是现在要提倡的传统“纯中医”的培养模式。皋文认为,传统纯中医培养模式,就是———接受的基本内容是中医四大经典、古代中医文献以及古代哲学、历史和古文知识,经过长期地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和体会领悟,而后得以成材。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名医”是“仅仅熟悉中医而对现代西医一无所知”的,是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现代知识的。———其实,现在所说的要回归传统,走“纯中医”的培养之路是这么回事吗?皋老师此言差矣!
, http://www.100md.com
    以广西的刘力红教授为代表倡导走“纯中医”培养之路,其实并没有要大家不学西医,抛弃西医。而是说,学中医就要有个学中医的样,不要学了点统编教材,混到一张毕业证,就说自己是中医了。这样的局面若长此以往,几千年传承的中医也必将亡矣,于是有志之士提出了走“纯中医”培养之路,提倡从钻研经典出发,旁及古代哲学等传统知识,打造一代真正具有“中医临证思维”的铁杆中医。当然,中医学好之余,也可以适当学点现代医学知识,谁说不能呢?因此,我认为经过“纯中医”培养模式出炉的名医应该首先是具有一流的中医水平的中医大家,而对于西医,也绝不可能是一无所知的。皋永利老师对走“纯中医”培养之路的理解显然是欠妥的。

    其次,现代社会是不是仍然具备“纯中医”培养的条件呢?笔者也想谈谈这个问题。还是从皋老师论证的四个方面入手。

    皋先生认为“年青一代接受的主要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对他们影响甚少,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习惯于直观和客观,习惯于逻辑分析,他们对中医的疗效和作用机制限于阴阳层面的解释感到既难懂又笼统,远不如西医容易接受,所以,现代社会大众对医疗的需求已经在向西医倾斜。”
, 百拇医药
    这话听起来高雅,细细玩味之后却有点好笑,人们对中医的需求受自身的文化素养影响吗?那么,具有怎样的文化素养的人才需要中医呢?难道接受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较多的人通常都相信西医,而喜欢传统文化或精通古代哲学或是中医的人们就大多选择中医就诊?人们生病了,就诊的目的就是要把病看好,通常是哪个方便有效就看哪个。中医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是不能被抹杀的。提到年青的一代,我长期看消化门诊,多数是用中药,患者中的学生也很多,也没有听谁说,中医我不懂,坚决不吃中药的。

    谈完中医的社会需求问题,皋老师文中指出,现代社会中医人才的培养,在学习中医之前都接受过从小学到高中的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很难像过去的中医那样一开始接受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与中医的思维没有任何隔阂———诚然,这是现实问题,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就是这样,已经没法改变了。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影响倡导走“纯中医”的培养之路。因为,一个人在中医方面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学中医之前学过什么,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对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着一份执着和热爱。
, 百拇医药
    谈到中医现代化对中医教育模式的要求时,皋老师指出,基于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未来中医的研究发展一定是多学科结合的共同参与,一定是包括西医方法在内的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仅仅限于传统中医研究一种方法已是远远不够的。中医现代化需要的是现代化的中医人才,现代化的中医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遵循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规律,于是,得出结论,回归传统“纯中医”的教育模式,与中医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是相违背的。笔者实在不知皋老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既然未来中医的研究发展一定是多学科结合的共同参与,那“纯中医”型人才就不需要了吗?我想未来中医的研究发展需要包括西医方法在内的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但恐怕更需要谙熟经典,深得中医精髓的“纯中医”型人才的参与。

    最后,皋老师又谈到“纯中医”不懂现代西医,会影响到诊治水平,另外,从中医角度解释也满足不了社会大众对疾病的知情要求。于是倡导传统的“纯中医”培养模式,对现代社会需求下名医的成长是不利的。中医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一个深得其中精髓的“纯中医”,是不需掺杂运用西医的内功来诊病的;面对一个疗效卓著的“纯中医”,如被邓铁涛教授誉为“中医之脊梁”的“每逢危重急症,西医不敢抢救,都是他上”的山西李可老中医,人们会因为“你解释的我都不懂”而拒绝就医吗?

    倡导回归传统,走“纯中医”培养之路,并不与现代社会相矛盾。相反的,笔者认为,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面对真正的中医名家越来越少了的今天,“急须一大批有志之士,淡薄名利,能耐寂寞,奋发有为,勇接岐黄之薪火,师承中医之衣钵,把自己培养成为铁杆中医之先锋”(邓铁涛教授语)。我想,那些“纯中医”培养模式的倡导者们不就是铁杆中医之先锋吗?面对这些倡导者们,有人或许总会发表些“不现实”之类的冷言,言论是自由的,但笔者建议那些要对“纯中医”培养发表意见的人,先走出办公室,甚至走出城市,听听广大民众的声音吧,不要冷了渴望中医振兴、呼唤中医名家的社会大众的心。, 百拇医药(施义贞 福建省松溪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