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辨证观
中医学中的辩证观
◎ 重楼 07.5.25.
在中医学理论中,无处不体现着辩证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是人体的“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在患病的过程中,藏与藏、腑与腑、藏与腑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人是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精神意识对机体健康的反作用。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应适度,七情过度,则打破人体阴阳平衡而为病。在中医病理学中,“内因”七情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这已被实践所证明。
三是标本缓急。所谓“标”,指表现于体表的现象;“本”,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在诊断时,要透过现象(标)看本质(本)。只有抓住本,从本治理,标才能去除,才能真正“平衡阴阳”,痊愈康复。所谓“缓”,指疾病的次要矛盾;“急”,指疾病的主要矛盾。病情往往是复杂的,在每次治疗时,一张处方不可能面面俱到。高明的医生常常是先解决“急”,待病势控制后,再解决“缓”。
四是正治反治。“正治”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寒病应用热药,热病应用寒药,虚病应补之,实病应泻之。然而,临床上的病情常常是错综复杂的,有时,患者四肢厥冷,看似“寒证”,但实质是大寒在内,经络不通,阳气不达四肢之故。有的人表面灼热,而实质是内体虚脱,虚阳浮于表面的“假热”。在这种复杂的病情前,尤其要仔细诊断,抓住实质,采用“反治”手法,“寒者寒之”、“热者热之”。如稍有疏忽,则酿成大祸。
五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由于方域、气候、季节、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在治法也有所不同。在发病上、治疗上,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不可能用同一张处方解决问题,这叫同病异治。不同的病,由于引起疾病的原因、诱因相同,常常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这叫“异病同治”。例如,居住南方的张、王二人冬天同时到北方出差,张某素体肠胃不好,患了腹泻;王某素体抵抗力差,感冒了。医生给两人开的都是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就是这个道理。, 百拇医药
◎ 重楼 07.5.25.
在中医学理论中,无处不体现着辩证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是人体的“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在患病的过程中,藏与藏、腑与腑、藏与腑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人是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精神意识对机体健康的反作用。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应适度,七情过度,则打破人体阴阳平衡而为病。在中医病理学中,“内因”七情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这已被实践所证明。
三是标本缓急。所谓“标”,指表现于体表的现象;“本”,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在诊断时,要透过现象(标)看本质(本)。只有抓住本,从本治理,标才能去除,才能真正“平衡阴阳”,痊愈康复。所谓“缓”,指疾病的次要矛盾;“急”,指疾病的主要矛盾。病情往往是复杂的,在每次治疗时,一张处方不可能面面俱到。高明的医生常常是先解决“急”,待病势控制后,再解决“缓”。
四是正治反治。“正治”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寒病应用热药,热病应用寒药,虚病应补之,实病应泻之。然而,临床上的病情常常是错综复杂的,有时,患者四肢厥冷,看似“寒证”,但实质是大寒在内,经络不通,阳气不达四肢之故。有的人表面灼热,而实质是内体虚脱,虚阳浮于表面的“假热”。在这种复杂的病情前,尤其要仔细诊断,抓住实质,采用“反治”手法,“寒者寒之”、“热者热之”。如稍有疏忽,则酿成大祸。
五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由于方域、气候、季节、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在治法也有所不同。在发病上、治疗上,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不可能用同一张处方解决问题,这叫同病异治。不同的病,由于引起疾病的原因、诱因相同,常常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这叫“异病同治”。例如,居住南方的张、王二人冬天同时到北方出差,张某素体肠胃不好,患了腹泻;王某素体抵抗力差,感冒了。医生给两人开的都是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就是这个道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