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也谈中医防治“亚健康”
作者:陈学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巿场观念的冲击,社会竞争的激烈,使人们的价值观随之改变,心里应激明显增多,疾病谱和病种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并促使医学观、医学模式、医学目的等发生变革,也便提出了“亚健康”这一概念。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全球性权威调查显示:真正健康者仅占5%,有病者占20%,而75%的人处于这种似病非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那么健康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这就是说每个健康者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都要保持健康状态。中医对健康的认识,如最古的中医学理论经典著作《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其理想的健康标准是:形与神俱,长寿,动作不衰,即形体与神精和谐,行动和各种功能正常,到老不衰,亦包括了精神和身体上两方面的健康。
“亚健康”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国外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所涉及的范畴很广,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很难确诊,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亚健康状态”这一全新概念,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医学发展的重心逐渐向病前状态干预和疾病防治转移,这样就为中医学术在亚健康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新机遇。中医认为人体内阴阳要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下,人才能健康,如果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出现疾病。如果把阴阳勉强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下就叫病态平衡,而轻度的病态平衡就为现代医学所称的“亚健康”。临床包括疾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轻度精神失调但尚未到精神病程度的状态。病态平衡分为阴性病态平衡和阳性病态平衡两种。
, http://www.100md.com
第一,阴性病态平衡,本质属虚,病机是阴盛阳虚,属反应低下状态。特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抵抗力下降,生理本能下降。又检查不出原因。
第二,阳性病态平衡,本质属实,或虚中夹实。病机以阳亢或阴虚阳亢为主。特点:精力旺盛,易激怒,生理本能亢进,食欲、睡眠及性事都明显增高,且检查不出原因。
那么,亚健康到底“亚”在什么地方呢?亚健康一般有三个下降:
第一,生命活力下降(包括应激力、抵抗力、适应力)。对疲劳、饥饿、感染、中毒、寒冷、疾病等的应变能力下降(不能应急,反应低下),易自己感觉头晕头重,胸闷,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悸,自汗,关节肌肉酸楚疼痛,比健康人易患病。
第二,生理本能下降(食、眠、性)。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易焦虑,烦躁,易怒,恐慌,紧张或情绪低落,抑郁,冷漠,无望,孤独,记忆力减退)。
, 百拇医药
亚健康状态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可向健康转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干预转化不力,它又是潜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它会以“积劳成疾”的“慢性自杀”方式,逼迫机体向疾病迈进,进而转化成疾病。因此,又称“病前状态”和“潜病状态”,是发病的先兆。如发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出汗、情绪反常、记忆力下降、生理本能下降、怕冷、对人生观有大的改变等时应引起注意。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给身体亮起“红灯”,如果不加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亚健康”的防治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治未病”一词,如《素问……四气调神论》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门而铸锥,不亦晚乎?”之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出自仲景《金匮要略》,并为后世医家广为传颂的金律玉言,堪称仲景治未病思想的集中表现,这一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后经历代医家不断研讨,完善其理论,又提出治未病之脏腑及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防治结合、防寓于治的预防医学理论。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始终体现在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对亚健康的预防和调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知道,现代医学是注重生物结构上的一个个具体的病,主要采取的是对抗性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治愈疾病,并以线性方程的思想,针对病因或对症治疗,在生物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医学讲究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采用的是化解方法去调矛盾和矛盾,着眼于人体不同的生理体质,重视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尚未进入疾病状态,而人体的阴阳平衡已经出现偏差的“亚健康”状态,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综合调理,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 并使之恢复正常、协调的生理状态,“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防患未然”是中医干预亚健康之要旨。使人体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保持最佳体况。故辨证论治被誉为21世纪最佳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
, 百拇医药
中医药防治亚健康有三点:改善体质,调摄精神,提高生活质量。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可以采用药物干预和非药物疗法。中医的一个基本特色是“辨证施治”,中医认为“有形之内必有形外”,就是说,有某种症状的反映,必有内在的病情变化,内外相应。几乎所有亚健康的人都可以被有经验的中医辨别出患有什么病证,运用中医正确地辨证施治,合理用药,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调理气血,疏通经脉,调和阴阳,使脏腑功能恢复平衡,使亚健康状态者缓解症状或恢复健康。中医的“整体观念”、“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基本观念使不知其数的有症状而无法检测出的亚健康的人和某些有病的人治疗后仍有某种不适的人恢复了健康,这就是中医更精确、更灵活的长处。中医可以在没有检测手段的情况下处方开药,但中医也不能丢弃物理和化学的检测方法,中医如果把现代的检测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那么,亚健康就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治疗。
日常饮食调理:
身体活力下降:
, 百拇医药 可选吃:人参或西洋参(泡水饮)、黄芪炖汤。
心理承受力下降:
可选吃:龙眼肉、百合、莲子、茯苓、大枣、桑椹、小米煮粥或泡饮,部分也可生吃。
饮食本能下降:
可选吃:白术、山药 、山楂煮粥或生吃。
睡眠质量差:
可选吃:百合、莲子、酸枣仁
性生活本能下降:
可选吃:韭菜、狗肉、枸杞。, 百拇医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巿场观念的冲击,社会竞争的激烈,使人们的价值观随之改变,心里应激明显增多,疾病谱和病种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并促使医学观、医学模式、医学目的等发生变革,也便提出了“亚健康”这一概念。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全球性权威调查显示:真正健康者仅占5%,有病者占20%,而75%的人处于这种似病非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那么健康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这就是说每个健康者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都要保持健康状态。中医对健康的认识,如最古的中医学理论经典著作《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其理想的健康标准是:形与神俱,长寿,动作不衰,即形体与神精和谐,行动和各种功能正常,到老不衰,亦包括了精神和身体上两方面的健康。
“亚健康”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实际上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国外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所涉及的范畴很广,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很难确诊,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亚健康状态”这一全新概念,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医学发展的重心逐渐向病前状态干预和疾病防治转移,这样就为中医学术在亚健康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新机遇。中医认为人体内阴阳要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下,人才能健康,如果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出现疾病。如果把阴阳勉强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下就叫病态平衡,而轻度的病态平衡就为现代医学所称的“亚健康”。临床包括疾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轻度精神失调但尚未到精神病程度的状态。病态平衡分为阴性病态平衡和阳性病态平衡两种。
, http://www.100md.com
第一,阴性病态平衡,本质属虚,病机是阴盛阳虚,属反应低下状态。特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抵抗力下降,生理本能下降。又检查不出原因。
第二,阳性病态平衡,本质属实,或虚中夹实。病机以阳亢或阴虚阳亢为主。特点:精力旺盛,易激怒,生理本能亢进,食欲、睡眠及性事都明显增高,且检查不出原因。
那么,亚健康到底“亚”在什么地方呢?亚健康一般有三个下降:
第一,生命活力下降(包括应激力、抵抗力、适应力)。对疲劳、饥饿、感染、中毒、寒冷、疾病等的应变能力下降(不能应急,反应低下),易自己感觉头晕头重,胸闷,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悸,自汗,关节肌肉酸楚疼痛,比健康人易患病。
第二,生理本能下降(食、眠、性)。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易焦虑,烦躁,易怒,恐慌,紧张或情绪低落,抑郁,冷漠,无望,孤独,记忆力减退)。
, 百拇医药
亚健康状态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可向健康转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干预转化不力,它又是潜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它会以“积劳成疾”的“慢性自杀”方式,逼迫机体向疾病迈进,进而转化成疾病。因此,又称“病前状态”和“潜病状态”,是发病的先兆。如发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出汗、情绪反常、记忆力下降、生理本能下降、怕冷、对人生观有大的改变等时应引起注意。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给身体亮起“红灯”,如果不加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亚健康”的防治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治未病”一词,如《素问……四气调神论》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门而铸锥,不亦晚乎?”之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出自仲景《金匮要略》,并为后世医家广为传颂的金律玉言,堪称仲景治未病思想的集中表现,这一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后经历代医家不断研讨,完善其理论,又提出治未病之脏腑及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防治结合、防寓于治的预防医学理论。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始终体现在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对亚健康的预防和调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知道,现代医学是注重生物结构上的一个个具体的病,主要采取的是对抗性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治愈疾病,并以线性方程的思想,针对病因或对症治疗,在生物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医学讲究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采用的是化解方法去调矛盾和矛盾,着眼于人体不同的生理体质,重视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尚未进入疾病状态,而人体的阴阳平衡已经出现偏差的“亚健康”状态,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综合调理,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 并使之恢复正常、协调的生理状态,“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防患未然”是中医干预亚健康之要旨。使人体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保持最佳体况。故辨证论治被誉为21世纪最佳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
, 百拇医药
中医药防治亚健康有三点:改善体质,调摄精神,提高生活质量。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可以采用药物干预和非药物疗法。中医的一个基本特色是“辨证施治”,中医认为“有形之内必有形外”,就是说,有某种症状的反映,必有内在的病情变化,内外相应。几乎所有亚健康的人都可以被有经验的中医辨别出患有什么病证,运用中医正确地辨证施治,合理用药,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调理气血,疏通经脉,调和阴阳,使脏腑功能恢复平衡,使亚健康状态者缓解症状或恢复健康。中医的“整体观念”、“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基本观念使不知其数的有症状而无法检测出的亚健康的人和某些有病的人治疗后仍有某种不适的人恢复了健康,这就是中医更精确、更灵活的长处。中医可以在没有检测手段的情况下处方开药,但中医也不能丢弃物理和化学的检测方法,中医如果把现代的检测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那么,亚健康就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治疗。
日常饮食调理:
身体活力下降:
, 百拇医药 可选吃:人参或西洋参(泡水饮)、黄芪炖汤。
心理承受力下降:
可选吃:龙眼肉、百合、莲子、茯苓、大枣、桑椹、小米煮粥或泡饮,部分也可生吃。
饮食本能下降:
可选吃:白术、山药 、山楂煮粥或生吃。
睡眠质量差:
可选吃:百合、莲子、酸枣仁
性生活本能下降:
可选吃:韭菜、狗肉、枸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