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3338
中药材野生资源濒危并非中医药应用之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2日 网易博客
     国内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医太迷信野生动植物的药用价值,从而造成了生态资源的破坏,特别是有关国际组织把某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责任归结于应用中医药。这些舆论和说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不能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找到正确的途径,我们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辩明是非。

    1凡是与中医药有关的濒危物种,无一例外地是常用中药(如虎骨、犀角、羚羊角、麝香、野山参等),常用意味着有效,有效表明有科学道理。虎骨、犀角、羚羊角、麝香、野山参的资源不只存在于中国,但在两千多年的医药文明史上,只有中医发现和发明这些药物的奇特疗效,对人类保健事业做出了不朽而独特贡献,是非物质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些动、植物物种的濒危与中医药应用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正如发明汽车、飞机肯定会用光世界的石油资源一样,发明者不但不负任何责任,而且还是推动科技进步的英雄。再如,美国FDA批准妇科抗癌药紫杉醇,近十年来,中国百年、千年树龄的紫杉遭到滥伐,大片森林被毁灭。每出口1公斤紫杉醇就要砍900多棵树!这样严重的生态灾难举世罕见,但未见(也不应该)把资源破坏的责任归罪于应用紫杉醇。而且在紫杉醇开发过程中,美国环境基金会(ED F)非常及时地将本国短叶紫杉列为濒危物种,严格加以保护,但制药公司随即把掠夺资源的目光投向海外,可见超级大国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国家利己主义。如果从保护全球生态和资源的全局出发,在国际贸易中限制或禁止紫杉树皮及其提取物贸易,或许中国紫杉的悲剧不会发生。紫杉有—个美丽的别名叫“红豆杉”,因其成熟种子色红而形如豆,真是“红颜薄命”!
, 百拇医药
    2 为了解决野生资源的濒危,最流行的口号和思路就是代用。但是,中药(包括上几种珍贵濒危药材)的疗效是几千年的临床试验出来的,不是一年半载、三年五年的几个实验结果就能决定代用的,这种做法直接违反了以中医临床疗效为检验中药特定功用的唯一标准,也与新药(中药)审评与管理背道而驰。例如,有报道称水牛角和羚羊角具有相似的功效,可是前些年不少研究报告又称水牛角与犀角有相似的功效,水牛角真是万能,犀角、羚羊角全可以代替;还有报道称山羊角可以在“紫雪散”中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由此可见,大概是角都可以“代用”,如此轻易代来代去,人们不禁要问:羚羊角、犀角的确切疗效到底是什么?而且不可避免地得出中医药不科学,至少不严谨的结论。前述紫杉醇造成了中国红豆杉大面积毁灭,未闻用什么醇来代用,也没有一点停用、限用的意思,与现代科学(药学)的这种处理相比,不难发现接受“代用”,实际上是中医药学科不够成熟的表现,不利于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标准化。应该特别说明的是,作者完全赞成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各种骨、角都可以研究、开发,按照国家新药审评的程序和标准严格进行,按照其本来面目入药(例如《中国药典》收载水牛角和水牛角浓缩粉),不必靠犀角、虎骨、羚羊角的知名度,以及名称上的近似来取信或误导患者。还有一种代用建议完全出于想当然,WWF从1991年开始在香港发起了用羚羊角代替犀牛角的活动,联合国环境项目特派使者劝说中医药剂师在其药方中用羚羊角取代犀角。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没过几年,羚羊角也濒危了,不得不停止了此种“代用宣传”。其实当年虎骨匮乏之时,也有人随即提出豹骨代用,但没过几年,豹也濒危了,这种应急“高招”又在犀角禁用时上演,我们真诚地希望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人士早些走出“代用”的误区,真正把中医药学术当成一门严肃的学科来对待。
, 百拇医药
    3 另一种流行的野生资源的濒危解决之道就是野生变家种(在物种保护界称为迁地保护),但这不是解决中药资源濒危或枯竭的唯一途径和普遍规律,有一部分中药(如虫草、川贝母等)家种不成功,或产量低,或成本高,不能推广。有一部分中药同一物种(如芍药),野生与栽培分别为药性不同的赤芍(清热凉血)和白芍(养血柔肝),显然不能以家种来解决道地药材赤芍的生产性濒危。有一部分中药虽然家种家养“成功”,但质量(说到底是化学成分与药效)不如野生,因而医师处方、患者宁愿花高价买野生的同种药材,如园参积压而野山参越来越面临绝种。野生的天麻、黄芩、丹参等都有类似问题。由此可见,原生态利用资源是中医药学术特点和保证临床疗效的需要,是科学,不是迷信。遗憾的是我们的主导政策还没有意识到否定或批判原生态利用中药资源将带来的严重后果,更不用说采取纠正措施。另一方面,野生药物资源越变得珍稀,经济价值越高,越有人不惜违法滥采(美其名曰“出口创汇”),这种恶性循环,而有关的法规形同虚设或执法、制裁不力,更加剧和加速了濒危的程度,这都与中医药的使用无关。

    4家种家养药材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药栽培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四大怀药”、“浙八味”都是千百年长期驯化的结果,经过中医临床考验,牛膝、白芷的野生居群根本不具有相同的功效,是有机耕作生产药材的宝贵经验,也属于原生态利用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这些栽培药材受到化学耕作的影响,农药残留也成为不安全的隐患,化肥的大量使用同样使质量下降。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年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更有大量的“环境债”难以偿还,这个大背景决定了栽培药材质量下降的形势十分严峻,“回归自然”的口号在此刻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即尽量提倡和选择野生药材。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列项目支持赤芍(野生芍药)、川贝母等的抚育,就是在原产地利用现有的野生环境扩大种群,这不同于所谓“规范化种殖”,是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正确决策,但是力度太小,资助的品种太少,时间太短,建议作为发展中药材生产、确保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政策来坚持。

    综上所述,中药材生产必须根据中医药的科学理论与实践,该用野生就用野生,该用栽培就用栽培,切不可千篇一律地野生变家种家养。解决必用野生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正确途径是在索取的同时,加以补偿,通过抚育及时地补充和扩大种群数量,合理采挖,节约使用(目前各种原因导致的药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百拇医药(青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