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482496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88期
     以补肾法为主治疗免疫性不孕症

    不孕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不明原因不孕症在临床上最难处理。我们在临床中,创建了检测精子抗体及透明带抗体的BA-ELISA试剂盒。临床研究发现,40%-50%的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体内存在精子抗体和/或透明带抗体,精子抗体水平随着不孕时间延长而升高,血清中精子抗体水平与宫颈黏液精子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女方同种精子抗体的产生与配偶生殖道炎症有关。透明带抗体发生率随不孕时间延长而增加。国内采用补肾活血法、补肾健脾法或滋阴降火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均收到了良好治疗效果。根据微观及宏观辨证,免疫性不孕症属肾阴虚火旺,在应用滋阴降火中药治疗后,精子抗体及透明带抗体阴转率达81.3%,妊娠成功率达25.0%。

    补肾中药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的生育预后

    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生殖健康,不孕症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以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有限的成功率仍然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同时昂贵的费用也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体外授精-胎移植成功率的原因主要是胚胎着床障碍,由于伦理学的原因,该领域的临床研究难于实施。目前,现代医学还没用可供临床应用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客观指标,也没有提高子宫内膜受容性的药物。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胚胎着床的过程是母体子宫内膜和胚胎之间进行极其复杂的信息交流的过程,涉及到激素、免疫、神经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影响孕育的成功。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特点,应用中医复方从整体和局部环节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研究表明:中药能促进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子宫内膜蜕膜化而改善胚泡着床,促进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及整合素β3表达,促进腺体细胞凋亡,促进Pd5胞饮突的表达使着床窗及时出现而改善着床还能促进局部血管渗透性和随后的血管生成,并抑制子宫内膜过强的炎症及免疫排斥反应,改善着床微环境。
, 百拇医药
    在理论方面,我们提出了卵巢为“奇恒之脏”的理论,对“补肾益天癸,养血调冲任”调经促排卵进行了机理研究,补肾可促生殖,丰富了祖国医学“肾主生殖”的理论内涵。

    在实验研究方面,补肾中药可以提高卵细胞质量与鼠胚的卵裂能力,并可以突破昆明种小鼠早胚“2—细胞阻滞”现象,通过原位杂交检测,可增强颗粒细胞IGF-1RmRNA表达量,优质卵率与颗粒细胞IGF-1Rm

    RNA表达量呈正相关。补肾中药通过提高IGF-1RmRNA的基因转录,从而引起颗粒细胞和卵细胞内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起到促进卵细胞生长的效果。

    在临床方面,针刺可以改善卵巢动脉血流灌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整体上调节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临床上补肾中药可以与西药发挥协同促排卵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西药的用量,明显改善患者肾虚症状,提高取卵日卵泡液LIF、IL-1、IL-6、IL-12等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了卵细胞质量,进而提高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可以提高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表达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尤其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人,可以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种植条件,降低OHSS的发生率。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补肾活血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促排卵过程中的取消率,提高卵细胞质量而提高妊娠率。
, 百拇医药
    补肾益气法显著改善了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预后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其80%~94%由内分泌-免疫调节异常引起。根据中医“肾主生殖”理论,此类流产属肾虚、胎元不固,采用补肾益气方治疗,以滋养育胎。为明确其治疗作用机理,我们开展了系列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补肾益气方治疗肾虚型自然流产妊娠成功率达82%~91.6%。患者外周血封闭抗体、PRL、β-hCG、P水平增高,提示该方具有调整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保胎作用。曾随访保胎成功子代,其遗传、发育、智力均正常。

    在临床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改良溴隐亭致流产大鼠模型,采用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以内分泌对母胎免疫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母胎内分泌-免疫网络为主线,开展肾虚型流产发病机理及补肾益气方疗效机理的研究。提出PRL分泌机制异常影响孕酮分泌及其受体的生物学活性,介导蜕膜Th1/Th2的平衡失调,连锁引起蜕膜、滋养细胞HB-EGF/FAS的增殖/凋亡调控异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本方对孕激素生成的上游因素LDLR和两种影响孕激素合成的限速酶P450scc、3β—HSD的影响,并且探讨了本方药对胎盘组织中IGFs表达的影响和与孕酮相互协同影响的关系。结果显示中药可以通过调节IGFsmRNA在胎盘组织上的表达,上调LDLR、P450Scc、3β-HSDmRNA的表达,提高孕酮的分泌,提高蜕膜PR蛋白含量。

    体外实验进一步发现:中药含药血清可促进早孕期人滋养层细胞的生长,利于胚胎着床,抑制滋养层细胞凋亡,使早孕绒毛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中生长,初步揭示肾虚型流产的发生、发展与母胎内分泌—免疫失调有内在本质的联系。补肾益气方可通过调整母胎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增强母胎免疫耐受,起到显著的保胎作用,并且补肾益气方可促进孕酮分泌,而后者是调控蜕膜Th1/Th2的平衡、滋养细胞增殖/凋亡、增强母胎免疫耐受、维持妊娠的关键激素。, 百拇医药(李大金 俞瑾 复旦大学妇产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