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478
中医药发展的轴心——技术是载体 文化为根本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88期
     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这是不可辩驳的现象和事实。但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是最为深刻的。如果没有文化因素参与,技术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内在的体验与精神的欢愉;没有文化的内在驱动力,技术与科学发明也很难形成和拓展其潜在的市场;如果没有文化的根基,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便会失去航标。中医药学正在努力寻找这样的航标。

    这是一个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性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开始逐渐影响和渗透着科学的导向与社会意识形态。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技术越发达的国家,如欧美各国,越重视文化的差异以及相互的交融;愈是发展中的国家,重技术和轻文化的问题反而愈显突出。这似乎是一个技术发展必经的过程。

    任何一种科学体系,关心和面对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要面对未来的发展、科学的方向、新的定位与方法。中西医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摆脱陈旧观念和固有方法论的束缚。
, http://www.100md.com
    科学方法论的僵化,实质在于观念的落后;这在竞争中便会失去主动,就更不可能超前或引领潮流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当然,尽管现在行行业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在中西医药学领域则更加突出。这无疑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行模式有关。

    外国的许多研究中医药的科学家对中医没有突破,是他们对固有的科学方法论过度依赖的缘故,而这正应该是中医中药的机遇和优势;但当我们的科学家崇尚国外的科学方法论,照搬照套而不能创新时,中医中药便失去了机遇和优势;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文化与技术的旧观念,中医中药就无法创新、无法前行,毛泽东所谓的“创造我国统一的一种新医学、新药学”的理想便没有可能实现。

    文化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现在不是一个技术大国,但我们在文化方面有优势;我们不是一个科学大国,因为我们尚未生成符合并服务于我们文化传统的科学体系。科学大国必然是文化大国,可文化大国不一定是技术大国,如印度、中国和意大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和技术大国,但不能算是一个科学大国,因为它没有出现大的哲学家或科学家,在科学范式上带来新的突破。
, 百拇医药
    当我们意识到,文化与科学的关系正在发生变构之后,李约瑟难题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因为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就是“中国科学为什么没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其根源就是因为中西文化不同,所以文化现象反映在科学范式上就有所不同,这在今天看来应当是一件好事,而且就今天来看,中西科学必然有所不同,尤其在语言学、哲学、法律、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其与文化认知相关的人文学科的领域,假如一味求同而不懂得存异的话,就会出现进退维谷的局面。

    文化、教育、科学与技术,从根本上说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西方的科技在为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服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西医进入了这样的循环,所以它的发展就很成功。而中医恰恰没有进入这样的循环,但中医药学有优势和潜力,现在西方人也逐渐看到了。只不过谁能在科学方法论上居先变革、抢先构建,谁便抢占了学术制高点,争取到未来生命科学的主动权。中西比较医药学以科学方法论为突破点和交叉点,强调等势比较的原则,注重把比较双方摆在一个同等的位置来看待;因为把科学发展置于历史长河中来看,孰先发展、孰后跟进、谁先影响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谁能代表未来。现在我们国家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驾马车齐驱;中西医学并不等势,中医严重滞后于西医的发展。所以我们才需要比较,而且应当好好比较,找出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医学可以说是文化输出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从上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枪炮加手术刀”的对华侵略的策略便可看出。有人说,中医药学的兴衰反映了民族命运的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兴衰,这种观点不无一定道理。

    当今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像中餐一样,中医中药业已为世界人民或多或少地了解和体验过了。现在,全球范围内,吃中餐的人越来越多,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知道和体会过中医疗效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外国人的这类体验往往要先于他们对中文和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政体、法制、社会心理和经济结构诸方面的了解。总之一句话,中医药是否能为世人所接受,是关于中国的文学、哲学、宗教、政体、法制、社会心理和经济结构诸方面能否为世界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开路先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成果,既是世界看中国的一面镜子,又是我国主动汇通中西科学文化的金桥。在此前提下,中医药创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中华文化复兴所直接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医药学之发展步履维艰,也正是这一问题的聚焦和缩影。

    上医医病,且能医国,中医自古便是如此,因为中医药学之发展同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同样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技术之于文化,就像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比如现代的手机和网络,黑人能用、白人能用,黄种人也能用一样,它是文化传播的形式和载体。文化之于技术,就像收音机里的新闻,电视机里的图象,是技术服务的主体内容。应该说,当代中医人的奋斗目标是:让中医药学———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瑰宝,辅以现代科技的手段,使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将优秀的文化理念和中国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于世!, 百拇医药(朱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