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887
“大包困境”的市场解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0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8.30
     曾几何时,大包商的出现被视为“医药产业生产与销售专业化分工的一个助推器”。业内人士津津乐道于这种新型医药营销方式的种种好处,诸如可以从厂家拿到较低的扣率,获得厂家的广告及促销支持和培训支持,独享厂家的返利,销售区域获得独家保护,以及扩大销售面,提高直接销售的利润水平。没想到短短不过数年,“大包模式肯定长不了”的悲观论调已然盛嚣尘上。连大包商自己都开始宣称“很反对‘大包’这个概念——一听就是没有层次、没有素质的,好像底价甩货的一样”。

    药品持续降价,反商业贿赂力度加大,大批代理公司面临淘汰,众多经销商急于转型。还没能完全从高利润时代的美梦中觉醒,大包商忽然就像白垩纪的恐龙一样身陷困境。对此状况,各方更多地在政策层面进行解读。就在数日前,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公布了新修订的《2008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其中规定,为规范配送,新方案作出明确限制:所有入围品种对市辖区内医疗机构不得进行转配送,严格执行“两票制”,即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市辖区以外或边远地区可以允许“三票”、有二级经销商,但一级经销商所配送的同一厂家的品种,在同一个地级市只能委托1~2个二级经销商。从“两票制”到严格限制经销商数量,政策锋刃所指,那些没有配送能力的“大包公司”遍体生寒。专家的说法是,政策一出,必将引起医药行业的利益反弹和重新洗牌。
, 百拇医药
    但政策推手的背后,是市场选择在发力。经销商过多过滥,医院的采购就会分散,采购量小,导致经销商、供应商备货、供货困难。大包商原为加快产品推广速度而生,随着消费和销售环境的变化,大包商表现出来的劣势正在逐渐吞噬着它的合理性。大包层层代理的经营方式必然导致费用的上升,从而成为药价居高的一个成因。一些承包“垃圾品种”的大包商没有临床学术推广能力,只是靠着和某些医院的特殊关系完成医院进药,靠对一线医生进行商业贿赂达成终端销售,从中牟取巨大的利益。大包方式是终端制胜时代的产物,因此更容易沾染终端决定论特有的急功近利作风。在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中,品牌拉力必然要战胜终端推力,消费者的选择权必然要战胜终端的垄断。“不管这个行业如何变化,有三类公司是不会被淘汰的。一类是具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的生产企业;一类是具有完善的主渠道网络的企业;一类就是专业营销公司。”大包商们已经看到品牌改变终端的力量,也决心顺应市场潮流,但他们中不少的下线都是散在的自然人,依靠这些自然人来打造“品牌”,难度可想而知。

    大包的旗还能扛多久?自主推广和代理的融合之路能否走通?现在要得出答案为时尚早。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包商来说,“药品的剂型和包装往往由他们决定,药品的市场推广和经销也由他们操控”的风光岁月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转型成功也好,惨遭淘汰也罢,巨变带来的阵痛无法避免。相伴阵痛而来的,是公众“从根本上平抑药价虚高”的又一次希望。

    (厉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