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系列研究促进复位质量提高
本报讯 (驻地记者王振岭 通讯员杨红亮)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张英泽教授等开展的“髋臼骨折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因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临床手术有较高指导价值,获得了2006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者采用成年男性防腐半骨盆标本60个,模拟髋臼横断骨折,给与弧形钢板与拉力螺钉不同组合方式的内固定,应用压敏片技术测定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臼顶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柱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内固定;在单柱内固定方法中,后柱双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前柱单钢板内固定,前柱单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后柱单钢板内固定。研究者模拟不同程度的髋臼后壁骨折,发现后壁骨折显著改变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后壁1/3骨折时影响率较大,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负重顶区。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指征,主张对于波及双柱的骨折,若前柱移位明显,可取前路 髂 腹股沟切口,给与前柱单钢板内固定,在该同一切口内可加用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若后柱移位明显,可取后路 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行后柱单钢板内固定同时,在同一切口内行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
通过对髋臼骨折的相关解剖学研究,研究者提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15.3±4.7) mm处,其进针方向与该线成(90.1±4.7)度,与该线中垂线呈(25.3±3.9)度,该拉力螺钉直径为(5.2±1.9) mm,长度为(82.0±7.9) mm。
对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者从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20例。在随访资料完整的138例中,有90例获得解剖复位、30例良好复位、12例复位较差、6例仅为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d' Aubin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评分标准,该组病例优84例、良27例、一般15例、差12例,优良率80.4%。, http://www.100md.com
在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者采用成年男性防腐半骨盆标本60个,模拟髋臼横断骨折,给与弧形钢板与拉力螺钉不同组合方式的内固定,应用压敏片技术测定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臼顶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柱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内固定;在单柱内固定方法中,后柱双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前柱单钢板内固定,前柱单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高于后柱单钢板内固定。研究者模拟不同程度的髋臼后壁骨折,发现后壁骨折显著改变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后壁1/3骨折时影响率较大,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负重顶区。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指征,主张对于波及双柱的骨折,若前柱移位明显,可取前路 髂 腹股沟切口,给与前柱单钢板内固定,在该同一切口内可加用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若后柱移位明显,可取后路 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行后柱单钢板内固定同时,在同一切口内行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
通过对髋臼骨折的相关解剖学研究,研究者提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15.3±4.7) mm处,其进针方向与该线成(90.1±4.7)度,与该线中垂线呈(25.3±3.9)度,该拉力螺钉直径为(5.2±1.9) mm,长度为(82.0±7.9) mm。
对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者从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20例。在随访资料完整的138例中,有90例获得解剖复位、30例良好复位、12例复位较差、6例仅为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d' Aubin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评分标准,该组病例优84例、良27例、一般15例、差12例,优良率80.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