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485542
前进中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4期
前进中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

     ESC 2007年会开幕当天,来自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5个研究组对CD133+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专题讨论。

    EPC移植治疗将进入Ⅲ期临床

    CD133+细胞是一种内皮祖细胞(EPC),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因此被认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德国罗斯托克心血管外科中心Steinhoff医师汇报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Ⅰ期试验中,对15例患者在冠脉搭桥(CABG)术中同时行自体骨髓CD133+细胞心肌内注射。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从39.0%增至50.2%,18个月时LVEF保持在47.9%。术后3年无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Ⅱ期试验中,共40例患者接受CABG 或CABG联合CD133+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平均44个月随访显示,细胞移植组6个月时LVEF由37.4%增至47.1%(P<0.0001),而CABG组LVEF由 37.9%增至41.3%(P=0.012)。在此基础上,他们拟于2007年秋开展名为PERFECT的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计划纳入142例需CAB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以进一步验证Ⅰ期、Ⅱ期试验结果。

    EPC纠治心衰机制仍有待探明

    本次大会主题是“心力衰竭”,与会者对干细胞在心衰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也极为关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Dimmeler 医师认为,应用EPC治疗心衰,比治疗急性心梗缺血再灌注损伤更加困难。因为后者尚有存活的心肌细胞“岛”,而前者属慢性病变,心肌组织中既有瘢痕,还存在心肌内炎症,干细胞归巢作用将大打折扣。

    德国心脏中心主持CARDIO133临床试验的Nasseri 博士指出,细胞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可能不是原先认为的骨髓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而可能源自骨髓干细胞刺激的旁分泌效应以及分泌促功能恢复细胞因子,从而产生血管生成、抑制凋亡、保护缺血损伤等作用。因此,近年来国外临床试验多不再采用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而转为采用部分骨髓干细胞(如EPC)移植治疗。

    细胞治疗须加强质控

    意大利米兰血管生物和基因治疗中心Pompilio医师介绍,他们用了1年的时间建立符合GMP标准的细胞实验室。他说,细胞治疗同药物治疗一样需要质量监控,甚至应更为严格。细胞的分离、培养、转运以及输注过程均要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比利时心血管中心Bartunek 博士对此表示支持,他认为由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尚无规范方案,加上干细胞来源方便,移植操作相对简单,许多医疗机构热衷于开展此项研究,但安全意识不够。

    正如专题讨论主持人德国心脏中心Hetyer 教授最后总结所言,骨髓CD133+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左室功能恢复,但需要更深入的基础研究来证实其机制,以及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