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1314
非浅闻寡见所能及——从方证探析《伤寒论》第160条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4期
     高保衡等人评《伤寒论》曰:“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所能及。”提示研究《伤寒论》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精研,才能深得仲景辨治之旨。本文试举《伤寒论》第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喉咽,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并结合临床辨治体会,从方证角度加以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

    从方证对应角度研究辨治思路与方法

    1.仲景言“伤寒”,以提示在表有太阳病,不言病证而特言治法用“吐下”,重点提示在里或有可吐证、或有类似可吐证,或有可下证、或类似可下证,言治法的核心是突出表里兼证的主要矛盾方面在里,确立治法应当先用吐或下,或辨别真假以针对病变证机而治,但辨里证必须审明病变部位与病变证机。

    2.指出表里兼证主要方面发生转化。在通常情况下,若病以里证为主,其治当先里;治里之后,若病变已转化以表证为主,其治当解表,解表必须审证求机而依法选用方药。
, http://www.100md.com
    3.提示辨治表里兼证,既要详辨病变部位与病变证机,又要考虑患者素体因素,还要权衡选用最佳治疗方药。

    4.据病证发展、转归、药后反应等,在动态中辨治是取得最佳疗效的重要一环,并论述变化中的病证是阳虚水气痞证。

    从临证选方角度考虑本条方证对应辨治关系

    1.根据表里兼证,病以吐证为主,如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是痰阻胸膈证,其治宜用瓜蒂散涌吐痰实;或病是阳明宿食证,其治宜用瓜蒂散涌吐宿食。再则用涌吐法治疗,最易损伤阳气,所以选用方药及用量都必须恰到好处。再如,病证若不是可吐证而是类似可吐证,其治不能用吐法,若未能同中求异,误用吐法治疗类似可吐证,必定会加重病证,或引起病证发生其他变化。

    2.表里兼证以内结证为主时,则具体治疗方药主要有:如阳明热结证,其治当泻下热结,宜用承气汤类。阳明寒结证,其治当温阳通下,宜用大黄附子汤。水结证,其治当泻下水结,宜用十枣汤。虚滞证,其治当温润通下,宜用润下补虚方药如济川煎。再如,病证若类似内结证,必须重视鉴别诊断,切不可盲目治疗。
, 百拇医药
    3.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时,则具体治疗方药主要有:太阳中风证,其治宜用桂枝汤。太阳伤寒证,其治宜用麻黄汤。太阳表虚风水证,其治当益气固表行水湿,宜用防己黄芪汤等。

    4.根据治疗后出现的病证,即“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喉咽,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因病变证机不同则治疗方药主要有:如阳虚水气痞证,其治当温补中气,温阳化水,宜用理中丸与苓桂术甘汤合方。阳虚筋痿证,其治当温补阳气治痿,宜用苓桂术甘汤与补阳还五汤合方。

    仲景辨表里兼证,首言“伤寒”,以寓辨太阳病有不同证型,临证必须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药;继言“吐下”而不言病证表现,重点突出治疗方法应先里,并指出素体因素能引起病证发生变化,而因治也能引起病证发生变化,最后指出变化的里证是阳虚水气痞证,若未能积极治疗,则会演变为痿证。根据仲景辨证旨意,从方证角度研究提出因证而设方用药,庶几对学用《伤寒论》理论指导临床有所帮助。, http://www.100md.com(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