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1491428
家人都信我这个年轻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7期
     编者按:“中医与我的家庭”征文活动是“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征文启事发出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来稿踊跃,投稿者有医生、公务员、教师、学生、工人、退休干部等各行各业的人,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们深为感动,这说明中医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护佑着我们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我们从本期开始开辟专栏,陆续选登部分优秀作品,使大家先睹为快。在此,希望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投稿,对您的积极参与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家人都信我这个年轻中医

    我自幼并不喜欢医生,那时记忆中的医生总是太威严了,让人害怕。我小时候时常生病,感冒更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每到冬季,都要喝大碗的生姜煮红糖,尽管难喝得要命,我也不能违抗,因为这是母亲大人下的“医嘱”,说是既补血又驱寒。我母亲学过医,做过一段时间的护士,虽然后来转行做了幼师,但却是家里的保健医生。她在家里总是会养菊花、仙人掌、芦荟等一些药用植物。用的最多的是仙人掌,家里孩子生痄腮的时候,既可外敷又可内服,效果很好。当时并不觉得那就是中医疗法,只是认为那是上辈子人传下来的土方法,就是我们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
, 百拇医药
    我第一次觉得中医神奇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一天傍晚,双踝外侧剧烈的瘙痒,抓过后,两侧对称起了很大的硬肿包。第二天,跑到一个老中医的家里求诊,老人只看了一侧,就说另一侧也有一个肿包,这是“毒”。我当时就特奇怪,他怎么知道另一侧也有的,更让我奇怪的是他没开药,告诉我父母用黄豆就能治好。接下来的几天,我父亲开始了嚼黄豆的工作,先把干黄豆用水泡胀,然后用嘴把黄豆嚼成泥状,外敷在患部,一天两次,五天后,脚踝部的肿块就消了。只是辛苦了我父亲,每天嚼黄豆,嘴里总是有腥味。当时非常惊奇它的疗效,对老大夫备感崇敬。

    算是机缘吧,我考上了中医药大学,开始了我的医学学生生活。初学中医基础时,并不觉得难,每天背背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后来学中药、方剂,四大经典等等。两年多下来,却不知如何看病。直到进入临床,才明白医学之深奥,中医之博大。慢慢学着老师的思路,参考教科书上的指导,试探着开方用药。记得起初放假回家,总会有邻居来求助,但父母从不让我开方,不是不信中医,而是不相信我。

, 百拇医药     第一个吃我开的方子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当时因为眩晕症,老人家每天只能卧床。我看了之后,辨为肝阳上亢,用了龙胆泻肝汤和泻青丸加减,五剂就好了,从中我体会到中医的肝阳上亢并不等于高血压,我外祖母的血压那时并不高。通过这件事,我树立了信心。从那以后,外祖母成了我忠实的老病号,我开始成了自己家的家庭医生。还经常给母亲针灸、拔罐;为父亲推拿、刮痧,这些成了我家庭医疗的重要内容。但是家里面还有一个不信中医的人,那就是我弟弟。

    我作为“80后”的这一代,从自身感觉来讲,接触西医的机会远比中医要多。每次回家探亲,来我这里求方的也多是中老年人,未见过年轻人。像我弟弟那样,不相信中医的年轻人,大有人在。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他们的错误,只是我们没有让他们去了解中医,没有在他们面前摆出可以让其信服的事实。两年前,在哈尔滨上学的弟弟患了湿疹,西药治疗不佳。在我的劝说下,他开始使用中医治疗,每天喝煎剂,外用三黄散。半个月后,效果很不错。现在的他,依然嫌中药太难喝,太麻烦,但是却不再说中药不治病。

    仔细回想一下几乎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用过我开的方子。尽管我很年轻,但他们都相信我,相信中医。当然,并不是每一回都立竿见影,有时也会辨错证,来来回回绕点弯路:有时中医也帮不上忙,要使用西医治疗。但我和我的家人依旧相信中医的疗效,它在分科精细的今天依然有全科的优势,成为我们家庭健康的最好保障。

    7年前我从没想过我会学医,更不会想到学中医。现在我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我相信中医与我的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一起走,它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绵延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就像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一样,它默默地帮助孩子茁壮成长,保证中年人身体康健,庇护老人多福多寿。, 百拇医药(霍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