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5期
编号:11485460
重症胰腺炎:多学科合作救治是方向——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5期
重症胰腺炎:多学科合作救治是方向——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

     参与本届论坛“胰腺炎”专题讨论的中方专家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李教授在消化道疾病及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和全军消化病学会委员。1999年8月,李教授率先倡议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胰腺病重症监护室,开展了腹腔灌洗及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治疗,开创了内科成功治疗胰腺疾病的新局面。

    记者:请问李教授,我国和西方在胰腺炎的发病上有哪些不同?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李教授:我国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是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胆道蛔虫等,而西方国家则是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酒精中毒导致发病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在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研究中,胆道疾病是病因还是伴随疾病,我国学者一直与欧美国家学者存在较大分歧,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目前能够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在合适的时机处理潜在的胆道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酗酒。

    记者:近年来,国内外胰腺炎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的研究热点有哪些?

    李教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胰腺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很多热点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例如:(1)西方学者发现大麻素类可以减轻蛙皮素所致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疼痛及胰腺病变程度;(2)在慢性胰腺炎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组在疼痛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3)有学者对慢性胰腺炎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这对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4)学者们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认识也开始逐渐加深;(5)荷兰学者报道了世界上首项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外科手术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效果更好。

    记者:我国目前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如何?

    李教授:我国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目前已有较大的进步,在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具备了进行相关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的条件,部分三甲医院已经可以进行超声内镜(EUS)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在治疗方面,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可以做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您在重症胰腺炎救治方面的体会?

    李教授:我个人的体会是:在救治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维持全身各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合理采用各种有创或无创技术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上,因此,救治过程中更需要内外科多个科室通力协作,单靠一个科室的力量难以完成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任务,必须有一支多学科合作的队伍才能保证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这涉及消化内科、内镜科、腹部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

    记者: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您准备从哪个角度来发表演讲?

    李教授:我准备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慢性梗阻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方面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

    记者: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报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