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07,为何大家翘首以待?——访CSCO执行委员会和大会秘书长秦叔逵
让广大肿瘤医师盼望已久的第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7年CSCO学术年会,即将于本月19-23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召开。今年的CSCO大会,为什么值得大家这样翘首以待?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走访了CSCO执行委员会和大会的秘书长、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一席交谈,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本届年会的确新意诱人。
改革创新,搭建交流、协作的公共平台
秦教授说,CSCO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一个民间的群众性学术组织,没有任何行政公权,服务奉献是立身之本,学术活动是学会生命线。因此,CSCO非常重视每年一度的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今年的大会在会务组织和学术安排上,将沿袭一些好的“惯例”,同时也有许多“创新”。
所谓遵循“惯例”,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CSCO成立已经十周年,CSCO年会也相应办到了第十届,虽然时光变迁,但前后三届CSCO领导层的办会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它办成一个为全国肿瘤医师服务的大会,提供一个大家能很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临床协作的公共平台。
, 百拇医药
今天,新闻通讯日益发达,各种电话会、电视会以及网络会层出不穷,可是CSCO和国际上一些重要的学术组织一样,仍然都定期举办类似的学术大会,就是为了能够聚集人气,与会者能面对面地直接沟通和交流,这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与往年一样,今年CSCO大会的定位还是两大方面:一是继续教育、共同提高,对广大参会代表,尤其是中小医院的代表,进行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二是交流信息、促进合作,来自不同学科的肿瘤医师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推动协作研究。
然而,过去的会议形式,有时难免机械刻板,今年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得会议形式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除了重点安排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血液肿瘤和妇瘤等规范化综合治疗报告会,继续举办CSCO-Merck分子靶向治疗研讨会之外,大会将与台湾地区的肿瘤学同仁联合召开“海峡两岸临床肿瘤学新进展研讨会”,与旅美华人血液和肿瘤专科医师学会(CAHON)联合举办“首届CSCO-CAHON联席学术研讨会”,与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联合举办“肿瘤患者恶性肠梗阻规范化诊断治疗研讨会”,并将精心组织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疗、脑部肿瘤综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以及恶性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等一系列专题论坛。大会将继续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报告新进展和新经验,同时特别注意邀请学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讲解新观点和报告新研究。
, 百拇医药
另外,应广大会员的要求,也是学习ASCO和ESMO会议经验,将举办“教授见面会(Meet Professor)”,邀请著名专家与普通参会代表自由地走到一起,就国内外肿瘤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大会的卫星会也将更加强调科学客观和学术性,有的卫星会还尝试早餐会,并且采取正、反方辩论的新形式。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多种会议形式,让参会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分享知识智慧、碰撞思想火花,达成或奠基学术共识。
突出主题,推动多学科规范化治疗
谈到今年的大会主题,秦教授说,多学科综合治疗,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或者“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要提倡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实现规范化。
对于肿瘤的规范化治疗,CSCO曾经想制订指南,但一直没有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我国符合循证医学高级别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制订指南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有自己的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可靠数据资料。其次,也受到当时我们思维观念保守、医疗保险制度改变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当年确实无法真正着手。
, 百拇医药
到了2006年,在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孙燕院士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下,许多CSCO成员参与了引进美国国家肿瘤综合中心网络(NCCN)临床指南的具体工作,根据国情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制订NCCN指南的中国版。现在,已经陆续出了一些,例如肺癌、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正在推广应用,影响广泛。这样做,思路很好,就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独立自主地生产高质量的彩电,技术上困难大,可能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所以就先搞合资工厂,先从国外引进显像管和主要的零部件,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事倍功半,现在我国反而出口国外了。这就是所谓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可以相信,将来我们一定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临床指南。
此外,对于一些临床上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也组织一线专家制订了相关的共识或普及教育书籍,如骨转移治疗共识、规范化疼痛处理教材,还联合ASCO连续在我国举办了两期亚太区肿瘤多学科规范化治疗教程(MCMC)培训班等等。
这些工作已经为今年的大会作了比较好的铺垫。今年的大会,在遴选专家报告和论文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侧重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报告,并且实时点评。有了自己的一系列研究数据、资料和专家共识等,我们就不再是简单地综述国外同行的东西,而是可以自豪地宣讲上述自己的东西。CSCO今后还会强调和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切实促进和实践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
, http://www.100md.com
靶向治疗,还要重视转化型研究
秦教授介绍说,虽然这些年来CSCO对于分子靶向治疗宣传得比较多,但还是有一些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对于相关新进展不太熟悉,尤其是有些问题值得本次大会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探讨,例如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定合适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手段。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都是以缩小肿瘤大小的程度来论“英雄”,而分子靶向药物是细胞稳定剂,决不能简单地套用细胞毒药物的评价标准。病情稳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索拉非尼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2.8个月,其中大多数患者并不是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而是病情稳定和生活质量改善。从肿瘤本身来说,坏死也是有意义的,索拉非尼、伊马替尼等治疗都可通过导致肿瘤坏死来发挥疗效。因此,需要探索一个公认的新评价体系。还需要借助一些新的评估手段,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监测特异性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因为分子靶向药所致肿瘤代谢的变化往往先于或优于其体积的变化。例如,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2小时后在PET-CT上就可以见到肿瘤由“热区”变为“冷区”,并伴随有症状的改善,而在普通CT上需要2个月后才能看到肿瘤大小的变化。
, 百拇医药
二是化疗仍然是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分子靶向治疗刚问世时赢来阵阵欢呼,似乎化疗再也没有大市场,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可是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化学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大部分分子靶向药物的强项并不是使肿瘤显著缩小,客观有效率甚至只有3%~5%,而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因此,除了少数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伊马替尼之外,大多数分子靶向药物都必须或最好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达到协同增效,例如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肺癌,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等等。这时,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对于达到疗效至关重要。再好的分子靶向药物,没有好的化疗基础,往往并不能够获得最佳效果。
三是应该寻求分子靶向药的恰当用法。分子靶向药物的给药途径、最佳时机、持续作用时间和给药方式等,都存在很多需要积极探讨之处。例如,目前血管内皮抑素多是静脉给药,但已经有人在尝试浆膜腔内注射治疗恶性积液,可能疗效会更好。再如,为什么有少数医生认为血管内皮抑素“安全无效”,就是因为应用不合理:首先应该联合应用,而不是单用,且必须与最佳的化疗药物恰当地合用;其次要早用,即对于晚期肿瘤一线就开始应用,不能等到血管长得像“钢丝绳“那么粗了再用,对于术后患者则辅助治疗时就应该使用不能等到已经复发转移了再用;还有是要持续用,化疗有间歇期,而血管内皮抑素不应“打打停停”,至少要用到获得最佳生物疗效。当然,分子靶向药与化疗药合用时,是同步用、化疗之前用还是化疗之后用,以及长期用存在费用高和不方便等问题,都需要密切观察和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四是积极寻找预测疗效和毒性的分子标志物。分子靶向药物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用,或者是一个患者的任何阶段都适合,而要借助分子标志物来预测疗效、筛选患者以及监测毒性等。应该利用现代生物学科技方法,包括药物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来达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五是高度重视分子靶向药的毒性。“是药三分毒”,分子靶向药也不例外,例如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往往引起皮疹和腹泻,抗肿瘤血管生成剂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毒性等。可以说,不同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组合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患者或者不同的时期,其毒副作用也是有明显差异的。有毒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采取对策进行预防和治疗。
转化型研究也是本次大会的重点之一。简言之,转化型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桥梁,可以更快、更好地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并且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此,今年,组委会有意识地邀请了一些基础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和专题讲座,同时也积极遴选和推荐了国内、外某些转化型研究或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基础研究课题的成果在大会上交流传达。
秦教授总结道,目前,可以说是人气很旺,万事皆备,大会组委会将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热情等待和欢迎着各位专家和与会代表的光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和精诚合作,本届大会必将获得圆满成功,必将是一场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国际肿瘤学盛会。而上述一系列学术活动的主题鲜明、形式生动活泼和内容丰富精彩,也将成为新的亮点和热门话题,为庆祝CSCO十年华诞增辉添色,在业界影响巨大而深远。, http://www.100md.com
改革创新,搭建交流、协作的公共平台
秦教授说,CSCO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一个民间的群众性学术组织,没有任何行政公权,服务奉献是立身之本,学术活动是学会生命线。因此,CSCO非常重视每年一度的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今年的大会在会务组织和学术安排上,将沿袭一些好的“惯例”,同时也有许多“创新”。
所谓遵循“惯例”,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CSCO成立已经十周年,CSCO年会也相应办到了第十届,虽然时光变迁,但前后三届CSCO领导层的办会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它办成一个为全国肿瘤医师服务的大会,提供一个大家能很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临床协作的公共平台。
, 百拇医药
今天,新闻通讯日益发达,各种电话会、电视会以及网络会层出不穷,可是CSCO和国际上一些重要的学术组织一样,仍然都定期举办类似的学术大会,就是为了能够聚集人气,与会者能面对面地直接沟通和交流,这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与往年一样,今年CSCO大会的定位还是两大方面:一是继续教育、共同提高,对广大参会代表,尤其是中小医院的代表,进行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二是交流信息、促进合作,来自不同学科的肿瘤医师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推动协作研究。
然而,过去的会议形式,有时难免机械刻板,今年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得会议形式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除了重点安排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血液肿瘤和妇瘤等规范化综合治疗报告会,继续举办CSCO-Merck分子靶向治疗研讨会之外,大会将与台湾地区的肿瘤学同仁联合召开“海峡两岸临床肿瘤学新进展研讨会”,与旅美华人血液和肿瘤专科医师学会(CAHON)联合举办“首届CSCO-CAHON联席学术研讨会”,与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联合举办“肿瘤患者恶性肠梗阻规范化诊断治疗研讨会”,并将精心组织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疗、脑部肿瘤综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以及恶性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等一系列专题论坛。大会将继续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报告新进展和新经验,同时特别注意邀请学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讲解新观点和报告新研究。
, 百拇医药
另外,应广大会员的要求,也是学习ASCO和ESMO会议经验,将举办“教授见面会(Meet Professor)”,邀请著名专家与普通参会代表自由地走到一起,就国内外肿瘤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大会的卫星会也将更加强调科学客观和学术性,有的卫星会还尝试早餐会,并且采取正、反方辩论的新形式。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多种会议形式,让参会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分享知识智慧、碰撞思想火花,达成或奠基学术共识。
突出主题,推动多学科规范化治疗
谈到今年的大会主题,秦教授说,多学科综合治疗,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或者“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要提倡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实现规范化。
对于肿瘤的规范化治疗,CSCO曾经想制订指南,但一直没有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我国符合循证医学高级别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制订指南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有自己的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可靠数据资料。其次,也受到当时我们思维观念保守、医疗保险制度改变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当年确实无法真正着手。
, 百拇医药
到了2006年,在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孙燕院士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下,许多CSCO成员参与了引进美国国家肿瘤综合中心网络(NCCN)临床指南的具体工作,根据国情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制订NCCN指南的中国版。现在,已经陆续出了一些,例如肺癌、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正在推广应用,影响广泛。这样做,思路很好,就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独立自主地生产高质量的彩电,技术上困难大,可能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所以就先搞合资工厂,先从国外引进显像管和主要的零部件,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事倍功半,现在我国反而出口国外了。这就是所谓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可以相信,将来我们一定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临床指南。
此外,对于一些临床上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也组织一线专家制订了相关的共识或普及教育书籍,如骨转移治疗共识、规范化疼痛处理教材,还联合ASCO连续在我国举办了两期亚太区肿瘤多学科规范化治疗教程(MCMC)培训班等等。
这些工作已经为今年的大会作了比较好的铺垫。今年的大会,在遴选专家报告和论文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侧重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报告,并且实时点评。有了自己的一系列研究数据、资料和专家共识等,我们就不再是简单地综述国外同行的东西,而是可以自豪地宣讲上述自己的东西。CSCO今后还会强调和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切实促进和实践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
, http://www.100md.com
靶向治疗,还要重视转化型研究
秦教授介绍说,虽然这些年来CSCO对于分子靶向治疗宣传得比较多,但还是有一些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对于相关新进展不太熟悉,尤其是有些问题值得本次大会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探讨,例如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定合适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手段。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都是以缩小肿瘤大小的程度来论“英雄”,而分子靶向药物是细胞稳定剂,决不能简单地套用细胞毒药物的评价标准。病情稳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索拉非尼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2.8个月,其中大多数患者并不是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而是病情稳定和生活质量改善。从肿瘤本身来说,坏死也是有意义的,索拉非尼、伊马替尼等治疗都可通过导致肿瘤坏死来发挥疗效。因此,需要探索一个公认的新评价体系。还需要借助一些新的评估手段,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监测特异性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因为分子靶向药所致肿瘤代谢的变化往往先于或优于其体积的变化。例如,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2小时后在PET-CT上就可以见到肿瘤由“热区”变为“冷区”,并伴随有症状的改善,而在普通CT上需要2个月后才能看到肿瘤大小的变化。
, 百拇医药
二是化疗仍然是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分子靶向治疗刚问世时赢来阵阵欢呼,似乎化疗再也没有大市场,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可是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化学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大部分分子靶向药物的强项并不是使肿瘤显著缩小,客观有效率甚至只有3%~5%,而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因此,除了少数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伊马替尼之外,大多数分子靶向药物都必须或最好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达到协同增效,例如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肺癌,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等等。这时,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对于达到疗效至关重要。再好的分子靶向药物,没有好的化疗基础,往往并不能够获得最佳效果。
三是应该寻求分子靶向药的恰当用法。分子靶向药物的给药途径、最佳时机、持续作用时间和给药方式等,都存在很多需要积极探讨之处。例如,目前血管内皮抑素多是静脉给药,但已经有人在尝试浆膜腔内注射治疗恶性积液,可能疗效会更好。再如,为什么有少数医生认为血管内皮抑素“安全无效”,就是因为应用不合理:首先应该联合应用,而不是单用,且必须与最佳的化疗药物恰当地合用;其次要早用,即对于晚期肿瘤一线就开始应用,不能等到血管长得像“钢丝绳“那么粗了再用,对于术后患者则辅助治疗时就应该使用不能等到已经复发转移了再用;还有是要持续用,化疗有间歇期,而血管内皮抑素不应“打打停停”,至少要用到获得最佳生物疗效。当然,分子靶向药与化疗药合用时,是同步用、化疗之前用还是化疗之后用,以及长期用存在费用高和不方便等问题,都需要密切观察和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四是积极寻找预测疗效和毒性的分子标志物。分子靶向药物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用,或者是一个患者的任何阶段都适合,而要借助分子标志物来预测疗效、筛选患者以及监测毒性等。应该利用现代生物学科技方法,包括药物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来达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五是高度重视分子靶向药的毒性。“是药三分毒”,分子靶向药也不例外,例如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往往引起皮疹和腹泻,抗肿瘤血管生成剂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毒性等。可以说,不同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组合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患者或者不同的时期,其毒副作用也是有明显差异的。有毒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采取对策进行预防和治疗。
转化型研究也是本次大会的重点之一。简言之,转化型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桥梁,可以更快、更好地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并且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此,今年,组委会有意识地邀请了一些基础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和专题讲座,同时也积极遴选和推荐了国内、外某些转化型研究或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基础研究课题的成果在大会上交流传达。
秦教授总结道,目前,可以说是人气很旺,万事皆备,大会组委会将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热情等待和欢迎着各位专家和与会代表的光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和精诚合作,本届大会必将获得圆满成功,必将是一场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国际肿瘤学盛会。而上述一系列学术活动的主题鲜明、形式生动活泼和内容丰富精彩,也将成为新的亮点和热门话题,为庆祝CSCO十年华诞增辉添色,在业界影响巨大而深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