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钩沉
周祖贻 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风温”两字据考证,最初始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第6条。虽然在一些古代医书中有类似“风温”病的症状表现,但并末定论为“风温”。《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还对其证候进行了阐述,“脉阴阳俱坚,自汗身重,多眠睡,鼻鼾,语言难出。”从字面上看,很难看出描述的“风温”就是一种病名,只是一种病证而已,即温病误治之后的一个变证。到了晋代,医学家王叔和有一本著述,名曰《伤寒例》,也提到了“风温”:“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提出风温是由伤寒之后更感受风气而成。晋代还有很多医学家也曾提到过“风温”,与王叔和提出的如出一辙。到了六朝,一个叫陈延之的医家,他写了一本《小品方》的书,介绍了应用方剂治疗某些疾病,开始认可“风温”为一种病名,“风温”开始有了病名的概念,他指出“风热相博,即发风温”,认识到风热病邪有致病的作用。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其著名的医书《千金要方》中开始把“风温”病列为时令疾病,并提出:“宜精察节气,其新故二气相搏,喜成此疾。”明代,《外台秘要》一书中有风热而无风温,引《巢氏病源》曰:“风热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这里的论述很明确,“风热”即是风温病。明清时代,一批医家对《伤寒论》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阐述和诠释“风温”一病。如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其中第六卷就有“辨温病风温杂病脉证并治专篇”,对《伤寒论》第六条证候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但在当时虽然风温病名开始形成,但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定式,要素不全,表述不清,在医学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及至叶天士时期,风温病学术思想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对其致病条件、病因、病理、时令、证侯等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认识到病因为风热之邪,“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病理则是肺的功能失常,“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病位以肺为病变中心,“风温肺病,治在上焦”;症状有“身热咳喘”、“咳嗽痰喘最多”;时令,叶天士认为与春季的气候有关,“春季温暖,风温极多”。从上述的学术思想综合,我们可以看到对“风温”病概念的清晰眉目:“风温病多发于春季温暖的时节,病因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肺脏出现的肺气不宣,症状表现为身热不扬,咳嗽痰喘的外感温热病。”当然到了现代,中医对“风温”病的概义已经非常明确了。“风温”从证的概念到“病”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说明中医是一个科学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百拇医药
“风温”两字据考证,最初始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第6条。虽然在一些古代医书中有类似“风温”病的症状表现,但并末定论为“风温”。《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还对其证候进行了阐述,“脉阴阳俱坚,自汗身重,多眠睡,鼻鼾,语言难出。”从字面上看,很难看出描述的“风温”就是一种病名,只是一种病证而已,即温病误治之后的一个变证。到了晋代,医学家王叔和有一本著述,名曰《伤寒例》,也提到了“风温”:“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提出风温是由伤寒之后更感受风气而成。晋代还有很多医学家也曾提到过“风温”,与王叔和提出的如出一辙。到了六朝,一个叫陈延之的医家,他写了一本《小品方》的书,介绍了应用方剂治疗某些疾病,开始认可“风温”为一种病名,“风温”开始有了病名的概念,他指出“风热相博,即发风温”,认识到风热病邪有致病的作用。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其著名的医书《千金要方》中开始把“风温”病列为时令疾病,并提出:“宜精察节气,其新故二气相搏,喜成此疾。”明代,《外台秘要》一书中有风热而无风温,引《巢氏病源》曰:“风热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这里的论述很明确,“风热”即是风温病。明清时代,一批医家对《伤寒论》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阐述和诠释“风温”一病。如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其中第六卷就有“辨温病风温杂病脉证并治专篇”,对《伤寒论》第六条证候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但在当时虽然风温病名开始形成,但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定式,要素不全,表述不清,在医学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及至叶天士时期,风温病学术思想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对其致病条件、病因、病理、时令、证侯等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认识到病因为风热之邪,“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病理则是肺的功能失常,“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病位以肺为病变中心,“风温肺病,治在上焦”;症状有“身热咳喘”、“咳嗽痰喘最多”;时令,叶天士认为与春季的气候有关,“春季温暖,风温极多”。从上述的学术思想综合,我们可以看到对“风温”病概念的清晰眉目:“风温病多发于春季温暖的时节,病因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肺脏出现的肺气不宣,症状表现为身热不扬,咳嗽痰喘的外感温热病。”当然到了现代,中医对“风温”病的概义已经非常明确了。“风温”从证的概念到“病”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说明中医是一个科学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