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院长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医疗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而引起的医疗质量管理问题,相应地也就成为医院管理的主要任务。作为医院院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把医疗质量问题真正地当作医院发展的关键。一定要把重视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全院工作人员的思想导向和自觉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的方法很多,思路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取得的效果也就不同。在当前新的特殊形势下,医院要提高医疗质量,医院院长应该从以下4下方面去思考、去认识、去工作:
一、医疗质量意识是思想基础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说思想上经常想的事情,就是到了夜间连做梦也会想着。由此,我们可以引发出树立医疗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思想基础。
1.医疗质量概念 所谓医疗质量意识,就是指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从思想深处时时处处都装着医疗质量这个问题。
这里所说的医院的工作人员,既代表医院院长等领导者,又代表医院下面的工作人员;既指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又指医院管理人员;既指专门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又包括所有从事保障工作的其他行业人员。
在这里所说的时时处处,既从时间上做了要求,又从地点上做了强调。即:只要在医院,只要有病人,就要绷紧医疗质量这根“弦”。
2.树立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的意义 树立医疗质量意识的问题,应该从3个方面去理解
(1)医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命运: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新形势下医院的竞争,就是医疗质量水平的竞争。医院要生存,就要产生效益,而效益的产生,就需要大量的病人。卫生事业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机制引入卫生领域,医院之间竞争是必然的,医疗质量在竞争中已经越来越显示出了竞争的分量。医疗质量高,病人就愿意来,产生的效益也就好,医院的生存发展也就有了保障。
(2)有了质量的意识才能提高医疗质量:要提高医疗质量,就必须有医疗质量的意识。而只有有了医疗质量的意识,也才能提高医疗质量。如果连医疗质量的意识都没有,在行动上怎么可能做到提高医疗质量呢?从我们调查处理的医疗质量发生的差错、事故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责任者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3)医疗质量意识是最起码的医德规范:医疗质量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医院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单位,医院工作人员是治疗救命的“使者”,必须应该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尽力地治疗和挽救每一个伤病员。否则,则有悖于医德规范,有负于“白衣天使”的崇高荣誉。
3.树立医疗质量意识的方法 树立医疗质量意识,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还存在着一个方法问题。
(1)加强医疗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认识:医院院长和部门领导要利用各种形式,在各种场合,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部属进行医疗质量意识教育。要从正反两个方面,以现身说法、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启发大家,教育大家。以使全体工作人员从实质上认识到提高医疗质量的意义。
(2)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严肃查处医疗质量问题:医院的各个医疗质量管理组级别一定要严格认真地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对于发生的医疗质量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以“强化”的管理原理来从制度上规范,以促使大家树立医疗质量意识。
(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步伐,形成一个质量建院院风:早在1986年,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的决议》中就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深入,“企业文化”的发展,使“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已经成为医院的院风,质量建院已经是“医院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现代医院院长一定要认识到,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树立医疗质量的意识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质量管理机构是组织条件
组织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载体和工具,是现代生产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提高医疗质量,也需要设计和维持一定相应的组织机构。
1.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方位、多层次并具有相应人员、相应目的、相应目标、相应责权的一个结构。
医院的管理组织机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1)医疗管理组织:主要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医院质量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这类组织不占医院结构的专门编制,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是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兼职组织。
(2)医疗管理机构:主要是医院的质量管理部门,如医务部(处、科)、护理部、质量管理科、感染控制科等。这类机构有专门的编制,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是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的专业机构和工作人员。
由此可见,由医疗管理组织所负责制订的方案措施,其实也就是通过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去实施的。
2.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 医疗管理组织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医疗管理组织机构,要提高医疗质量是约不可能的。
(1)医疗质量管理目标靠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去实现:与其他管理工作一样,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目标。虽然大部分目标国家有着明确的法定标准,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来计划、决策、检查、监督和控制。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人员,即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2)通过医疗管理组织机构能建立协调的各种内外关系:医疗质量的优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医疗质量管理就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包括医院与院外、医务人员与保障人员、临床与医技、医疗与护理、人与财物等。使之达到并维持尽可能合理协调的关系,以取得质量上最大的效益。
(3)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的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发展,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随之而生。这就需要医疗质量管理也要顺应发展形势,进行改革、调整。例如:“大卫生”观和“大医疗”观的产生,医疗质量的内涵就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同时,也就要求医疗质量管理的观念、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以适应医疗质量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些,没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不行的。
3.发挥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作用的思考 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并不等于医疗质量就提高了。要提高医疗质量,主要地还是要明确如何发挥其管理作用。
(1)要配好配强质量管理人员:不论是质量管理委员会,还是质量管理专职部门,组织机构只是一种形式,要管理好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必须靠有能力的质量管理人员。配备的人员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即:懂政策标准、会管理方法、严监督整改。
(2)要有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医疗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服务顺利进行的规范标准,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得以落实的条件。如果只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虽然很懂、很会、很严,但没有一套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合理,要管理好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就只是一句空话。
(3)要有一定的管理责权关系:要提高医疗质量,医疗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必须有明确的责任和一定的管理权威。无数事实证明:医院质量的管理要取得满意效果,要求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既要会管、敢管,还要能管。所谓能管,就是要有管理责任和管理权威。如果医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很合理,人员配备也很齐,但没有管理责任和管理权威,组织机构只是形同虚设,工作人员只是摆设,要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是绝不可能的。分析现有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之所以上不去,主要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三、专业技术水平是质量关键
医疗质量本身就是一种产品,是医学专业的人用医学专业技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产品。因此,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人和技术是关键。
1.专业技术水平的含义 所谓专业技术水平,是指某专业人员完成某项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也就是指医学专业人员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能力大,就说明技术水平高,能力小就说明技术水平低。
医疗质量的技术主要是体现在检查、操作、诊断、治疗、处置、抢救、护理和康复等各个方面。专业技术水平高,各个方面的效果肯定就好。反之,则差。
我们还要看到,所有的专业技术是靠人来完成的。人的专业能力大,技术水平就高,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就好。如果离开人而去讨论什么专业技术水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本章所说的业务技术水平,从含义上应该包括人的培养这个内容。
2.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质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正比关系。
(1)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疗质量:只有专业技术水平高,医疗质量才有可能好。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质量就不会好。如果一个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就必然地要影响到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医疗质量能反映专业技术水平: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水平是通过医疗质量来得以体现,即:医疗质量高就说明了专业技术水平高,医疗质量差就说明了专业技术水平低。如果某个医生对于不该诊断错的疾病诊断错了,不该死的病人被治死了,你能说这个医生的医疗质量高吗?
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途径 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最根本地就要培养人才。
(1)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医学专业技术是为病人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学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的高低,提高医学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提高医学专业技术水平,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有了专业人才,才有专业技术。因此,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是提高医疗质量关键中的关键。
(2)培养医疗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固然很重要,但我们还必须看到,提高医疗质量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有了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技术,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医疗管理水平。如果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对其各种要素进行管理(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不要说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能维持医疗活动也是不可能的。
(3)培养医疗保障人才:医疗服务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的过程,除了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外,保障医疗活动的人员如政工、行管、后勤等在医疗质量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保障人员和保障工作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提高医疗质量,就必须提高医疗保障工作质量,必须培养保障人才。作为医院院长,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重视。
四、仪器设备设施是物质保证
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是支撑医院的硬件条件,也是医疗质量的物质保障。要提高医疗质量,必须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设施作为物质保证。
1.医疗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的概念 医疗仪器设备是指用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物质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这些物质条件已经在医疗服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是人工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例如:现代影像设备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试想,如果哪个医院没有一台彩色B超,对于疾病的诊断将是个什么样子。
医院生活设施是指保障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生活生存的基本设施,包括环境保护,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病人的诊疗需要一定的生活设施作为保证,例如:病人住院后,仍然需要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试想,脱离生活设施的医疗活动能进行下去吗?
2.医疗仪器和生活设施对医疗质量的作用 医院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服务也是生产劳动,除了生产者,仍然需要生产资料。医疗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就是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劳动的生产资料。不要说现代医学对医疗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的需要,就是在过去,医生看病至少也需要一个听诊器、血压计。病人住到医院后,最起码也得吃饭睡觉。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医疗仪器设备的产生,医疗仪器设备对于医疗质量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新尖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使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台阶。如果没有一定的医疗仪器设备,要提高医疗质量是不可能的。例如,没有心血管造影响设备,你能看见冠状动脉的狭窄吗?你能进行PTCA治疗吗?
生活设施对于医疗质量的影响,且不说伤病员的治疗需要生活设施的保障,就是医疗仪器设备作用的发挥,也是离不开生活设施的支撑。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对于生活基本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设备需要房子,需要水电,需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医疗仪器设备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这里把改善生活设施放到提高医疗质量这么一个高度来认识,完全是有道理的。
3.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仪器和生活设施的要求 关于医疗仪器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情况,在第三篇中已经详细地做了介绍,在此就不再多说了。在这里针对提高医疗质量的问题提出几个原则。
(1)合理引进医疗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作为现代医院院长,在引起医疗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医疗服务的需要。绝不可盲目攀比、盲目引进、盲目使用。否则,不但提高不了医疗质量,反而有害于医疗质量。例如,有些医生,只要病人诉说头痛,就检查CT,没有一点针对性,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病人的费用增高,这本身就是医疗质量的下降。
(2)正确评价仪器促进医疗质量的作用:世界上的任何仪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个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正确评价其结果。绝不能盲目检查、盲目相信、盲目评价。否则,对医疗质量也是不利的。某医院的“肾结石风波”可以说是发人深省;彩色B超在刚用于临床时,“肾结石”病人大增,相传某单位8名处长,6名有“肾结石”,一时搞得人心惶惶。结果去上级医院检查,并无结石。
(3)人、技术与仪器设备发展要相适应:也就是说培养的专业技术要才要与购买的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相适应、相配套。不论是先进的医疗仪器还是生活设施,都是要靠人来操作的。如果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跟不上,任何仪器和设施也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对于医疗质量的促进也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人的水平与仪器设施的发展不相适应而造成的损失在医院里并不少见,有些还发生了医疗事故。例如,某院由于呼吸机使用不当就造成了病人的死亡。因此,人、技术和仪器配套的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各位医院院长的重视。
(选自赵升阳:《现代医院院长管理之道》,中国医疗科技出版社,1999)
录入:惠冬利
校对:姬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