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管理
编号:10361760
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一、老年人健康问题

(一)老年人的定义

人进入老年后都会出现生理老化,人体的衰老是一个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按年龄可划分为衰老前期(40~65岁)与衰老期(65岁以上)。加之机体储备力的消失,老年人易出现病理老化,故易于患病。生理老化虽为老年人所共有,但也因人而异。尽管在年龄上相仿,但在生理功能状态上差异却很大。虽然如此,一般从年龄上对老年人划定的界限为60岁以上。

(二)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一般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占的比例大小,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显著延长,老年人口数和比例明显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趋势。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目前已低于美国的人口出生率,双重因素导致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6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8.6%,预计2000年达10%,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将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老年人求医特点

1.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决定了老年人求医的频繁性。老人的各组织器官趋向老化,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所以老年人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发生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糖尿病等疾患。另外,随着老年人社会活动的减少,不少老年人因孤独而产生精神心理疾病,身心同时患病,造成精神和行为障碍,使求医变得更加频繁。

2.老年人医疗需求的多样性。近年来,老年人就诊率、住院率较一般人高出许多,同时老年人住院费也较一般人高出许多,老年人对医疗方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预防性体检、身心疾病的诊治、慢性病和伤残的疗养康复医疗、慢性病医疗保健防护等。

3.老年人求医的社会因素。虽然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在逐年改善,但看病难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医院看病,从挂号、候诊、划价、付款到取药,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排队等候,拥挤的就诊环境,给本来就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另外,紧张的交通也使不少老年人不敢单独坐车,而子女多以又无法经常陪伴老人到医院,所以就近求医和及时送往医院看病不仅是独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的需求,也是不少与子女同住老人的需求。

(四 )老年人长期医疗照护需求

在老年人群中,由于疾病和体衰等原因,有一部分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将伴随病残和在不能处理的状况下度过。为了他们能够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健康状态,直至以尽可能少的痛苦走完人生,往往需要提供一系列长期性的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帮助等。这在国际上统称为长期照护(long term care)。

同发达国家一样,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老化、加之疾病的改变,对长期照护的服务需求也在增加。1987年对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调查表明,健康状况较差和很差的占28.9%,残疾者占14.9%,说明我国大约有20%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照护。1996年我国开展的对武汉市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中认为很需要和需要社会性长期照护的人数占80.8%;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在职情况、婚姻状况、居住安排等特征和享受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老年人对社会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6.4%的老年人选择在家接受服务,78.9%的老年人选择上门钟点服务,54.8%的老年人选择老年护理院提供的服务,而100%的老年人选择白天托人中心或全天型服务。

(五)建立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服务机构

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结果分析看,需要社会提供全新的一系列长期照护服务,以相应的经费保证系统和有关法律规定措施来保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医院开展社会性医疗保健长期照护服务,应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群的需求差异,建立由不同内容、形式和费用构成的网络服务系统,培训看护、护理和生活照料的人员,提供家庭钟点服务,对工资收入较高者提供受过正规护理和医疗训练的人员服务。

1.建立老年卫生事业管理职能机构

我国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老龄问题委员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建立了老年保健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工作的管理都起到了保证作用。

2.发展社会托老机构

我国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保险和退休制度,退休职工领取退休金的同时,享受一定的福利政策待遇,政府对孤寡老人采取定期或临时救济,城市街道或单位负责对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农村主要由集体供养,采取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方法。我国目前除少数孤寡老人集中在敬老院外,绝大多数老年人分散住在自己家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同形式的社会托老机构已经出现,这种机构可以白天托管,也可以24小时托管,可以短期托管,也可以长期托管。托管的服务项目较传统的敬老院有所不同,除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包括安乐葬仪服务外,还可以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治疗服务,通过各种适宜的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社会托老机构一般由社会民政部门牵头,卫生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医院上门服务,如培训人员、派驻机构。

3.发展老年医疗卫生事业

世界各国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分为医院、疗养院及家庭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在综合性医院内开设老年专科门诊及病房,由老年专科医生及护士进行治疗与护理,并开设了老年人健康咨询中心以及主要为老年人服务的家庭病床、康复医院等,满足了老年人的就医需要。

由于近年新兴起的社区医疗机构中多数服务对象为老年人,为此,有的城市建立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根据一般老年性疾病住院治疗占用病床时间长、费用高的特点,康复期的老年病人多被安置在医院的家庭病床,由医院的主治医生或护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家庭医疗护理服务。一些经济条件好的老年疾病患者,康复期可被送到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绝大多数慢性病患者或恢复期的老年病患者先后都转向不同形式的家庭医疗。目前对护理病院与老年照料体系的探索,正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悄然发展,社会整体性老年照料体系和社区老年照顾网络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老年公共护理、照料医疗等设施建设也正在与国际标准相适应。

(六)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网络。”在新时期卫生方针指引下,我国各地在建立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都已把扩大老年人医疗保健功能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

1.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病人建立随诊制度,定期上门巡诊,并根据病情提出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保健和治疗措施,使老年病人不出家门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上门服务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还可以密切医患关系,沟通医患感情,从而有利于老年病人的早日康复。

2.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医学保健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普遍开始增强。但是,由于缺乏系统而正规的指导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如在营养方面老年人因担心营养过剩引发疾病,膳食中往往求少求素。目前老年人营养不足者已远远超过营养过剩者。老年人掉牙往往自认为无需镶补,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5%。目前,我国老年人食盐摄入量明显超标,食盐中的钠更加重老年人肾脏负担,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人更为不利,但我国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往往忽略这一点,因此,需要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医疗保健知识,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3.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参加各种合适的健身活动

许多老年人离退休后,几十年形成的工作生活节奏被打乱,心理上会产生不适应感,甚至引发老年性精神疾患。社会老年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组织老年人参加低强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如老年保健操、在极拳、剑术、老年舞蹈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还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兴趣,使生活重新充满生机。

4.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卫生管理

(1)包含管理。老化与饮食关系密切,预防肥胖可以指导老年人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但不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老年人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6g;注意蔬菜、水果以及钙的足够摄入,多食一些海藻、小虾、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2)排便管理。老年人一般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可适当多食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也可采用清晨饮一杯水或果汁或蜂蜜水的办法,必要时还可采用栓剂或灌肠,多鼓励老年人在有便意的时候排便,避免造成便秘或在乙状结肠与直肠间形成粪块而使排泄物滞留。

(3)排尿管理。部分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膀胱颈部硬化或患有神经性膀胱炎、前列腺肥大而易引起排尿障碍,常出现尿少、尿频、夜间尿频、尿失禁以及尿线变细等症状,可采取 以下措施:①控制晚餐后摄入过多的水分,特别是控制含有咖啡因的饮料;②注意保温;③床边备有小便壶;④尽可能白天上厕所小便,避免卧床排尿,可坐位排尿或使用椅便器;⑤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⑥有尿失禁时,应注意对两大腿间及臀部皮肤进行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4)睡眠管理。老年人睡眠时间较短而浅,为了使夜间睡眠良好,应注意白天少睡,就寝前少饮含咖啡因的饮料,适当控制饮水量;就寝前用温水或热水洗脚,卧室温度应适宜;对有刺激的电视、电影尽量不看;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若出现影响睡眠的症状,如疼痛、痛痒、咳嗽、呼吸困难、夜间尿频时,应及时对症治疗。

(5)体重管理。肥胖是影响健康和长寿的重要因素,还可使支持体重的关节增加负担。老年人的体重最好保持在标准体重以下。减轻体重的原则有两条:一是降低摄取的热量,二是增大运动量,但要注意运动过程是的安全。

5.卧床老年人的卫生管理

应尽量避免老年人卧床。老年人一般体力弱,恢复能力差,若稍有小病即长期卧床,可导致废用综合症,出现并发症,使全身症状恶化,使卧床时间更加延长。应对卧床老人采取相应措施,使他们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主要措施有:医学方面:防止感染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增加营养,促进代谢,防止和治疗褥疮、皮炎症等,加强对神经性膀胱炎、尿路感染、结石症的治疗与管理。社会方面:选择家庭助理员进行家庭访问,照料老人的饮食,设置老人电话服务中心,提供电话咨询服务,以便必要时可以得到医生护士的及时帮助。

定期巡回医疗检查:由社区全科医生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巡回医疗检查,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体检,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6.社会老年病医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人群多发疾病、疾病并发症多和一个人同时患多种疾病的特点,作为社区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拥有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针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在各种不典型的临床反应症状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抢救和护理。

(2)要有过硬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老年病人的机能衰退和疾病的长期复发治疗,使尿道、血管等器官变硬变窄,给医疗护理技术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避免操作不当影响技术效果。

(3)要有爱心和耐心。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人员,除了具有一般医生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份特别的爱心与耐心。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病痛的折磨和社会交往减少,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和孤独症。另外,老年人特别喜欢回忆往事并向他人倾诉,作为社区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心理医护质量,不仅要用爱心去倾听老年人平淡而且重复的回忆,还要用爱心去唤醒老年人的生活欲望,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

(选自丁涵章等主编,《现代医院管理全书》,杭州出版社,1999)

录入:马海茸

校对:姬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