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经营模式概念、类型及其特征
一、医院经营模式的概念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尚属不成熟的初级经营管理,其集中表现就是还没有形成确定而成熟的经营模式。因此,通过深化改革,研究、确立和完善医院经营模式,是我国医院向经营管理转轨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
所谓医院经营模式,是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来看,如何进行医院经营管理,主要指经营目的、方向,经营规范和经营方式。
首先,经营目的不同经营模式就根本不同。经营目的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医院的非盈利性经营;另一种则是医院的盈利性经营。经营方向是与经营目的相联系的,是指为谁而经营的方向性问题。医院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经营,就是为私人获利而经营;医院进行非盈利性经营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其次,医院如何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问题是能否依照一定的经营规范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
二、医院非盈利性经营与盈利性经营的区别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不仅国有医院应该是非盈利性经营,集体所有制医院也应该是非盈利性经营模式。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对于各种不同所有制医院进行盈利性经营没有法律及税收等方面的约束。尽管如此,国有医院和集体所有制医院都应该遵照国家及省(市)、自治区政府的有关政策,坚持医院的非盈利性经营模式,划清非盈利性经营与盈利性经营的界限。
所谓盈利性经营模式,是指其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其经营战略及经营决策完全从盈利出发。这种经营模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存在的,我国是否应该允许存在,现有的有关法规中未见明确规定。
非盈利性经营模式,其经营目的是追求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综合效益,经营目标和宗旨是满足人民群众当前及长远的医疗需求。因此,医院盈利性经营与非盈利性经营模式的区别,并不在于医院的实际经营结果有无一定的结余或亏损,主要区别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经营环境较好、经营得当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非盈利性经营模式虽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自觉地保证病种病例单元的合理消费水平,并使收支结余限制在一下合理的幅度内,以力求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医疗经济负担。盈利性经营模式则不但没有盈利率的限制和约束,相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医疗经济负担的加重。
2.在医院经济效益较好有一定结余的条件下,非盈利性经营的医院其结余资金只限于用在医疗资源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而绝对不成为私人资本增殖和经济剥削,也不成为投资者(包括股份制的股份持有者)的非劳动所得。
盈利性经营模式,不论其利润的支配是否有一部分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其盈利资金的所有权完全或部分地归投资者个人或集体所有,其实质是使医院经营成为个人或小团体资本增殖或经济剥削的手段。
三、医院经营规范
医院经营规范是指医院经营管理应该遵循的正常轨道及其必备条件。
1.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或者按一定体制解决医院经营自主权问题是建立医院经营规范的前提。现代医院制度不是指医院内部规章制度,而是指国有医院产权制度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掌握医院资产所有权,并对医院微观的行政、业务进行全面具体的行政干预,因而使医院管理者既没有经济实体的真正法人地位,也没有经营责任。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已经向医院下放了部分经营自主权,对增强医院活力和转变其经营机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已有的改革措施尚有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国有医院尚未改变政府“附属物”的基本框框;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进一步将对医院进行微观管理的职能转变为宏观调控职能。
其次,医院产权制度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措施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果国有医院也需要同国有企业一样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医院产权制度,那就需要逐步采取三项深化改革措施:第一,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与作为所有者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分开。第二,建立对最终所有者(全体人民及其代表机构)负责,并能有效评价,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状况的权威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第三,实现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自由主经营的法人实体经营国有医院,承担起创造医院综合效益并使医院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如果不采取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医院产权制度,也需要建立另一种国有医院产权管理制度,并实现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是使医院走上经营轨道的基础。
2.医院经营管理职能的规范化。一般地说,医院经营管理职能与传统的医院管理职能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要求增加经营性职能。第一是决策、计划职能规范化。过去非经营型医院管理的决策、计划职能主要是眼睛向内,考虑内部计划、决策问题。经营管理职能则必须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加强科学预测,进行经营战略决策,确定经营目标,编制长期和短期经营计划。第二,在组织和指挥职能方面,必须加强经营活动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机组合,提高经营活动的指挥效率。第三,经营管理对控制的协调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将经济的、质量的、效率的以及科学技术等全方位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外部协调与内部协调、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要特别重视经营激励职能。要求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与各科室、部门及个人的经营绩效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调动全员经营的积极性、创造性。
3.医院经营结构的规范。当前我国医院经营结构不够规范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收益结构方面,即收益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技术劳务价值偏低,而医疗收入主要靠销售药品等物化劳动收益。这种经营结构发展下去,很容易使医院经营失去它的本来面目,甚至会成为类似于商业性经营。目前上海市提出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其中“结构调整”就是对医院经营结构的调整。
4.经营手段规范化。当前我国医院经营管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而经营手段运用力度不够,更缺乏法制手段。规范医院经营手段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经济管理及其相应的法制和法规。
综上可见,医院经营规范的建立,不仅涉及医院的经营活动,还涉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政府行为。所以,需要经过较长期的改革历程,才能使我国医院走上完全正常的经营轨道。
四、医院全面经营模式的形成要素及特征
从医院经营规范和经营方式的角度概括经营模式,就是全面经营与片面经营两种模式。其形成要素及两种经营模式特征的对照见表
表 医院全面经营模式形成要素及两种经营模式的特征对照
经营模式形成要素 |
医院全面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 |
医院片面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 |
经营自主权 | 医院有比较全面的经营自主权是全面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是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向医院充分下放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较大型医院实行院、科两级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 医院没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自然就不可能进行全面经营;同时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
经营者(院长,管理人员,科室部门负责人,职工) | 全员经营是医院全面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即不仅院级领导班子、院长和有关职能部门成为经营者;各医疗科室负责人及卫生技术人员和职工都成为经营者。 | 只有院级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经营管理,各医疗科室负责人没有经营责任,卫生技术人员和职工都基本上没有经营意识。 |
经营管理手段 | 经营管理手段的全面性是形成全面经营模式不可缺少的要素和特征,就是必须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制手段和民主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必须充分运用经济管理手段,并建立相应的法规。 | 基本上采用单纯行政管理手段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未能将各种经营管理手段结合起来,特别是未充分运用经济管理手段。 |
成本核算体系 | 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是形成全面经营模式十分重要的特征。一方面成本构成是全面的;另一方面要核算全院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医疗成本等 | 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或者仅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收支结余计算或不含工资的成本核算。 |
医疗产出管理 | 投入—产出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纲。医疗产出管理的全面性是形成全面经营模式的重要特征,即全面管理医疗服务的综合效益、工作效率和医疗产出指数,而不是以业务收入代替全部医疗产出。 | 医疗产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就是基本上没有意识到医疗产出管理中存在的数量与质量脱节、“病例组合”与医疗指标脱节和价格与价值脱节等问题,没有对各种脱节问题加以改进和补救。 |
经营结构 | 医院全面经营模式应有全面的经营结构,一方面医疗、教学、科研及必要的生产业务能够全面经营;另一方面,收益结构基本合理、全面、均衡。 | 业务经营单一,不够全面;收益结构不合理、不均衡。 |
经营目标 | 全面经营模式的经营目标是比较全面的,不仅重视经济效益目标,更重视社会效益目标、资源积累目标和科技进步目标。 | 经营目标只重视经济效益目标,甚至以降低社会效益为代价专追求经济效益目标,或者没有资源积累和科技进步目标。 |
经营凝聚力 | 强大的经营凝聚力是医院全面经营模式的必备特征;不存在离散经营现象。 | 存在着种种离散经营现象,明显地影响医院经营凝聚力。 |
(选自丁涵章等主编,《现代医院管理全书》,杭州出版社,1999)
录入:白艳萍
校对:姬颖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