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医疗投入—产出管理模式及其产出计量方法
由于医院管理体制、方式及水平的不同,致使出现不同的医疗投入—产出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为两种:
一、“多元化模式”
实行分权管理体制的医院(欧美等国普遍实行这种体制),对其各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辅助性服务部门)的医疗投入—产出实行各自独立核算的制度,计算服务量和盈利率。这种分权经营和分别核算投入—产出的管理模式,被称为“多元化服务量产出管理”模式,简称“多元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产出计量,采用了所谓的“医疗服务量单位”。它是表示某个部门或某项医疗服务的产出量的非货币计量单位,作为进行医疗产出管理的统计指标,又是计算医疗产出与医疗投入比值的量化单位。其中,以工时为单位,以能准确反映医疗资源投入情况的服务量单位称为微观医疗服务量单位,在美国,将它称为相对价值单位RVU。而不以工时为单位仅以指标的医疗服务量粗略计量的称为宏观医疗服务量单位,如门急诊人数、出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手术例数以及护理、医技等服务量指标的统计。计量医疗服务量单位必须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但应尽可能避免服务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要选择易于掌握、实用和便于统计、核算的项目。应将宏观医疗服务单位与微观医疗服务单位以及它们的指标,构成一个医疗服务单位的指标体系,以系统地计量服务产出的情况及分析其投入的情况。
图 医疗服务量单位指标体系示意图
二、“一元化模式”
实行集权式管理体制的医院(如我国),对于投入—产出的管理就是在一揽子医疗投入的基础上,对医疗服务量总产出统一进行综合管理,以医疗统计指标的统计去分析判断服务量,以门诊人次费用和住院床日费作为产出值的分析单位。这种模式,称为一元化医疗投入—产出管理模式,简称为“一元化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所计量的仅是部分的宏观性的服务量(一些护理、医技及其他服务部门的服务量常未列入),基本不使用微观服务量单位,而且医疗服务成本中亦未完整地计量活劳动成本和一些物化劳动成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不少医院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但只是作为经营的环节,限于业务收入的核算,旨在促进增收和发放奖金,不是医疗投入—产出上完全意义的管理。以上表明,一元化模式多有缺乏,不具有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经营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功能,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我国已有学者展开了研究,提出一些主张。
(第四军医大学 王山青)
录入:白艳萍
校对:姬颖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