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辐射防护学术讨论会简介
作者:蔡 露
单位:(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系130021)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00325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组织的国际辐射防护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20日~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日本、意大利、瑞士、苏联、波兰、沙特阿拉伯、南非和中国等国家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就辐射防护领域中人办们普遍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此次会议主要内容分成5个专题简要介绍如下。
一、天然本底辐射和公众照射
准确、可靠地获得天然辐射水平和公众照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天然贯穿辐射,室外、室内的空气吸引剂量平均值分别为10.0×10-3Gy/小时(宇宙辐射贡献3.3×10-8Gy/小时,地球γ辐射贡献6.7×10-8Gy/小时)和11.8×10-8Gy/小时(宇宙贡献2.9×10-8Gy/小时,地球贡献8.9×10-8Gy/小时)。室内、室外宇宙辐射贡献的比值分别为0.86和1.33。利用人员佩带剂量计获得的剂量率为11.5×10-8Gy/小时。它们导致的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为8.1×108人、Sv,比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引用的剂量略高,与北朝鲜一致(1.11±0.01mGy/年),但比意大利(1.2~1.7mSv/年)和英国(2.5mSv/年)均略低。
在天然辐射中,氡的贡献较大。在我国室内、外的氡浓度分别为19.8Bq/m2和9.4Bq/m3。在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其年有效剂量当量较高(7.8mSv/年),其中氡的贡献达81%;在北朝鲜室外氡浓度为8.2Bq/m3,由此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53mSv,占总平均值的50%左右。
目前公众照射中,人工辐射的最大贡献是医疗照射。我国医用X线诊断频率为145.1/1000人,其中胸部透视率最高(89.8/1000人)、胸部X线片率为11.9/1000人,核医学仅为0.62/1000人。皮肤吸引剂量胸部透视和胸部X线片检查分别为10.4mGy/次和1.07mGy/次,可见前者比后者大约10倍。在核医学中甲状腺扫描用131I法年有效剂量当量为93.8mGy/次,而用Tc-99m时,为0.3mGy/次,相差300倍。遗憾的是我国广泛使用的是131I甲状腺扫描,另外大批体检时都用胸透,这自然增加了公众照射的负荷。在我国胸透检查占X线诊断的61.9%,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和罗马分别为0.223%和29.7%,我国胸片使用率为11.9/1000人,而日本为676/1000。可见我国医疗照射中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公众照射既有外照射也有内照射,内照射的水平与人们的饮食及生活环境有重要关系,中国兰州地区调查证明:成人通过食入地下农作物(洋芋、萝卜、胡萝卜和甜菜等)摄入同位素的剂量贡献为1.48×10-5Bq/年,待积有效剂量当量7.18×10-5Sv/年。结合地上农作物,总的年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18.6×10-5,与全国估算的平均值(19.15×10-5Sv)和世界估算的平均值(20.0×10-5Sv)相近。核素含量的顺序是:40K》天然铀>天然钍。
我国全国性的14类27种主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测定表明:正常辐射本底地区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最高为40K,人工核素最高为90Sr,14C和3H仅低于40K的浓度,由食品摄入放射核素量为4.2×10-4Bq/年,总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3.42×10-4SV/年。
二、职业照射
职业受照,尤其是个人剂量人们关注的问题。我国辽宁省4158名职业受照射者的总平均年剂量当量为1.6mSv,总集体剂量当量为6.70、Sv。吉林省和北京市职业受照人员的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1.68mGy和0.4~2.9mSv。受照射的剂量当量<15mSv的个体,辽宁省为98.4%,吉林省为96.4%,按职业分类(以吉林省为例),牙科医生的平均年吸收剂量最高(2.44mGy),工业射线探伤次之(2.21mGy),再其次为医用X线工作者(1.176mGy)、核医学人员(1.13mGy)、科研人员(0.97mGy)和放疗工作人员(0.67mGy)。在印度职业人员的平均年剂量当量为2.12mSv,按职业分顺序如下:核能工人>医务人员>工业辐射人员>科研人员。在波兰,1966~1987年间99.5%的人所接受的剂量当量<5mSv。
三、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处理
总结辐射损伤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放射源管理不当,放射性污染区控制不严,放射源和机械装置失灵,照射室指标系统失灵或管理失误。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应急处理应注意:呕吐是早期分度预后的判断指标、早期初步的物理剂量、照射后2天内淋巴细胞变化和其它化验检查、尽早使用抗放射药。有效的处理包括:使用抗放射药、改善微循环、胎肝移植或输注及合理的掌握输血、休息、营养、手术等措施。在德国,用粒细胞的变化预测自发干细胞的再生能力,然后决定是否需骨髓移植。
对147钜事故追踪观察发现,事故当时用喹胺酸和DTPA促排剂治疗的,10年后未见有与147钜摄入量有直接关系的症状。可见及时的使用促排药是很重要的。
四、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 辐射损伤:关于辐射损伤效应的报道有: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MLC下降,NK细胞数和功能下降。氚作用后LACA小鼠腺细胞数减少,PFC减少。出生前(受孕13天)大鼠受0.25、0.5和1.0Gy60Coγ线照射后,身长、体重、头围、骨胳和内脏均有异常,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大鼠吸入239PuO2(4.42~8.96kBq/L)后肺癌发生率增加,存活时间缩短,肺癌潜伏期最短为94天,诱发癌的适宜剂量为11.2~17.6Gy。受100R照射的大鼠红细胞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的活力受抑制,而且与网织红细胞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提示红细胞PNP活力降低与网织红细胞减少有关。该方法迅速、简便、需血量少(20μl),可重复采样,又与剂量呈良好的相关,故可作为机体受照射的剂量评价及预后评价。
2. 防护药的研究:硒对钚-238α粒子辐射体外诱发成年大鼠成纤维细胞恶性循环性转化有防护作用。苏氏康也有抗辐射致癌作用。硒和苏氏康的抗癌作用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锂或碳酸锂对辐射减少粒细胞的作用有缓解作用,它可间接地刺激粒细胞增生。实验还证明鹤草酚既有杀伤癌细胞作用,又有辐射增敏作用。
3. 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低剂量辐射虽可引起损伤,但在有些情况下还可诱导机体某些机能的适应性反应。某项调查表明:职业受照人员的白细胞减少率平均为0.89%,而对照人员的白细胞减少率平均为2.5%(P<0.005);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累积剂量为10、20、50和80mGy组分别为:0.95%、1.18%、1.02%和1.12%,表现为均值。说明在3~4年的低剂量条件下工作染色体畸变处于均值波动,很难反映出随累积时间处长畸变率增加的趋势。
实验室研究证明:先前受10mGy X线照射的细胞,对再次较大剂量X射线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敏感性降低。此反应普遍存在于离体淋巴细胞(人和兔)中和整体的体细胞、生殖细胞细胞中。此反应的程度与低水平辐射的剂量水平(2~100mGy)呈负相关。
五、危险度评价及辐射防护措施
利用新的剂量体系(DS86)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调查,发现全身照射不诱发癌的危险度可能比以往还要高。动物实验证明:Pu诱发大鼠骨肉瘤的危险度为1×106/106大鼠Gy,间接外推出人的危险度为6.07×106/106人Gy。大量的类似材料从不同角度对危险度用出了评价,为辐射防护原则、政策的制定、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关于如何做好当前辐射防护工作的问题,与会代表也做了交流。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