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新β-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一例——β-珠蛋白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中T→G*
作者:谢慎思1 谭荣安2 林关绵仙2 胡玉娟2 顾银良3 Anifa M. C. Li4
单位:1. 湖南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长沙,邮政编码 410078;2. 香港大学生化系;3. 上海医科大学;4. 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儿科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核苷酸;密码子
中华医学杂志900506
提要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体外选择性地扩增β-珠蛋白基因的两个片段后,与我国人中常见的6种β-地贫突变相应的探针进行初筛,并进行直接双链DNA顺序分析。发现1例新的β-地贫突变,在β-珠蛋白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中T→G,突变取消了该区的一个NcoI位点,故可用NcoI酶切PCR产物以直接证实该变异的存在,可用于产前诊断。此外,先证者尚携带有另一β41/42(-4bp)等位基因,且复合有α-地贫-2,右侧缺失3.7kbI型杂合子,是一极罕见的双重复合杂合子。
, 百拇医药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肽链肌如(β°)或合成不足(β+)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其突变的分子基础具有异质性,其主要分子损害或为点突变;或为核苷酸序列的小片段缺失或插入,在各民族中有各自常见的突变类型。在我国人群中,已知β-地贫突变有β41/42(-4bp),IVS-2-654(G→T);β-28(A→G);β17(A→T);β71/72(+A);IVS-1-5(C→T);β43(G→T);β34(+4);β-29(A→G);β30(T→C)等[1~3],特别是前6种较为常见。最近我们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的直接测序,发现中国人中一个新的单核苷酸取代,是在β-珠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AGG,并对先证者父母进行了同样研究证实。
材料和方法
DNA样品系从β-地贫病人及其父母的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制备。先证者,女性,1岁半,系香港人,为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科系血液室住院病人。
, 百拇医药
体外基因扩增,根据Saiki等[4,5]的方法改良,常规扩增β-珠蛋白基因两个片段,分别用引物A+B或C+D,其片段大小分别为746bp和584bp。此寡聚核苷酸引物在β-珠蛋白基因中的定位及核苷酸顺序见图1。每一扩增反应用基因组DNA1μg,引物对各50pmol/L,在95°C5分钟,使DNA变性解链后,加入2~5U Taq(Thermus Aquaticus)DNA聚合酶(New England Biolabs产品),然后在45°C退火40秒钟、67°C3分钟使DNA链延长,之后再93°C30秒、45°C40秒、67°C3分钟,如此循环30次,最后一个循环在67°C10分钟,使未完成的DNA链充分延长,反应产物经1.5%琼脂糖胶电泳检测,溴乙啶染色,紫外摄影。
引物及探针顺序:
A,5′-GGACAGGTACGGCTGTCATCACTTA3′
, 百拇医药
B,5′-TCATTCGTCTGTTTCCCATTCTAAA3′
C,5′-TGATACAATGTTATCATGCCTCTTTG3′
D,5′-GCACTGACCTGGGACATTCCCTTTT3′
E,5′-GGTTGGCCAATCTACTCCC3′
-28 N 5′-GCTGGGCAAAAGTCAGG3′
M 5′-GCTGGGCATAGAAGTCAGG3′
41/42 N 5′-AAGGACTCAAAGAACCTCT3′
M 5′-CAGAGGTTGAGTTCCTTTGG3′
, 百拇医药
IVS-2-654 N 5′-GGGTTAAGGCAATAGCAAT3′
M 5′-ATTGCTATTACCTTAACCC3′
17 M 5′-CTGTGGGGCTAAGGTGAACG3′
71/72 M 5′-GGTGCCTTTAAGTGATGGC3′
图1 β-地贫的5种突变类型在β-珠蛋白基因中的定位及用于PCR的4种引物(A、B、C、D)及1种测序引物E的定位及A+B,C+D所扩增片段大小示意图
斑点杂交分析:用六种突变探针及三种正常探针检测(探针顺序见图1),根据文献[6]方法加以改良,将1/10至1/20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打点至Zeta-proba尼龙膜上,用32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其杂交及洗膜温度分别在Tm-3及Tm-1[Tm=4(G+C)+2(A+T)][6]。
, 百拇医药
直接双链DNA顺序:将PCR产物纯化,碱变性后与2pmoL r32P末端标记的测序引物(其顺序见图1)退火,用测序酶(SequenaseTM,USB公司产品)按测序指南进行直接双链DNA测序。
突变的进一步证明:将PCR扩增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1(引物A+B),用Nco消化后,以1.5%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以溴乙啶染色,紫外摄影。
α-珠蛋白基因分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样品各10μg,分别用BamHI,Bgl Ⅱ和ApaI消化后,用32P标记的RBα1,1.5kb探针做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
结 果
图2为该家系成员的红细胞溶血液经尿素-Trito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图谱,图中先证者的溶血液分离染色后,未见有β-珠蛋白链的区带,表明为β°地贫,其家庭成员的DNA分析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分析结果
α-珠蛋白基因分析
β-珠蛋白基因分析
RBα11.5kb探针
基因类型
突变类型
基因类型
Bam HI片段
Bgl Ⅱ片段
Apa Ⅰ片段
41/42
(-4bp)
, 百拇医药
起始
T→G
父
14,12,7.0
2.7,1.7
0.89,αα/αα
-
+
βA/β°
母
14,10
16,12,7.0
2.5,0.89
, 百拇医药
αα/-α3.7
+
-
β°/βA
先证者
14,10
16,12,7.0
2.5,2.7,1.7
0.89
αα/-α3.7
+
+
, http://www.100md.com β°/β°
1.先证者 2.父 3.母
图2 红细胞溶血液经尿素-Trito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Taq DNA聚合酶的高反应温度,既有利于引物与DNA专一性退火,又增加了反应速度,使扩增后产物经凝胶电泳,溴乙啶染色后,区带清晰可见(图3)。
1为ΦX174RF DNA HeaⅢ片段分子量标志2、3、4分别为先证者、父、母的基因组DNA扩增的样品
图3 经PCR法扩增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 百拇医药
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以PCR扩增后的产物打点至Zeta-Proba尼龙膜上,并与r32P标记的β41/42突变及正常探针杂交,其放射自显影结果(图4)表明,先证者为β41/42(-4bp)的杂合子,其异常基因来自母系。进一步将PCR产物纯化、变性、用测序酶进行直接双链DNA测序,结果(图5)表明,先证者的另一β-珠蛋白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中发生一新的点突变,即T→G,且此变异来自父系。由于此突变取消了β-珠蛋白基因在这一区域内的一个NcoI位点(CCATGG)(图6a),故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经扩增后产物,用NcoI酶切后,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啶染色后,可直接分析(图6b),结果表明其母与正常对照组DNA经NcoI酶切后,原扩增的746bp带,产生了两个较短的片段(562bp和184bp),而先证者及其父则出现一未被消化的区带,由此进一步证实其起始密码子突变(T→G),从而在该区取消了一个NcoI位点,此结果说明该新的变异来自父系。从上述可见先证者实为β起始(T→G)/β41/42(-4bp)的复合杂合子。
, 百拇医药
N:表示正常探针
M:表示突变探针
15:先证者
15A:父
15B:母
14、19:为对照样品
图4 PCR扩增的DNA样品dot blot杂交放射自显影图
图5 PCR扩增的基因组DNA直接双链测序(1)CCAT(G)GGTGCA
(2)CCATGGTGCA(3)CCAT(G)GGTGCA
, 百拇医药
图6(a) 起始密码子突变的直接证明——扩增的
β-珠蛋白基因746bp片段的定位及NcoI位点在基因上的定位
图6(b) 起始密码子突变的直接证明——PCR产物经NCO I酶以后,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2.正常对照 3.先证者 4.先证者之父 5.先证者之母)
此外,该家系成员DNA均分别经BamHI和Bgl Ⅱ及ApaⅠ酶切后,用RBα-1(1.5kb)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先证者及其母出现14.5kb和10.5kb的Bam HI片段;16,12和7.0kb的Bel Ⅱ片段以及2.5kb和0.89kb的ApaⅠ片段,综合此结果,说明先证者为遗传性α-地贫-2杂合子/β°地贫复合杂合子,即为一双重复合杂子。其母系α-地贫-2杂合子/β-地贫杂合子,即α/β地贫复合杂合子。其基因系谱分析结果见图7。
, 百拇医药
图7 先证者基因型系谱分析
讨 论
本例起始密码子ATG→AGG突变属首次报道,是引起β-地贫的又一新类型。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导致α-地贫早已有所报道[7~9],是一罕见的类型,由于起始密码子突变,引起该区一个NcoⅠ位点消失,故可用NcoⅠ酶切PCR扩增的DNA,直接检出该变异(图6),α-地贫中起始密码子突变亦有NcoI位点消失。β-地贫突变导致限制酶位点改变,早已有报道,目前已发现者约14种[1]。此为具有该类突变的高危患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更简单、快速、直接的非同位素方法。
此外,先证者携带的β41/42(-4bp)突变,为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34%~46%[1],但此类双重杂合子尚属罕见,而复合有α-地贫-2,右侧缺失,3.7kb(I)型杂合子(-α3,7)形成双重复合杂合子则更属罕见。至今未见有类似报道。而其母为α/β地贫复合杂合子亦属少见类型。
, 百拇医药
β-地贫突变的阐明是确立产前诊断的前提,应用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来确定β-地贫突变,是可用斑点印迹杂交法,用我国人中常见的6种突变相应的探针,对常见突变进行初步筛选,而对未知突变类型则常需进一步作顺序分析来加以确定。我们用PCR扩增的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仅需1~2μgDNA样品,便能简便、快速地在1周内获得满意结果,此对产前诊断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 Kazazian HH Jr, Boehm CD. Molecular basis and prenatal diagnosis of beta-thalassemia. Blood 1988;72:1107.
2. Orkin SH, Kazazian HH Jr. The mutation and polymorphism of the human beta-globin gene and its surrounding DNA. Annu Rev Genet 1984;18:131.
, http://www.100md.com
3. Zhang JZ,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betathalassemia in south China strategy for DNA analysis. Hum Genet 1988;78:37.
4. Saiki RK, et al. Enxymatic amplification of betaglobin genomic sequences and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for diagnosis of sickle cell anemia. Science 1985;230:1350.
5. Cai SP, et al. A simpie approach to prenatal diag nosis of β-Thalassemia in a geograhic area where multiple nutations occur. Blood 1988;71:1357.
, http://www.100md.com
6. Diaz-Chico JC, et al. The detection of beta-globin gene mutation in beta-thalassemia using oligonucleotide probes and amplified DNA Biochim Biophys Acta 1988;949:43.
7. Pirastu M, et al. Initiation condon mutation as a cause of alpha-thalassemia J Biol Chem 1984;259:12315.
8. Olivieri NF, et al. An alpha-globin gene initiation codon mutation in a black family with HbH disease. Blood 1987;70:729.
9. Fucharoen S, et al. Beta-thalassemia associated with α-thalassemia in thailand. Hemoglobin 1988;12:581.
* 本工作得到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及香港大学生化系资助
(1989年9月25日收稿 1990年2月10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谢慎思1 谭荣安2 林关绵仙2 胡玉娟2 顾银良3 Anifa M. C. Li4)
单位:1. 湖南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长沙,邮政编码 410078;2. 香港大学生化系;3. 上海医科大学;4. 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儿科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核苷酸;密码子
中华医学杂志900506
提要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体外选择性地扩增β-珠蛋白基因的两个片段后,与我国人中常见的6种β-地贫突变相应的探针进行初筛,并进行直接双链DNA顺序分析。发现1例新的β-地贫突变,在β-珠蛋白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中T→G,突变取消了该区的一个NcoI位点,故可用NcoI酶切PCR产物以直接证实该变异的存在,可用于产前诊断。此外,先证者尚携带有另一β41/42(-4bp)等位基因,且复合有α-地贫-2,右侧缺失3.7kbI型杂合子,是一极罕见的双重复合杂合子。
, 百拇医药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肽链肌如(β°)或合成不足(β+)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其突变的分子基础具有异质性,其主要分子损害或为点突变;或为核苷酸序列的小片段缺失或插入,在各民族中有各自常见的突变类型。在我国人群中,已知β-地贫突变有β41/42(-4bp),IVS-2-654(G→T);β-28(A→G);β17(A→T);β71/72(+A);IVS-1-5(C→T);β43(G→T);β34(+4);β-29(A→G);β30(T→C)等[1~3],特别是前6种较为常见。最近我们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的直接测序,发现中国人中一个新的单核苷酸取代,是在β-珠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AGG,并对先证者父母进行了同样研究证实。
材料和方法
DNA样品系从β-地贫病人及其父母的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制备。先证者,女性,1岁半,系香港人,为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科系血液室住院病人。
, 百拇医药
体外基因扩增,根据Saiki等[4,5]的方法改良,常规扩增β-珠蛋白基因两个片段,分别用引物A+B或C+D,其片段大小分别为746bp和584bp。此寡聚核苷酸引物在β-珠蛋白基因中的定位及核苷酸顺序见图1。每一扩增反应用基因组DNA1μg,引物对各50pmol/L,在95°C5分钟,使DNA变性解链后,加入2~5U Taq(Thermus Aquaticus)DNA聚合酶(New England Biolabs产品),然后在45°C退火40秒钟、67°C3分钟使DNA链延长,之后再93°C30秒、45°C40秒、67°C3分钟,如此循环30次,最后一个循环在67°C10分钟,使未完成的DNA链充分延长,反应产物经1.5%琼脂糖胶电泳检测,溴乙啶染色,紫外摄影。
引物及探针顺序:
A,5′-GGACAGGTACGGCTGTCATCACTTA3′
, 百拇医药
B,5′-TCATTCGTCTGTTTCCCATTCTAAA3′
C,5′-TGATACAATGTTATCATGCCTCTTTG3′
D,5′-GCACTGACCTGGGACATTCCCTTTT3′
E,5′-GGTTGGCCAATCTACTCCC3′
-28 N 5′-GCTGGGCAAAAGTCAGG3′
M 5′-GCTGGGCATAGAAGTCAGG3′
41/42 N 5′-AAGGACTCAAAGAACCTCT3′
M 5′-CAGAGGTTGAGTTCCTTTGG3′
, 百拇医药
IVS-2-654 N 5′-GGGTTAAGGCAATAGCAAT3′
M 5′-ATTGCTATTACCTTAACCC3′
17 M 5′-CTGTGGGGCTAAGGTGAACG3′
71/72 M 5′-GGTGCCTTTAAGTGATGGC3′
图1 β-地贫的5种突变类型在β-珠蛋白基因中的定位及用于PCR的4种引物(A、B、C、D)及1种测序引物E的定位及A+B,C+D所扩增片段大小示意图
斑点杂交分析:用六种突变探针及三种正常探针检测(探针顺序见图1),根据文献[6]方法加以改良,将1/10至1/20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打点至Zeta-proba尼龙膜上,用32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其杂交及洗膜温度分别在Tm-3及Tm-1[Tm=4(G+C)+2(A+T)][6]。
, 百拇医药
直接双链DNA顺序:将PCR产物纯化,碱变性后与2pmoL r32P末端标记的测序引物(其顺序见图1)退火,用测序酶(SequenaseTM,USB公司产品)按测序指南进行直接双链DNA测序。
突变的进一步证明:将PCR扩增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1(引物A+B),用Nco消化后,以1.5%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以溴乙啶染色,紫外摄影。
α-珠蛋白基因分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样品各10μg,分别用BamHI,Bgl Ⅱ和ApaI消化后,用32P标记的RBα1,1.5kb探针做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
结 果
图2为该家系成员的红细胞溶血液经尿素-Trito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图谱,图中先证者的溶血液分离染色后,未见有β-珠蛋白链的区带,表明为β°地贫,其家庭成员的DNA分析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分析结果
α-珠蛋白基因分析
β-珠蛋白基因分析
RBα11.5kb探针
基因类型
突变类型
基因类型
Bam HI片段
Bgl Ⅱ片段
Apa Ⅰ片段
41/42
(-4bp)
, 百拇医药
起始
T→G
父
14,12,7.0
2.7,1.7
0.89,αα/αα
-
+
βA/β°
母
14,10
16,12,7.0
2.5,0.89
, 百拇医药
αα/-α3.7
+
-
β°/βA
先证者
14,10
16,12,7.0
2.5,2.7,1.7
0.89
αα/-α3.7
+
+
, http://www.100md.com β°/β°
1.先证者 2.父 3.母
图2 红细胞溶血液经尿素-Trito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Taq DNA聚合酶的高反应温度,既有利于引物与DNA专一性退火,又增加了反应速度,使扩增后产物经凝胶电泳,溴乙啶染色后,区带清晰可见(图3)。
1为ΦX174RF DNA HeaⅢ片段分子量标志2、3、4分别为先证者、父、母的基因组DNA扩增的样品
图3 经PCR法扩增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 百拇医药
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以PCR扩增后的产物打点至Zeta-Proba尼龙膜上,并与r32P标记的β41/42突变及正常探针杂交,其放射自显影结果(图4)表明,先证者为β41/42(-4bp)的杂合子,其异常基因来自母系。进一步将PCR产物纯化、变性、用测序酶进行直接双链DNA测序,结果(图5)表明,先证者的另一β-珠蛋白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中发生一新的点突变,即T→G,且此变异来自父系。由于此突变取消了β-珠蛋白基因在这一区域内的一个NcoI位点(CCATGG)(图6a),故先证者及其父母的DNA经扩增后产物,用NcoI酶切后,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啶染色后,可直接分析(图6b),结果表明其母与正常对照组DNA经NcoI酶切后,原扩增的746bp带,产生了两个较短的片段(562bp和184bp),而先证者及其父则出现一未被消化的区带,由此进一步证实其起始密码子突变(T→G),从而在该区取消了一个NcoI位点,此结果说明该新的变异来自父系。从上述可见先证者实为β起始(T→G)/β41/42(-4bp)的复合杂合子。
, 百拇医药
N:表示正常探针
M:表示突变探针
15:先证者
15A:父
15B:母
14、19:为对照样品
图4 PCR扩增的DNA样品dot blot杂交放射自显影图
图5 PCR扩增的基因组DNA直接双链测序(1)CCAT(G)GGTGCA
(2)CCATGGTGCA(3)CCAT(G)GGTGCA
, 百拇医药
图6(a) 起始密码子突变的直接证明——扩增的
β-珠蛋白基因746bp片段的定位及NcoI位点在基因上的定位
图6(b) 起始密码子突变的直接证明——PCR产物经NCO I酶以后,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2.正常对照 3.先证者 4.先证者之父 5.先证者之母)
此外,该家系成员DNA均分别经BamHI和Bgl Ⅱ及ApaⅠ酶切后,用RBα-1(1.5kb)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先证者及其母出现14.5kb和10.5kb的Bam HI片段;16,12和7.0kb的Bel Ⅱ片段以及2.5kb和0.89kb的ApaⅠ片段,综合此结果,说明先证者为遗传性α-地贫-2杂合子/β°地贫复合杂合子,即为一双重复合杂子。其母系α-地贫-2杂合子/β-地贫杂合子,即α/β地贫复合杂合子。其基因系谱分析结果见图7。
, 百拇医药
图7 先证者基因型系谱分析
讨 论
本例起始密码子ATG→AGG突变属首次报道,是引起β-地贫的又一新类型。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导致α-地贫早已有所报道[7~9],是一罕见的类型,由于起始密码子突变,引起该区一个NcoⅠ位点消失,故可用NcoⅠ酶切PCR扩增的DNA,直接检出该变异(图6),α-地贫中起始密码子突变亦有NcoI位点消失。β-地贫突变导致限制酶位点改变,早已有报道,目前已发现者约14种[1]。此为具有该类突变的高危患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更简单、快速、直接的非同位素方法。
此外,先证者携带的β41/42(-4bp)突变,为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34%~46%[1],但此类双重杂合子尚属罕见,而复合有α-地贫-2,右侧缺失,3.7kb(I)型杂合子(-α3,7)形成双重复合杂合子则更属罕见。至今未见有类似报道。而其母为α/β地贫复合杂合子亦属少见类型。
, 百拇医药
β-地贫突变的阐明是确立产前诊断的前提,应用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来确定β-地贫突变,是可用斑点印迹杂交法,用我国人中常见的6种突变相应的探针,对常见突变进行初步筛选,而对未知突变类型则常需进一步作顺序分析来加以确定。我们用PCR扩增的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仅需1~2μgDNA样品,便能简便、快速地在1周内获得满意结果,此对产前诊断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 Kazazian HH Jr, Boehm CD. Molecular basis and prenatal diagnosis of beta-thalassemia. Blood 1988;72:1107.
2. Orkin SH, Kazazian HH Jr. The mutation and polymorphism of the human beta-globin gene and its surrounding DNA. Annu Rev Genet 1984;18:131.
, http://www.100md.com
3. Zhang JZ,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betathalassemia in south China strategy for DNA analysis. Hum Genet 1988;78:37.
4. Saiki RK, et al. Enxymatic amplification of betaglobin genomic sequences and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for diagnosis of sickle cell anemia. Science 1985;230:1350.
5. Cai SP, et al. A simpie approach to prenatal diag nosis of β-Thalassemia in a geograhic area where multiple nutations occur. Blood 1988;71:1357.
, http://www.100md.com
6. Diaz-Chico JC, et al. The detection of beta-globin gene mutation in beta-thalassemia using oligonucleotide probes and amplified DNA Biochim Biophys Acta 1988;949:43.
7. Pirastu M, et al. Initiation condon mutation as a cause of alpha-thalassemia J Biol Chem 1984;259:12315.
8. Olivieri NF, et al. An alpha-globin gene initiation codon mutation in a black family with HbH disease. Blood 1987;70:729.
9. Fucharoen S, et al. Beta-thalassemia associated with α-thalassemia in thailand. Hemoglobin 1988;12:581.
* 本工作得到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及香港大学生化系资助
(1989年9月25日收稿 1990年2月10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谢慎思1 谭荣安2 林关绵仙2 胡玉娟2 顾银良3 Anifa M. C. L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