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调查(附2041例报告)
作者:朱汉民 王赞舜 陈淑英 朱晓颖 谢素珍 周慕莲 陈婉尔 杨志民 林良
单位:朱汉民 王赞舜 陈淑英 朱晓颖 谢素珍(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200040)周慕莲 陈婉尔(华东医院放射科);杨志民 林良(华东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骨质疏松;跟骨;密度测定;老年病学
中华医学杂志900503 提要 对上海地区2041例40~90岁人群采用Jhamania跟骨小梁五级评定法,对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全组按年龄分成40~、50~、60~、70~、80~和90~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各年龄组分别为18.18%、25.96%、54.80%、67.53%和90%。骨小梁平均级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老年的骨质疏松是成年后随着增龄单位容积内骨盐含量逐渐减少的一种多原因代谢性骨病。努力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对预防老人伤残有积极意义。其发病情况因调查方法不同,差异颇大。我们采用观察跟骨小梁变化的方法对2041例40~90岁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生率进行调查,同时测定1798例60岁以上老人血清钙、磷、镁和维生素D(VD),对500余例受检对象还进行了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调查。通过综合分析,以求加深对老年骨质疏松发生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
, 百拇医药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和学校的职工,共2041例,男1904例,女126例,年龄40~99岁,其中40~49岁11例(男9,女2)、50~59岁103例(男93,女10)、60~69岁980例(男885,女95)、70~79岁758例(男720,女38)、80~89岁156例(男153,女3)、〉90岁11例(男9,女2)。
除外患有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接受激素治疗、长期卧床或近3年中有骨折并石膏固定折除不到2年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
二、活动情况判断
几每天不做任何体育锻炼或仅有些轻微活动如散步、深呼吸运动、运动幅度不大的四肢甩动且不超过30分钟者为活动量少组;凡每天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步行或慢跑步、各式拳操且超过1小时为活动量较多组。
, 百拇医药
三、营养状况
凡每周可饮牛奶5~6瓶(0.5磅/瓶)及鸡蛋4~5只,每日菜肴荤素结合、米或面主食量与中年进餐量无明显减少者为营养良好组;凡有偏食、极少进食禽、蛋、鱼、肉、营养单一者为营养不良组。
四、跟骨X线片
全部受检对象做右侧跟骨侧位X线摄片,由3位检测人员独立地对每份X片仔细分析,按Jhamaria五级法时行分级评定[1],1~2级者为骨质疏松,3级为可疑骨质疏松,4~5级属正常,然后再共同核对,统计学处理。
五、骨矿物含量测定
应用GMY-I型骨矿物仪,γ射线放射源241镅(Am)100mci,取右臂中下1/3交点桡尺骨为检测点,扫描速度0.1cm/s,单位g/cm2。
, http://www.100md.com
六、生化检查
清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采用离子电极法(Corning钙分析仪940型)测定钙,采用硫酸亚铁-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磷,采用甲基麝香草酚蓝法测定镁。采用荧光比色法测定VD。
结 果
一、骨质疏松发生情况
凡属Jhamaria五级分类法的1~2级者为骨质疏松,40~岁组2例(18.18%),均为男性;50~组27例(25.96%),男25例,女2例;60~组536例(54.80%),男458,例女78例;70~组522例(67,53%),男492例,女37例;80~组141例(85.45%),男137例,女4例;〉90岁9例(90%),男6例,女3例。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40~59岁2组115例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21%,60岁以上1926例为62.72%。从各年龄组的Jhamaria平均级数与年龄变化的关系看,女性自40至60岁间急剧下降,而男性自50岁后才开始降低,60岁后两性平均级数下降大致平行,但女性低于男性(附图)。
, http://www.100md.com
年龄(岁)
附图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随年龄变化曲线
二、骨质疏松与性别关系
60岁以上男性1800例中有骨质疏松(即1~2级)共1093例(60.72%),女性126例中有114例(90.47%),绝经期后的女性,骨质疏松普遍存在。与美国肯塔基绝经后白人妇女92%有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相近。
三、骨质疏松与血清钙、磷、镁和VD含量关系
受检人员共1798例,均为〉60岁老人,Jhamarial1~4级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意义(附表)。
附表 骨小梁分级与血清生化关系(±S) 年龄(岁)
, http://www.100md.com
分级
n
血清生化指标(mmol/L)
钙
磷
镁
VD(μg/ml)
≤59
1
0
2
23
2.1±0.4
, 百拇医药
1.0±0.2
0.93±0.41
5.9±0.9
3
51
2.2±0.1
1.1±0.3
0.82±0.10
6.4±2.1
4
15
2.2±0.2
1.0±0.2
, 百拇医药
0.85±0.16
6.4±4.1
60~
1
2
2.3±0.0
2.6±0.0
0.81±0.02
7.2±1.8
2
440
2.1±0.1
1.0±0.2
, http://www.100md.com
0.92±0.26
6.9±2.5
3
421
2.1±0.2
1.0±0.3
0.91±0.40
7.2±2.7
4
31
2.1±0.1
1.0±0.2
0.82±0.17
, http://www.100md.com
7.3±2.9
70~
1
1
2.0±0.0
1.1±0.0
0.76±0.00
7.5±0.0
2
423
2.1±0.2
1.0±0.3
0.98±0.50
, http://www.100md.com
7.3±3.2
3
238
2.1±0.2
1.0±0.3
0.91±0.09
2.3±2.8
4
12
2.1±0.1
1.1±0.1
0.92±0.13
8.2±2.5
, 百拇医药
80~
1
3
2.1±0.1
0.8±0.4
0.83±0.09
6.2±1.2
2
101
2.1±0.2
1.0±0.3
1.05±0.74
7.2±3.6
, 百拇医药
3
33
2.1±0.1
1.0±0.2
0.99±0.64
7.2±2.5
4
0
≥90
1
0
2.1±0.2
1.0±0.2
, 百拇医药
0.90±0.19
5.8±2.0
2
4
3
9
4
0
合计
1798
2.1±0.2
1.0±0.3
0.94±0.35
, 百拇医药
7.2±2.8
四、骨质疏松与体力活动关系
受检对象507例,其中1~2级组207例,3级组275例,4级组35例,各级中活动量少组分别为142例(68.6%)、86例(31.27%)、17例(48.57%);各级中活动量多组分别为65例(31.40%)、189例(48.57%)、18例(51.43%)。卡方检验(χ2=5.3289,P=0.02)1~2级组与3、4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活动少的老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五、骨质疏松与营养状况关系
共调查60岁以上老人513例,1~2级组207例、3级组271例、4级组35例,各级属营养不良的分别为42例(20.30%)、14例(5.17%)、2例(5.17%);各级中属营养良好的分别为165例(79.7%)、257例(94.83%)、33例(94.29%)。经卡方检验(χ2=4.2766,P〈0.05)表明,营养不良易出现骨质疏松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六、骨矿物含量与Jhamaria分级评定的关系
骨矿物含量共检测368例,1、2、3和4级分别为0.575±0.091(2例)、0.598±0.095(322例)、0.673±0.082(25例)和0.645±0.095(19例)g/cm2,1~2级与3~4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0~、50~两组与60~〉90岁的4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讨 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和绝经期后妇女常见的骨结构变化现象,依靠X线作诊断,方法颇多,其中用观察跟骨骨小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有否骨质疏松是一种简便而又较准确的方法[1,2]。应用骨矿物测量仪测定骨质密度显示凡属Jhamaria1~2级的与3~4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观察跟骨小梁的变化来判断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实用性。陆建民等[2]曾用观察跟骨小梁变化方法调查上海地区228例老年,其结果显示,老年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7%,与本组相接近,其中男性为59%(本组60.72%),女性为73%(本组90.48%),女性间差别尚难肯定是否与阅片评判差异有关。谢可永等[3]采用第3腰椎皮质指数测量法同样在上海地区观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男性老年为52.85%,女性老年为59.87%。由于各作者采用诊断的方法不同,骨质疏松在老年的发生率的高低较难统一比较,因此要确切了解骨质疏松在老年群的发生率,在采用的方法或差别的标准上还需统一和改进。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年龄增长,骨象其他组织一样都会有进行性萎缩,即表现为增龄性的骨质丧失改变。本组资料表明,骨质疏松属1~2级的人群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骨小梁致密级数下降,且女性在40~60岁阶段平均级数下降速度尤快,男性则自50岁后逐渐下降,以后随年龄继续呈平行性下降,骨质不断丢失。这种增龄性骨组织变化,如果无明确的病因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存在应考虑为生理性骨质疏松。自从1885年Prommer首次介绍以来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日趋丰富和深入,骨质疏松症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生物现象,它有临床特征、放射学与病理学的改变[4],通常可以与其他疾病相区别。生物体的衰老是渐进的不可逆的自然过程,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任务要尽可能的去除后天附加加速骨质丢失的种种因素,至于属于生理衰老范畴的骨质疏松变化似以加强保健措施为主。
骨质疏松症的血清钙、磷测定一般都在正常范围,本组资料的结果与文献报报告的相类同[5]。体内镁的50%存在于骨内,镁能影响骨的吸收,低镁血症能兴奋甲状旁腺。本组资料中血镁在各级别组之间判别无显著性,可能单纯的测血镁还不能正确反映游离镁离子的水平,因为血中镁50%是与蛋白质相结合。VD的含量虽各级别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尚不足说明与骨质疏松之间有无关联,因为VD在发挥生物效应之前要经肝、最后经肾两次羟化形成1,25双羟骨化醇时才具有代谢性活性,按衰老规律肾功能的增龄性减退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加重了肾羟化酶的活性减低,必然后影响VD的羟化[6],是否血中存在的VD较多的属于非活性形式,仍需进一步观察。
, 百拇医药
运动会影响骨质丢失的速度,完全卧床者36周后出现的骨小梁减少数量可相当于人体衰老10年所丧失的骨小梁数,一旦起床活动钙质又再度沉积[7],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对骨骼有刺激作用可延迟骨质疏松现象。本组资料也支持此学说。
营养因素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钙、VD、维生素C缺乏都会加速骨质丢失[5,7],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也是防止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钙排泄过多而造成负钙平衡,引起骨质疏松[8]。本组资料中营养较好的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的比率明显低于营养差的,可能与获适量蛋白质有关,鉴于东方人生活习惯和食品供应现状,估计一般不会有过多蛋白质的摄入。
参考文献
1. Jhamaria NL, et al. The travecular pattern of the calcaneum as an index of osteoporosis. J Bone Joint Surg 1983;65:195.
, http://www.100md.com
2. 陆健民,等.老年人跟小梁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85;4:250.
3. 谢可永,等.上海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老年学杂志 1983;6:28.
4. Walter B, et al. Disuse and aging. JAMA 1982;248:1203.
5. 刘梓荣,等.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60.
6. Lindsay HA. Caleium bioavailability and absorption:a review. Am J Clin Nutr 1982;35:783.
7. 骆燕禧(译).骨质疏松.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84;4:11.
8. Young, EA. Nutrition, aging ,and the aged. Med Clin N Am 1983;67:295.
(1989年10月21日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朱汉民 王赞舜 陈淑英 朱晓颖 谢素珍(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200040)周慕莲 陈婉尔(华东医院放射科);杨志民 林良(华东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骨质疏松;跟骨;密度测定;老年病学
中华医学杂志900503 提要 对上海地区2041例40~90岁人群采用Jhamania跟骨小梁五级评定法,对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全组按年龄分成40~、50~、60~、70~、80~和90~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各年龄组分别为18.18%、25.96%、54.80%、67.53%和90%。骨小梁平均级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老年的骨质疏松是成年后随着增龄单位容积内骨盐含量逐渐减少的一种多原因代谢性骨病。努力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对预防老人伤残有积极意义。其发病情况因调查方法不同,差异颇大。我们采用观察跟骨小梁变化的方法对2041例40~90岁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生率进行调查,同时测定1798例60岁以上老人血清钙、磷、镁和维生素D(VD),对500余例受检对象还进行了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调查。通过综合分析,以求加深对老年骨质疏松发生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
, 百拇医药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和学校的职工,共2041例,男1904例,女126例,年龄40~99岁,其中40~49岁11例(男9,女2)、50~59岁103例(男93,女10)、60~69岁980例(男885,女95)、70~79岁758例(男720,女38)、80~89岁156例(男153,女3)、〉90岁11例(男9,女2)。
除外患有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接受激素治疗、长期卧床或近3年中有骨折并石膏固定折除不到2年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
二、活动情况判断
几每天不做任何体育锻炼或仅有些轻微活动如散步、深呼吸运动、运动幅度不大的四肢甩动且不超过30分钟者为活动量少组;凡每天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步行或慢跑步、各式拳操且超过1小时为活动量较多组。
, 百拇医药
三、营养状况
凡每周可饮牛奶5~6瓶(0.5磅/瓶)及鸡蛋4~5只,每日菜肴荤素结合、米或面主食量与中年进餐量无明显减少者为营养良好组;凡有偏食、极少进食禽、蛋、鱼、肉、营养单一者为营养不良组。
四、跟骨X线片
全部受检对象做右侧跟骨侧位X线摄片,由3位检测人员独立地对每份X片仔细分析,按Jhamaria五级法时行分级评定[1],1~2级者为骨质疏松,3级为可疑骨质疏松,4~5级属正常,然后再共同核对,统计学处理。
五、骨矿物含量测定
应用GMY-I型骨矿物仪,γ射线放射源241镅(Am)100mci,取右臂中下1/3交点桡尺骨为检测点,扫描速度0.1cm/s,单位g/cm2。
, http://www.100md.com
六、生化检查
清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采用离子电极法(Corning钙分析仪940型)测定钙,采用硫酸亚铁-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磷,采用甲基麝香草酚蓝法测定镁。采用荧光比色法测定VD。
结 果
一、骨质疏松发生情况
凡属Jhamaria五级分类法的1~2级者为骨质疏松,40~岁组2例(18.18%),均为男性;50~组27例(25.96%),男25例,女2例;60~组536例(54.80%),男458,例女78例;70~组522例(67,53%),男492例,女37例;80~组141例(85.45%),男137例,女4例;〉90岁9例(90%),男6例,女3例。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40~59岁2组115例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21%,60岁以上1926例为62.72%。从各年龄组的Jhamaria平均级数与年龄变化的关系看,女性自40至60岁间急剧下降,而男性自50岁后才开始降低,60岁后两性平均级数下降大致平行,但女性低于男性(附图)。
, http://www.100md.com
年龄(岁)
附图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随年龄变化曲线
二、骨质疏松与性别关系
60岁以上男性1800例中有骨质疏松(即1~2级)共1093例(60.72%),女性126例中有114例(90.47%),绝经期后的女性,骨质疏松普遍存在。与美国肯塔基绝经后白人妇女92%有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相近。
三、骨质疏松与血清钙、磷、镁和VD含量关系
受检人员共1798例,均为〉60岁老人,Jhamarial1~4级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意义(附表)。
附表 骨小梁分级与血清生化关系(±S) 年龄(岁)
, http://www.100md.com
分级
n
血清生化指标(mmol/L)
钙
磷
镁
VD(μg/ml)
≤59
1
0
2
23
2.1±0.4
, 百拇医药
1.0±0.2
0.93±0.41
5.9±0.9
3
51
2.2±0.1
1.1±0.3
0.82±0.10
6.4±2.1
4
15
2.2±0.2
1.0±0.2
, 百拇医药
0.85±0.16
6.4±4.1
60~
1
2
2.3±0.0
2.6±0.0
0.81±0.02
7.2±1.8
2
440
2.1±0.1
1.0±0.2
, http://www.100md.com
0.92±0.26
6.9±2.5
3
421
2.1±0.2
1.0±0.3
0.91±0.40
7.2±2.7
4
31
2.1±0.1
1.0±0.2
0.82±0.17
, http://www.100md.com
7.3±2.9
70~
1
1
2.0±0.0
1.1±0.0
0.76±0.00
7.5±0.0
2
423
2.1±0.2
1.0±0.3
0.98±0.50
, http://www.100md.com
7.3±3.2
3
238
2.1±0.2
1.0±0.3
0.91±0.09
2.3±2.8
4
12
2.1±0.1
1.1±0.1
0.92±0.13
8.2±2.5
, 百拇医药
80~
1
3
2.1±0.1
0.8±0.4
0.83±0.09
6.2±1.2
2
101
2.1±0.2
1.0±0.3
1.05±0.74
7.2±3.6
, 百拇医药
3
33
2.1±0.1
1.0±0.2
0.99±0.64
7.2±2.5
4
0
≥90
1
0
2.1±0.2
1.0±0.2
, 百拇医药
0.90±0.19
5.8±2.0
2
4
3
9
4
0
合计
1798
2.1±0.2
1.0±0.3
0.94±0.35
, 百拇医药
7.2±2.8
四、骨质疏松与体力活动关系
受检对象507例,其中1~2级组207例,3级组275例,4级组35例,各级中活动量少组分别为142例(68.6%)、86例(31.27%)、17例(48.57%);各级中活动量多组分别为65例(31.40%)、189例(48.57%)、18例(51.43%)。卡方检验(χ2=5.3289,P=0.02)1~2级组与3、4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活动少的老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五、骨质疏松与营养状况关系
共调查60岁以上老人513例,1~2级组207例、3级组271例、4级组35例,各级属营养不良的分别为42例(20.30%)、14例(5.17%)、2例(5.17%);各级中属营养良好的分别为165例(79.7%)、257例(94.83%)、33例(94.29%)。经卡方检验(χ2=4.2766,P〈0.05)表明,营养不良易出现骨质疏松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六、骨矿物含量与Jhamaria分级评定的关系
骨矿物含量共检测368例,1、2、3和4级分别为0.575±0.091(2例)、0.598±0.095(322例)、0.673±0.082(25例)和0.645±0.095(19例)g/cm2,1~2级与3~4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0~、50~两组与60~〉90岁的4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讨 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和绝经期后妇女常见的骨结构变化现象,依靠X线作诊断,方法颇多,其中用观察跟骨骨小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有否骨质疏松是一种简便而又较准确的方法[1,2]。应用骨矿物测量仪测定骨质密度显示凡属Jhamaria1~2级的与3~4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观察跟骨小梁的变化来判断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实用性。陆建民等[2]曾用观察跟骨小梁变化方法调查上海地区228例老年,其结果显示,老年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7%,与本组相接近,其中男性为59%(本组60.72%),女性为73%(本组90.48%),女性间差别尚难肯定是否与阅片评判差异有关。谢可永等[3]采用第3腰椎皮质指数测量法同样在上海地区观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男性老年为52.85%,女性老年为59.87%。由于各作者采用诊断的方法不同,骨质疏松在老年的发生率的高低较难统一比较,因此要确切了解骨质疏松在老年群的发生率,在采用的方法或差别的标准上还需统一和改进。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年龄增长,骨象其他组织一样都会有进行性萎缩,即表现为增龄性的骨质丧失改变。本组资料表明,骨质疏松属1~2级的人群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骨小梁致密级数下降,且女性在40~60岁阶段平均级数下降速度尤快,男性则自50岁后逐渐下降,以后随年龄继续呈平行性下降,骨质不断丢失。这种增龄性骨组织变化,如果无明确的病因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存在应考虑为生理性骨质疏松。自从1885年Prommer首次介绍以来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日趋丰富和深入,骨质疏松症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生物现象,它有临床特征、放射学与病理学的改变[4],通常可以与其他疾病相区别。生物体的衰老是渐进的不可逆的自然过程,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任务要尽可能的去除后天附加加速骨质丢失的种种因素,至于属于生理衰老范畴的骨质疏松变化似以加强保健措施为主。
骨质疏松症的血清钙、磷测定一般都在正常范围,本组资料的结果与文献报报告的相类同[5]。体内镁的50%存在于骨内,镁能影响骨的吸收,低镁血症能兴奋甲状旁腺。本组资料中血镁在各级别组之间判别无显著性,可能单纯的测血镁还不能正确反映游离镁离子的水平,因为血中镁50%是与蛋白质相结合。VD的含量虽各级别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尚不足说明与骨质疏松之间有无关联,因为VD在发挥生物效应之前要经肝、最后经肾两次羟化形成1,25双羟骨化醇时才具有代谢性活性,按衰老规律肾功能的增龄性减退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加重了肾羟化酶的活性减低,必然后影响VD的羟化[6],是否血中存在的VD较多的属于非活性形式,仍需进一步观察。
, 百拇医药
运动会影响骨质丢失的速度,完全卧床者36周后出现的骨小梁减少数量可相当于人体衰老10年所丧失的骨小梁数,一旦起床活动钙质又再度沉积[7],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对骨骼有刺激作用可延迟骨质疏松现象。本组资料也支持此学说。
营养因素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钙、VD、维生素C缺乏都会加速骨质丢失[5,7],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也是防止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钙排泄过多而造成负钙平衡,引起骨质疏松[8]。本组资料中营养较好的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的比率明显低于营养差的,可能与获适量蛋白质有关,鉴于东方人生活习惯和食品供应现状,估计一般不会有过多蛋白质的摄入。
参考文献
1. Jhamaria NL, et al. The travecular pattern of the calcaneum as an index of osteoporosis. J Bone Joint Surg 1983;65:195.
, http://www.100md.com
2. 陆健民,等.老年人跟小梁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85;4:250.
3. 谢可永,等.上海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老年学杂志 1983;6:28.
4. Walter B, et al. Disuse and aging. JAMA 1982;248:1203.
5. 刘梓荣,等.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60.
6. Lindsay HA. Caleium bioavailability and absorption:a review. Am J Clin Nutr 1982;35:783.
7. 骆燕禧(译).骨质疏松.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84;4:11.
8. Young, EA. Nutrition, aging ,and the aged. Med Clin N Am 1983;67:295.
(1989年10月21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