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6期
编号:10239689
伴有t(8;22)(q24;q11)易位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6期
     作者:薛永权 虞 斐 邹正祥 何志杰

    单位: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薛永权);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虞 斐,邹正辉,何志杰(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0627 患者,男,49岁,主诉发热(38℃左右)、咳嗽和咽痛2周,经注射青霉素后热退,症状消失,但血常规发现轻度白细胞增多(15×109/L)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60%)而于1992年1月28日转来本院。平素健康。家族史无特殊。体检未发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血象: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102×109/L,白细胞14.4×109/L,其中中性42%,单核6%,淋巴42%,异形淋巴1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1.9∶1,粒、红及巨核三系未见异常,惟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49.5%),其中成熟淋巴细胞、幼淋和原淋分别占44%、2.5%和2%,涂抹细胞易见。患者最初被疑为病毒感染所致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然而,经3个多月的观察证实有持久性外周血白细胞增多(15×109/L),特别是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介于60%和80%之间),且同时存在小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偶见幼淋和原淋(二者合计少于10%)。入院1个半月后嗜异凝集试验呈阴性反应。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均在正常范围(IgG13.4g/L,IgA1.55g/L,IgM2g/L)。入院2周后外周血细胞表面免疫标记分析显示CD2 32%,CD4 5%,CD8 7%,Tr8 6%,CD19 95%,CD14 2%,CD16 10%,P9 1%t和CD7 30%(对照组为0)。因而患者重新被确诊为B细胞慢淋,混合细胞型,0型(按Rai分期法),并接受C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硷和强的松)3个疗程和α-干扰素300万U肌注/日,历时2个月。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无好转,遂改用瘤可宁和强的松治疗。1992年6月复查血象示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54×109/L,白细胞6×109/L,其中中性0.46,酸性0.6,单核0.30,淋巴0.40,幼淋0.50。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 百拇医药
    一、染色体分析

    1992年2月24日和3月16日分别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外周血加植物血凝素(PHA)或美州商陆(PWM)的96小时培养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处理。核型分析揭示所有来自骨髓直接法的16个分裂相和来自外周血加PHA培养的25个分裂相均为46%,xy正常核型,而来自外周血加PWN培养的74个分裂相则分别属于以下4个克隆之一:(1)40个分裂相(54%)有46,xy正常核型;(2)24个分裂相(32.4%)的染色体众数为48并有涉及8和22号染色体长臂的易位t(8;22)(q24;q11)和2个来源不明的、相当于G组大小的标记染色体;(3)3个分裂相(4%)除有第2个克隆的全部异常外还有11号长臂的部分缺失[del(11)(q14)];(4)7个分裂相(9.4%)除有第3个克隆的所有异常外,还增加1个7号染色体三体即7号三体,故染色体众数为49%(附图)。
, 百拇医药
    附图 染色体众数为49的恶性克隆之R带部分核型异常

    二、讨论

    患者骨髓细胞和加PHA刺激的淋巴细胞显示正常核型,而加PWM刺激的淋巴细胞除有正常核型的细胞外,还显示3个伴有一致的t(8;22)易位的相关异常克隆。这一重要的细胞遗传学发现有下述临床和生物学意义:(1)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系获得性而非体质性;(2)异常克隆的检出证明其疾病的恶性本质,因而有助于慢淋的早期诊断;(3)t(8;22)易位除见于伯基特淋巴瘤外,还可见于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而被认为B细胞恶性肿瘤特有的染色体异常。它的检出意味着本例系B细胞性慢淋,后者也进一步为细胞表面免疫标记的分析结果(CD19 95%)所证实;(4)本例除t(8;22)易位外,还有三体-7、11q-和两个小标记染色体等异常,提示可能预后不良,但患者经瘤可宁治疗后一般情况良好,白细胞数降至正常,仅伴有轻度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因而有必要作长期随访以确定其复杂核型异常的预后意义。

    (收稿:1992-09-1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