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7期
编号:10226425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护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7期
     作者:俞世强 刘维永 谭红梅

    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心胸外科

    关键词:内皮;再灌流损伤;磷酸果糖类;细胞膜渗透性

    中华医学杂志930710 摘要 采用MEM培养基对纯种SD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经形态及免疫学鉴定后,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以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内钙离子含量、51铬释放率、台盼蓝摄取率为指标,观察到缺氧再灌注重 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1.6-二磷酸果糖(FDP)和巯甲基丙脯氨酸(Cap)则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缺氧及再给氧时应用,可减轻缺氧再灌注损伤。半简要讨论了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该二药的作用途径。

    内皮细胞是血管的重要结构成分,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或结构改变,势必影响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我们应用培养的内皮细胞,建立缺氧和再灌注模型。观察缺氧再灌注过程中,内皮细胞膜流动性、51铬释放率,台盼蓝摄取率及钙含量等变化、并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巯甲基丙脯氨酸(Ca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百拇医药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模型与分组

    1.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血管内皮细胞培养采用张宝庚等〔1〕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在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主动脉,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的传代培养。根据细胞呈单层铺石状排列和免疫荧光法第Ⅷ因子阳性,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取稳定生长的第6~12代进行实验。

    2.缺氧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将培养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用PBS缓冲液冲洗三遍后,向培养瓶内加入含药或不含药的D-Hank液,放入纯氮环境,37℃孵育120分钟后,按实验设计要求再分别给氧10、30和60分钟进行检测。

    3.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FDP保护组:Cap保护组。对照组不加药,FDP组在缺氧及再给氧时分别加入FDP5g/L,Cap组在缺氧及再给氧时分别加入Cap0.5mg/L,上述3组又各分为缺氧前、缺氧120分钟、再给氧10分钟、再给氧30分钟和再给氧60分钟五个时间点,每个点各有10个样本进行检测。
, 百拇医药
    二、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按实验分组分别收集培养的内皮细胞进行下列项目检测:

    1.细胞膜流动性测定:采用Prendergast等〔2〕的方法,用胰酶将内皮细胞从培养瓶内消化下来,应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三遍,加入含2×10-6mol/L DPH的PBS缓冲液lml,于37℃水育箱内温育30分钟,在带有恒温荧光偏振光Hitachi-800型分光在光度计上测0°~0°、0°~90°、90°~90°、90°~0°的荧光强度Ⅰ,推算出细胞膜的微粘度。DPH是一种荧光探剂,它掺入到细胞膜的脂质烃链区,使后者成为全反构型,即唯一能发荧光的构型。由于DPH长轴接近于和脂肪链分子长轴平行,所以荧光偏振度能很好地反映膜脂质区的流动的性,定量的说明膜脂质分子的运动情况。正常情况下,细胞膜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进行细膜膜两侧的物质交换,膜流动性的过度增高或降低均为病理状态。
, 百拇医药
    公式:校正因子G=I90°~0°/I90°~90°

    偏振度P=(I0°~0°-GI0°~90°)/(I0°~0°+Gl0°~90°)

    微粘度=2P/(0.46-P)

    P值越大,微粘度越大,膜流动性越小,反之亦然。

    2.51铬释放率的测定:倾弃受检标本瓶内培养液,加入PBS缓冲液冲选3遍,将含51铬酸钠1μCi/ml的培养基加入培养瓶内,于37℃5%CO2,95%空气孵育16~18小时,使51铬进入细胞内与蛋白的结合与解离率达到平衡,而后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以未加51铬的内皮细胞为空白对照,在γ单道能谱仪上测定上清液、细胞及空白对照的γ线1分钟强度记录数值,按公式求出
, 百拇医药
    51铬释放率=(上清液-空白)/(上清液+细胞-空白)×100%

    3.台盼蓝摄取率测定〔3〕:用胰酶将细胞从培养瓶上消化下来,加入4%台盼蓝溶液,于37%CO2孵箱孵育3分钟,分别计数蓝染及未蓝染细胞由于台盼蓝不能穿过活细胞膜,故此指标反映内皮细胞死亡率,其计算公式:

    台盼蓝摄取率=蓝染细胞数/(蓝染细胞数+未蓝染细胞数)×100%

    4.细胞内钙离子含量测定:用去离子水清洗细胞三遍后,加入60%氢氧化钠溶液0.4ml消化细胞,待消化完全后,取0.1ml消化液在Hitachi-25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细胞内钙含量,取0.1ml消化液用Lawry法测蛋白。

    5.数据处理:数据以±s表示,间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 http://www.100md.com
    结 果

    一、缺氧再灌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细胞膜微粘度在缺氧和再灌注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而51铬释放率则进行性升高,两者呈密切负相关(r=-0.86),和缺氧前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细胞内钙含量和台盼蓝摄取率在缺氧期间无显著变化(P>0.05),再给氧时,所有检测值均明显升高(P<0.01),见表1。

    表1 缺氧再灌注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s,n=10) 检测项目

    缺氧前

    缺氧120(min)

    再灌注(min)
, http://www.100md.com
    10

    30

    60

    细胞膜微粘度(泊)*

    2.03±0.17

    1.72±0.22

    1.71±0.23

    1.69±0.18

    1.54±0.29

    51铬放率(%)

    7.14±0.40
, http://www.100md.com
    12.16±2.79

    15.43±2.81

    17.68±1.13

    27.17±2.59

    细胞内钙含量(μg/mg蛋白)

    0.74±0.11

    0.72±0.10

    1.54±0.11

    2.83±0.41

    4.08±0.78
, 百拇医药
    台盼蓝摄取率(%)

    4.24±0.75

    4.39±1.00

    10.40±1.35

    14.56±5.59

    22.48±3.91

    1泊=0.1Pa*s 与缺氧前比P<0.01

    二、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FDP可使细胞膜的微粘度在缺氧再灌注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并接近于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ap组表现出与FDP组相类似的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FDP组与Cap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51铬释放率在缺氧再灌注期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再灌注60分钟可更加明显,在此期间,FDP保护组51铬释放率略有上升,但基本稳定,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ap组也显示了有降低51铬释放率的作用(P<0.01),但不如FDP组明显(P<0.01)。
, 百拇医药
    表2 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s,n=10) 时相及组别

    51铬释放率(%)

    台盼蓝摄取率(%)

    细胞膜微粘度(泊)

    细胞内钙含量(μg/mg蛋白)

    缺氧120min

    对照组

    12.2±2.8

    4.4±1.0

    1.7±0.2
, http://www.100md.com
    0.7±0.1

    FDP组

    7.6±1.5

    4.3±0.9

    2.0±0.1

    0.7±0.0

    Cap组

    8.9±2.0

    4.3±0.7

    1.9±0.1

    0.7±0.0
, http://www.100md.com
    再灌注10min

    对照组

    15.4±2.8

    10.4±1.4

    1.7±0.2

    1.5±0.1

    FDP组

    8.3±0.8

    5.3±0.8

    2.0±0.1

    1.0±0.1
, 百拇医药
    Cap组

    12.3±2.2

    5.7±0.8

    1.9±0.2

    1.1±0.2

    再灌注30min

    对照组

    17.7±1.1

    14.6±5.6

    1.7±0.2

    2.8±0.4
, 百拇医药
    FDP组

    9.3±1.4

    11.1±3.4

    2.0±0.1

    2.0±0.3

    Cap组

    14.4±2.2

    11.5±2.9

    1.9±0.2

    2.1±0.3
, 百拇医药
    再灌注60min

    对照组

    27.2±2.6

    22.5±3.9

    1.5±0.3

    4.1±0.8

    FDP组

    10.1±1.6

    13.7±4.8

    1.9±0.1

    2.8±0.2
, 百拇医药
    Cap组

    16.2±2.1

    13.7±2.7

    1.8±0.1

    2.9±0.6

    与对照组比较,P<0.01

    在缺氧再灌注期间,细胞内钙含量与台盼蓝摄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缺氧期,FDP与Cap保护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期间则可降低细胞内钙积聚与台盼蓝进入细胞内(P<0.01),二药物保护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 http://www.100md.com
    一、采用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缺氧和再灌注模型及其意义

    近10余年来,应用培养细胞作为研究和观察对象,成为实验研究的热点之一〔4〕。本实验设计应用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能消除在体和离体血管中难以控制的神经、体液影响,可更好地控制培养液中细胞所处的理化环境;能随时进行观察和直接研究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动,以及其生化、代谢和功能变化,并观察药物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所以本实验设计有它的独特优点,是一个好的实验模型。

    二、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机理的探讨

    实验结果指出在缺氧及再灌注过程中,细胞膜流动性和51铬释放率呈进行性升高,和缺氧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细胞膜为脂收白类构成的液态双层膜,正常的细胞活动要求有适度的膜流动性,缺氧可导致三磷酸腺苷减少,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下降〔50〕。以及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膜脂质过氧化。这些均可引起细胞膜的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从而改变膜的流动性。作为细胞膜损伤标志的51铬释放率,在缺氧和再灌注过程中呈进行性升高,且与细胞膜微粘度呈密切负相关。这一结果显示缺氧120分钟即可引起细胞膜流动性增高,膜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再灌注60分钟时,51铬释放率增高更为明显,比膜流动性变化幅度为大,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到再灌注60分钟时尚在继续加重。本实验中,细胞膜流动性变化和细胞膜功能损伤与细胞内钙含量及台盼蓝摄取率变化未显示出一致同步性改变,即后两者于缺氧前和缺氧120分钟无明显改变,仅在再灌注后始呈进行性各项高,提示钙积聚和细胞坏死或功能丧失主要出现在再灌注期。细胞膜流动性升高和细胞膜损伤是出现于钙超负荷之前,再给氧30分钟细胞内钙含量始急剧增高,超过再灌注前的一倍,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提示钙反常仅与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当钙离子大量进入胞浆,而出现钙积聚时,反过来又加速了内皮细胞死亡。
, http://www.100md.com
    三、FDP及Cap对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FDP和Cap均可使细胞膜流动性在缺氧和再灌注期基本保持稳定,或接近于正常,和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对51铬释放率,FDP组能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Cap组的抑制效果,则比FDP组差。对再灌注期间钙离子积聚及台盼蓝摄取率升高,FDP和Cap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从总体看,FD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Cap,特别在抑制51铬释放率的作用上。

    FDP是糖代谢中的中间产物及代谢底物,能促进无氧酵解过程,使ATP合成增加,特别在缺氧期间使细胞代谢中能量不断得到补充,从而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为保护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防止再灌注损伤提供了基本条件。

    Cap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和缓激肽的降解,促使前列环素的产生,此外Cap含有的巯基还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自由基清除剂。因此,对内皮细胞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也显示了保护作用。但是对细胞膜的保护效果不如FDP,这可能与二者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不同有关。
, 百拇医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宝庚,陈铁镇,张晶范,等。人脐带静脉与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5,13:52.

    2 Prendergast PG,Haugland RP,Callahan PJ,et al.1,6-phenylhexa-1,3,5trene:synthesis fluorescene prop-erties,and use as a fluorescence probe of lipid bilayers.Biochemistry,1981,20:733.

    3 Housset B,Ody C,Rubin DB,et al.Oxygen toxicity in cultured aortic endothelium selenium-induced portial protect effect.J Appl Physiol,1983,55:342.
, 百拇医药
    4 Ratych RE,chiknyiska RS,Bulkley GB.The primarylocalization of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afteranoxia/reoxygenation in isotated endothelial cells.Surgery,1987,102:122.

    5 Block ER,patel JM,Edwards D.Mechanism of hypoxic injury to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 plasma mem-branes.Am J Physiol,1989,257:c223.

    (收稿:1992-03-18 修回:1993-04-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