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0期
编号:10226532
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0期
     作者: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科研协作组

    单位:王宝琼、张宝林、韩珊瑞、姜桂华、虞仁和(410008长沙.湖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妇产科)

    关键词:婴儿,新生;生长发育;母亲年龄

    中华医学杂志931004 摘要 分析了中国南北方15个城市24150例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和上臂围),以探讨母亲较佳分娩年龄,为制定优生与晚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母亲分娩年龄≤20岁时,其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均落后于其他年龄组,足月产的百分率也低于其他各组。相反,母亲分娩年龄在24~34岁之间者,其新生儿体格发育最好,早产和过期产的百分率最低,其中尤以24~29岁组为优。

    我们曾对中国南方七省区12个城市18724例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四项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进行过研究[1]。本文中我们采用中国南北方15城市24150例新生儿及其母亲的资料再次从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及上臂围),探讨母亲较佳分娩年龄,验证性地为我国制定优生与晚育政策进行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 百拇医药
    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1986年2月至1987年5月在南北方15城市出生的24150例新生儿及其母亲,15城市为:北京、苏州、上海、武汉、长沙、福州、昆明、广州、哈尔滨、沈阳、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及西安。按照协作组制定的统一标准及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测量。体重于生后1小时内测量,其余5项指标于生后24~48小时内完成。测体重用统一标准的软尺(最小分度为1mm),测身长及顶臂长用标准量床。测量人员基本固定。对象的选择条件见文献[2]

    结 果

    一、母亲分娩年龄分布

    根据我国目前结婚生育的现状,将分娩年龄分为5组:≤20岁生育者为非法定生育组(简称非法定组),共200例(0.8%);20岁~生育者为非晚育组,共4539例(19%);24岁~及30岁~生育者为晚育组,前者又称晚育A组共15847例(66%),后者又称晚育B组为2936例(12%),A、B两组共占78%;35岁~生育者为高龄组,共628例(3%)。各组间男女性别的分布基本接近(P〉0.05)。
, 百拇医药
    二、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表1)

    表1 分娩年龄与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X±S) 组别

    年龄(岁)

    体重(g)

    身长(cm)

    头围(cm)

    胸围(cm)

    顶臀长(cm)

    上臂围(cm)

    非法定组

    ≤20

, 百拇医药     3035±516*

    49.1±2.5*

    33.2±1.6*

    31.7±2.2*

    32.9±1.9*

    10.1±1.0*

    非晚育组

    20~23

    3164±460

    49.6±2.2
, 百拇医药
    33.6±1.4*

    32.2±1.8△△

    33.2±1.8*

    10.4±1.0

    晚育A组

    24~29

    3188±454

    49.7±2.2

    33.7±1.4

    32.4±1.8

    33.5±1.8
, 百拇医药
    10.4±0.9

    晚育B组

    30~40

    3188±468

    49.7±2.2

    33.8±1.4

    32.4±1.9

    3.5±1.8

    10.4±1.0

    高龄组

    35~

    3162±494
, http://www.100md.com
    50.0±2.3*

    33.8±1.5

    32.3±2.0

    33.4±1.9

    10.4±1.0

    *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P〈0.01;与晚育组比较,P〈0.05;△△与晚育组比较,P〈0.01

    从表1可见,非法定组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均低于其它各年龄组,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晚育组新生儿头围及顶臂长均低于晚育组与高龄组,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身长及胸围均低于晚育组,其差异也有显著意义及非常显著意义(P〈0.06,P〈0.01)。高龄组新生儿身长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晚育A、B两组间六项指标几乎相等,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 百拇医药
    三、母亲分娩年龄与早产、足月产、过期产的关系(表2)

    表2 不同分娩年龄早产、足月产、过期产的发生率 组别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非法定组
, 百拇医药
    20

    10

    155

    78

    25

    12

    非晚育组

    305

    7

    3707

    82

    527

    12

, http://www.100md.com     晚育A组

    908

    6*

    13336

    84**

    1603

    10△△

    晚育B组

    214

    7

    2468

    84**
, 百拇医药
    254

    9

    高龄组

    55

    9

    505

    80

    68

    11

    *与各组比较P〈0.05或P〈0.01,**与非法定组、非晚育组、高龄组比较

    P〈0.05与非晚育组、晚育A组比较P〈0.05,△△与非晚育组比较P〈0.01
, http://www.100md.com
    晚育A组早产率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晚育A、B两组足月产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晚育A、B组的过期产率最低,但仅与部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四、早产、足月产和过期产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

    在早产儿中,非法定组新生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其中体重、头围及胸围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非晚育组新生儿胸围低于晚育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足月产儿中,非法定组新生儿体重、头围均低于其他各组,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身长、顶臀长低于晚育组,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非晚育组新生儿前5项指标均低于晚育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过期产儿六项指标在几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讨 论

    我们过去对南方七省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亲分娩年龄的调查属探索性研究[1],而本次对南北方15城市的调查研究,则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前次工作的可信性。本文结果表明,母亲分娩年龄≤20岁,其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六项指标均落后于其它各年龄组,足月产的百分率也低于其它各组。分娩年龄在〉20岁~者次之。相反,母亲分娩年龄在24~34岁时新生儿体格发育最好,足月产的百分率最高,而早产和过期产的百分率最低,其中尤以24~29岁组为优。此结果与原南方七省区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更进一步表明适当的晚育对新生儿体格发育和降低早产、过期产的发生有利,而早婚早育则不利于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并增加早产和过期产的发生率。

    由于新生儿的体格发育与胎龄有密切关系[2],本文按胎龄不同将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研究早产、足月产与过期产新生儿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组中,母亲分娩年龄低于24岁,尤其是低于20岁以下者(非法定组),其早产、足月产儿体格发育六项指标都落后于晚育组。
, http://www.100md.com
    许多资料表明高龄(35岁~)生育者的手术产发生率增加[3],先天愚型发生率增加[4]。虽然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发生率并不增加[5],但我们还是建议,不要早育,亦不应过于晚育,应提倡适当的晚育,即24~34岁生育,其中以24~29岁为优。王女杰等[3]的研究亦表明25~29岁分娩最为合适,因为此年龄期臀位产及手术产的发生率最低。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分娩年龄小于23岁和大于29岁所生的子女,其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妇女较佳分娩年龄,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本课题为国家“七*五”重点医学科技攻关项目

    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科研协作组主要成员:长沙:王宝琼、张宝林、赵三民、韩珊瑞、姜桂华、虞仁和、成霖霞、凌天籁;天津:刘瑞霞、张丽辉、马妤、王文宏;哈尔滨:薛维臣、张丽珍、王亚芹;沈阳:赵孟陶、曹润华;北京:黄醒华、王汝琪;石家庄:张艳堤、钱培德、梁今玉;太原:王阿琚、常桂珍;西安:王信民、赵凤盈;南京:潘良美、苏州:何馥贞、杨伟义、朱美琪;上海:钱水根、石树中、陈惠英;武汉:陈自励、胡汉平;福州:罗孝平、陈珠兰;昆明:高凌凤、张增华、陈玉笙;广州:冯泽康、胡善瑶、唐宝珍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宝琼,韩珊瑞,张宝林,等.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亲分娩年龄的研究.新生儿科杂志,1991,6:158.

    2 张宝林,冯泽康,张丽辉,等.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88,26:206.

    3 王女杰,冯毓华.年龄与分娩.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20:28.

    4 张宝林,王宝琼.实用新生儿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440.

    5 Barkan SE, Bracken MB. Delayed childbearing: no evidence for increased risk of low birth weight and preterm delivery. Am J Epidemiol, 1987,125:101.

    (收稿:1993-02-24 修回:1993-07-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