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
作者:黄莛庭
单位:100034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1208 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一年来在腹部外科继续有所开展,继各种影象学诊断方法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后,彩色超声多普勒复合装置也在不少医院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检查。这种检查对人体无损伤,可较准确地测定门脉及其各属支的血流量及血流方向,曲张的冠状静脉显示率在75%以上,有助于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来源;还可显示高位胆管肿瘤的供血情况和肿瘤与肝门部重要血管的关系,对手术有帮助;此外根据血流速度信号可判断胆囊的良性和恶性肿瘤。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后注入双氧水行B超扫描,根据声象图变化及微气泡弥散情况和消散时间能对肝血管瘤和肝癌做出鉴别。采用微波手术刀切肝,据报告 65 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也无继发出血及感染。用超声刀切肝也有报告,简便安全,出血少,但肝内管道需一一结扎。有些材料,如镍钛记忆合金,由于在低温下可随意塑形,便于放置就位,在温度40℃左右又恢复原状,用于支撑恶性胆管狭窄13例,未发生胆泥堵塞,最长放置16个月,效果优于其他材料的支撑管。用医用胶粘合脾破裂创口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胆石病患者的胆囊进行检测,发现粘膜基底部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提示胆囊粘膜损害存在免疫学原因;对类癌的组化研究发现类癌的临床表现不单纯是由五羟色胺所引起,每种类癌能产生1~4种肽类激素。用放免方法测定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患者血中VIP(血管活性肠肽),证明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和血VIP水平增高有密切关系。在临床实用方面,应用建立的单克隆抗体Sc6的放免分析法,检验胰腺癌的阳性率为76.2%,特异性达94%,假阳性率较CA-19-9低,对诊断和判断复发有意义。联合检测大肠癌相关抗原CA-19-9和CEA(癌胚抗原),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测定,对复发和转移癌的检出率达86.4%,特异性为88.8%。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Ag检测,发现其阳性表达和息肉的癌变有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除分流术与断流术的成功经验继续有总结外,目前已出现的倾向是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同时发挥各自的优点。此外,根据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来选择分流术还是断流术也开始受到重视。关于食管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注射硬化剂的经验已较多,近年还开展了经内镜用自行设计的结扎器结扎曲张静脉,据报告的85例,其中39例为活动性出血时结扎,近期止血率达9 2.3%,消失率达58.5%。
重症胰腺炎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对高危因素的预测,手术时机的掌握都有了更多的经验。因坏死不一定必然发生感染,有感染表现时应用及时手术,因此需在影象学密切监测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出判断。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因此个别医院的手术切除率提高到了70%以上,5年生存率达21.1%,但总的看来预后仍不理想。
肝癌的介入性治疗已有多年经验,据报告经肝动脉注入碘油化疗药物混悬液,外加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和化疗,治疗125例,2年以上生存率达33%。还有报告经多次介入性治疗后,中晚期肝癌可缩小33%~79%,在6个月内行二期后术切除,8例病人有6例生存2年以上,最长生存73个月。
, 百拇医药
肝门胆管癌手术难度较大,但目前已在一些医院开展,累积切除病例已有100余例,切除率由14.8%~60%不等,手术死亡率为4.2%~19.4%,有的报告21%可获2年以上生存率,个别生存达5年以上。效果尚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受限制以及近端胆管残存有癌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彻底切除受累胆管和扩大联合肝叶切除的范围是必要的。脾脏外科近年也受到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脾脏虽然是免疫器官,但在某些进展期肿瘤其免疫功能反而降低,巨脾的存在甚至有促进肝硬变发展的作用。此时就不应以保脾为前提。脾切除对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愈率可达90%,对 Evans 综合征也有69.2%的治愈率。用同种脾细胞移植治疗血友病共40例,一次输注可在3~12个月内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自发性出血。由于内镜的普遍应用,不少十二指肠疾病得以早期发现,综合十二指肠癌97例,手术切除率为75%,早期癌的5年生存率也达60%。采用全盆腔清扫治疗侵犯到邻近器官的中晚期直肠癌,可争取到52%的5年生存率。但其合并症也高达67%。TPN三磷酸吡啶核甙和重组生长激素联合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可提高蛋白合成率,促进愈合。
(收稿:1993-09-06), http://www.100md.com
单位:100034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1208 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一年来在腹部外科继续有所开展,继各种影象学诊断方法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后,彩色超声多普勒复合装置也在不少医院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检查。这种检查对人体无损伤,可较准确地测定门脉及其各属支的血流量及血流方向,曲张的冠状静脉显示率在75%以上,有助于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来源;还可显示高位胆管肿瘤的供血情况和肿瘤与肝门部重要血管的关系,对手术有帮助;此外根据血流速度信号可判断胆囊的良性和恶性肿瘤。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后注入双氧水行B超扫描,根据声象图变化及微气泡弥散情况和消散时间能对肝血管瘤和肝癌做出鉴别。采用微波手术刀切肝,据报告 65 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也无继发出血及感染。用超声刀切肝也有报告,简便安全,出血少,但肝内管道需一一结扎。有些材料,如镍钛记忆合金,由于在低温下可随意塑形,便于放置就位,在温度40℃左右又恢复原状,用于支撑恶性胆管狭窄13例,未发生胆泥堵塞,最长放置16个月,效果优于其他材料的支撑管。用医用胶粘合脾破裂创口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胆石病患者的胆囊进行检测,发现粘膜基底部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提示胆囊粘膜损害存在免疫学原因;对类癌的组化研究发现类癌的临床表现不单纯是由五羟色胺所引起,每种类癌能产生1~4种肽类激素。用放免方法测定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患者血中VIP(血管活性肠肽),证明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和血VIP水平增高有密切关系。在临床实用方面,应用建立的单克隆抗体Sc6的放免分析法,检验胰腺癌的阳性率为76.2%,特异性达94%,假阳性率较CA-19-9低,对诊断和判断复发有意义。联合检测大肠癌相关抗原CA-19-9和CEA(癌胚抗原),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测定,对复发和转移癌的检出率达86.4%,特异性为88.8%。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Ag检测,发现其阳性表达和息肉的癌变有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除分流术与断流术的成功经验继续有总结外,目前已出现的倾向是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同时发挥各自的优点。此外,根据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来选择分流术还是断流术也开始受到重视。关于食管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注射硬化剂的经验已较多,近年还开展了经内镜用自行设计的结扎器结扎曲张静脉,据报告的85例,其中39例为活动性出血时结扎,近期止血率达9 2.3%,消失率达58.5%。
重症胰腺炎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对高危因素的预测,手术时机的掌握都有了更多的经验。因坏死不一定必然发生感染,有感染表现时应用及时手术,因此需在影象学密切监测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出判断。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因此个别医院的手术切除率提高到了70%以上,5年生存率达21.1%,但总的看来预后仍不理想。
肝癌的介入性治疗已有多年经验,据报告经肝动脉注入碘油化疗药物混悬液,外加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和化疗,治疗125例,2年以上生存率达33%。还有报告经多次介入性治疗后,中晚期肝癌可缩小33%~79%,在6个月内行二期后术切除,8例病人有6例生存2年以上,最长生存73个月。
, 百拇医药
肝门胆管癌手术难度较大,但目前已在一些医院开展,累积切除病例已有100余例,切除率由14.8%~60%不等,手术死亡率为4.2%~19.4%,有的报告21%可获2年以上生存率,个别生存达5年以上。效果尚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受限制以及近端胆管残存有癌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彻底切除受累胆管和扩大联合肝叶切除的范围是必要的。脾脏外科近年也受到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脾脏虽然是免疫器官,但在某些进展期肿瘤其免疫功能反而降低,巨脾的存在甚至有促进肝硬变发展的作用。此时就不应以保脾为前提。脾切除对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愈率可达90%,对 Evans 综合征也有69.2%的治愈率。用同种脾细胞移植治疗血友病共40例,一次输注可在3~12个月内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自发性出血。由于内镜的普遍应用,不少十二指肠疾病得以早期发现,综合十二指肠癌97例,手术切除率为75%,早期癌的5年生存率也达60%。采用全盆腔清扫治疗侵犯到邻近器官的中晚期直肠癌,可争取到52%的5年生存率。但其合并症也高达67%。TPN三磷酸吡啶核甙和重组生长激素联合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可提高蛋白合成率,促进愈合。
(收稿:1993-09-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