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
作者:白 冲 刘忠令 王昌惠 韩一平 周奇兴
单位: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80239
对许多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为了延长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避免气管切开,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使用低(无)压硅胶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抢救152例患者,共186例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152例患者,男117例,女35例,年龄21~82岁,平均62.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101例,135例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例;脑外伤16例;脑卒中14例;高位颈椎损伤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其他疾病2例。
, 百拇医药
1.2 主要器械 低(无)压泡沫海绵充填套囊式硅胶导管;管长32 cm,管腔内径6.5~7 mm,前端套囊内充填泡沫海绵,纤维支气管镜(BFP20)和冷光源(CLE-10),均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
1.3 方法 按纤支镜常规麻醉(昏迷患者无需麻醉)。先用10 ml注射器抽空套囊, 外涂少量硅油, 将导管置于纤支镜软管的上端, 纤支镜下端经过鼻腔、 声门进入气管, 以纤支镜为引导快速将导管插入气管。 导管插入深度距隆突2~3 cm, 即鼻孔外露2~3 cm为宜。 吸净痰液后拔出纤支镜, 打开导管外套囊进气口, 使套囊内泡沫海绵自然复张。 用胶布固定导管于鼻部。 观察两侧胸部活动幅度, 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强弱, 如无异常, 导管外端即可与呼吸机连接, 行机械通气。
2 结 果
COPD患者101例,共插管135例次,其中插管1次81例,2次11例,3次5例,4次3例,5次1例;其他病例均插管1次。留管时间1~106 d,平均8.3 d。无1例气管切开。经综合治疗后,原发病得到控制,血气正常或接近正常,符合拔管指征,顺利拔管的167例次(89.8%)。19例患者因原发病较重而死亡。本组有76例拔管后即行纤支镜检查,发现气管粘膜、声带、鼻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其中7例(9.2%)局部轻度糜烂,未见溃疡及出血等征象。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重症COPD,ARDS、肺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常需给予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换气功能,同时控制感染及处理并发症等,所以延长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为临床治疗所必需[1]。以前采用橡胶导管经口腔气管插管,其留置时间短、口腔清洁难。对于昏迷时间长、需保持较长时间人工通气和经口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必须作气管切开,但损伤大,护理要求高,并发症也多[2,3]。应用纤支镜导向经鼻插管的优点在于:(1)操作快速、准确,整个操作过程仅需1~2 min,并不受体位限制,可避免盲目性。(2)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可长时间放置,本组最长1例放置时间为106 d,有利于病情恢复和撤机[2]。(3)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的低(无)压硅胶导管,前端套囊内充填泡沫海绵,能自然复张,同时是开放的,压力低且可随周围的压力变动而变动,故其对气管压迫轻、刺激小。(4)经鼻低(无)压气管插管对同一患者可反复多次进行,尤其适合于COPD等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的抢救。本组有1例先后5次插管,均获成功。(5)经鼻插管后,有利于口腔护理,并避免了气管切开后的局部感染问题[4]。
, 百拇医药
经鼻气管插管不足之处在于其导管相对较长,管腔较细,引流不如气管切开,易形成痰痂填塞导管内口,本组有2例曾因发生管腔阻塞,故必须重视湿化和吸痰。当吸痰管插入受阻、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明显紫绀或呼吸机进气压力明显升高等情况时,应考虑及时换管。纤支镜导向经鼻气管插管不仅有利于COPD,ARDS患者的抢救,也可在外科、麻醉领域应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68.1
参 考 文 献
1 Bagley PH,O'Shea M. Increased frequency of obstructive airway abnormalities with long-term tracheostomy. Chest,1994,106(2):648
2 Moore FA,Haenel JB,Moore EE,et al.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gastrostomy in brain-injured patients——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J Trauma,1992,33(3):435
, http://www.100md.com
3 Fernandez L,Norwood S,Roettger R,et al. Bedside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with bronchoscopic guidanc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rch Surg,1996,131(2):129
4 Ochi JW,Bailey CM,Evans JN.Pediatric airway reconstruction at Great Ormond Street: a ten-year review.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2,101(8):656
(1997-08-12收稿,1997-11-20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80239
对许多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为了延长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避免气管切开,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使用低(无)压硅胶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抢救152例患者,共186例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152例患者,男117例,女35例,年龄21~82岁,平均62.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101例,135例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例;脑外伤16例;脑卒中14例;高位颈椎损伤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其他疾病2例。
, 百拇医药
1.2 主要器械 低(无)压泡沫海绵充填套囊式硅胶导管;管长32 cm,管腔内径6.5~7 mm,前端套囊内充填泡沫海绵,纤维支气管镜(BFP20)和冷光源(CLE-10),均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
1.3 方法 按纤支镜常规麻醉(昏迷患者无需麻醉)。先用10 ml注射器抽空套囊, 外涂少量硅油, 将导管置于纤支镜软管的上端, 纤支镜下端经过鼻腔、 声门进入气管, 以纤支镜为引导快速将导管插入气管。 导管插入深度距隆突2~3 cm, 即鼻孔外露2~3 cm为宜。 吸净痰液后拔出纤支镜, 打开导管外套囊进气口, 使套囊内泡沫海绵自然复张。 用胶布固定导管于鼻部。 观察两侧胸部活动幅度, 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强弱, 如无异常, 导管外端即可与呼吸机连接, 行机械通气。
2 结 果
COPD患者101例,共插管135例次,其中插管1次81例,2次11例,3次5例,4次3例,5次1例;其他病例均插管1次。留管时间1~106 d,平均8.3 d。无1例气管切开。经综合治疗后,原发病得到控制,血气正常或接近正常,符合拔管指征,顺利拔管的167例次(89.8%)。19例患者因原发病较重而死亡。本组有76例拔管后即行纤支镜检查,发现气管粘膜、声带、鼻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其中7例(9.2%)局部轻度糜烂,未见溃疡及出血等征象。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重症COPD,ARDS、肺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常需给予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换气功能,同时控制感染及处理并发症等,所以延长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为临床治疗所必需[1]。以前采用橡胶导管经口腔气管插管,其留置时间短、口腔清洁难。对于昏迷时间长、需保持较长时间人工通气和经口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必须作气管切开,但损伤大,护理要求高,并发症也多[2,3]。应用纤支镜导向经鼻插管的优点在于:(1)操作快速、准确,整个操作过程仅需1~2 min,并不受体位限制,可避免盲目性。(2)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可长时间放置,本组最长1例放置时间为106 d,有利于病情恢复和撤机[2]。(3)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的低(无)压硅胶导管,前端套囊内充填泡沫海绵,能自然复张,同时是开放的,压力低且可随周围的压力变动而变动,故其对气管压迫轻、刺激小。(4)经鼻低(无)压气管插管对同一患者可反复多次进行,尤其适合于COPD等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的抢救。本组有1例先后5次插管,均获成功。(5)经鼻插管后,有利于口腔护理,并避免了气管切开后的局部感染问题[4]。
, 百拇医药
经鼻气管插管不足之处在于其导管相对较长,管腔较细,引流不如气管切开,易形成痰痂填塞导管内口,本组有2例曾因发生管腔阻塞,故必须重视湿化和吸痰。当吸痰管插入受阻、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明显紫绀或呼吸机进气压力明显升高等情况时,应考虑及时换管。纤支镜导向经鼻气管插管不仅有利于COPD,ARDS患者的抢救,也可在外科、麻醉领域应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68.1
参 考 文 献
1 Bagley PH,O'Shea M. Increased frequency of obstructive airway abnormalities with long-term tracheostomy. Chest,1994,106(2):648
2 Moore FA,Haenel JB,Moore EE,et al.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gastrostomy in brain-injured patients——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J Trauma,1992,33(3):435
, http://www.100md.com
3 Fernandez L,Norwood S,Roettger R,et al. Bedside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with bronchoscopic guidanc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rch Surg,1996,131(2):129
4 Ochi JW,Bailey CM,Evans JN.Pediatric airway reconstruction at Great Ormond Street: a ten-year review.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2,101(8):656
(1997-08-12收稿,1997-11-20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