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膀胱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作者:谷振祥 孔祥田 周淑华 李传海
单位:253014 山东德州市人民医院泌尿科(谷振祥、周淑华、李传海);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孔祥田)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229 膀胱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疾病, 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1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0天,加重1天伴尿淋沥不尽于1994年5月23日入院。曾用抗炎及解痉药物治疗无效。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膀胱区耻骨上深压痛,未触及肿物,余正常,血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白细胞0.79,淋巴细胞0.20,嗜酸细胞0.005。尿常规正常。腹部X线平片:膀胱区耻骨上见0.3cm×0.3cm致密影,边缘不光滑。诊断:后尿道结石嵌顿。术中膀胱内未见结石,而膀胱底近三角区膀胱壁增厚,范围约4cm×3cm,边界欠清,病损区呈平台状高出周围正常粘膜1.5cm。表面充血水肿,色暗红。余膀胱壁未见异常。 冰冻病理报告:移行上皮轻度增生。行病灶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显示:膀胱粘膜水肿, 膀胱全层肌间弥漫性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偶见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其中肌间及部分逼尿肌肌束内有灶状肉芽肿性病变(图1),中心为炎性坏死物质,其周边为宽胞浆的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和大量聚集的嗜酸性白细胞(图2)。肉芽肿周边的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巨细胞及多核细胞无α-抗糜蛋白酶(α-ACT)表达。病理诊断:膀胱嗜酸性肉芽肿。术后症状消失。20个月后再次出现轻度尿频、尿急、尿末痛,B超及CT提示膀胱后壁局限性增厚,边界不清。考虑为本病复发,每日三次口服强地松5mg。5天后症状消失。以此剂量维持2周,随访2个月病情未复发。
讨论:本病为少见病,影像学与膀胱瘤不易区分,但患者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周围血嗜酸细胞增多。术中所见膀胱壁增厚、充血、水肿、局限性或弥漫性,酷以浸润性膀胱癌。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所见到的巨细胞及多核细胞无α-ACT表达,说明并非朗格罕氏细胞,可能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变态反应有关,为嗜酸细胞类增殖型变态反应在膀胱局部的表现。可能的抗原刺激因子包括细菌、寄生虫、药物及食物异体蛋白等。治疗首先去除抗原刺激物,类固醇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可有效地缓解及控制病情。小儿有自然病愈的报告。本例亦说明,该病有复发性,手术切除不能防止复发。
图1 膀胱嗜酸性肉芽肿。病灶位于膀胱间质(箭头示)部分逼尿肌受累(HE×40) 图2 膀胱嗜酸性肉芽肿.中心为炎性坏死,周边为巨细胞、多核巨细胞(箭头示)和嗜酸性白细胞,逼尿肌变性(HE×200)
(收稿:1996-06-13 修回:1997-09-29)
, http://www.100md.com
单位:253014 山东德州市人民医院泌尿科(谷振祥、周淑华、李传海);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孔祥田)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229 膀胱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疾病, 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1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0天,加重1天伴尿淋沥不尽于1994年5月23日入院。曾用抗炎及解痉药物治疗无效。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膀胱区耻骨上深压痛,未触及肿物,余正常,血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白细胞0.79,淋巴细胞0.20,嗜酸细胞0.005。尿常规正常。腹部X线平片:膀胱区耻骨上见0.3cm×0.3cm致密影,边缘不光滑。诊断:后尿道结石嵌顿。术中膀胱内未见结石,而膀胱底近三角区膀胱壁增厚,范围约4cm×3cm,边界欠清,病损区呈平台状高出周围正常粘膜1.5cm。表面充血水肿,色暗红。余膀胱壁未见异常。 冰冻病理报告:移行上皮轻度增生。行病灶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显示:膀胱粘膜水肿, 膀胱全层肌间弥漫性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偶见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其中肌间及部分逼尿肌肌束内有灶状肉芽肿性病变(图1),中心为炎性坏死物质,其周边为宽胞浆的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和大量聚集的嗜酸性白细胞(图2)。肉芽肿周边的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巨细胞及多核细胞无α-抗糜蛋白酶(α-ACT)表达。病理诊断:膀胱嗜酸性肉芽肿。术后症状消失。20个月后再次出现轻度尿频、尿急、尿末痛,B超及CT提示膀胱后壁局限性增厚,边界不清。考虑为本病复发,每日三次口服强地松5mg。5天后症状消失。以此剂量维持2周,随访2个月病情未复发。
讨论:本病为少见病,影像学与膀胱瘤不易区分,但患者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周围血嗜酸细胞增多。术中所见膀胱壁增厚、充血、水肿、局限性或弥漫性,酷以浸润性膀胱癌。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所见到的巨细胞及多核细胞无α-ACT表达,说明并非朗格罕氏细胞,可能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变态反应有关,为嗜酸细胞类增殖型变态反应在膀胱局部的表现。可能的抗原刺激因子包括细菌、寄生虫、药物及食物异体蛋白等。治疗首先去除抗原刺激物,类固醇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可有效地缓解及控制病情。小儿有自然病愈的报告。本例亦说明,该病有复发性,手术切除不能防止复发。
图1 膀胱嗜酸性肉芽肿。病灶位于膀胱间质(箭头示)部分逼尿肌受累(HE×40) 图2 膀胱嗜酸性肉芽肿.中心为炎性坏死,周边为巨细胞、多核巨细胞(箭头示)和嗜酸性白细胞,逼尿肌变性(HE×200)
(收稿:1996-06-13 修回:1997-09-29)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