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16456
肌注后局部硬结的防治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
     作者:戴汝明

    单位: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 (大新 5323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学报9802128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注射部位常易形成硬结,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国内对硬结产生的因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笔者就近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旨在加强对肌注后硬结的防治,并促进有关研究工作的进行。

    1 因素和产生机理

    1.1 化学性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较长时间肌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注射局部出现水肿,组织细胞代谢紊乱,药物不能及时被吸收而滞留局部,对局部产生化学性刺激,加之针头反复穿刺和注药时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化学性和创伤性肌纤维质炎,使肌纤维逐渐变性、萎缩,继而出现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并取代肌纤维。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增生并相互融合而形成硬结[1]
, http://www.100md.com
    1.2 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其性质、浓度有关,吸收速度快时,局部产生硬结的机会少。油剂药物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难溶于组织间液,不易渗入毛细血管影响药物的吸收。不溶性制剂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混悬液)吸收率下降,嗜脂性药物较非脂溶性药物吸收速度快。嗜脂性药物能够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弥散,而非脂溶性药物要依靠注射部位的淋巴系统扩散,可淋巴的流速不到血浆流速的0.1%,故吸收相当慢。药物的浓度也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如阿托品的溶液浓度增高时吸收快,而利多卡因在高浓度的小溶量时则相反。假若药物的浓度因另一种溶质的存在而增高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则减慢[2]。 吸收速度慢的药物滞留在注射局部易形成硬结。

    1.3 注射微粒 在注射过程中,小于针孔的微粒,随药液注射到组织中,可作为异物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引起巨细胞增殖。一些极微小的颗粒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较大些的颗粒则由多核巨细胞附着或包围,局部产生肉芽组织将异物与健康组织隔离,死亡的肉芽组织变为结缔组织,将异物包裹其中,形成硬结[3]
, 百拇医药
    1.4 局部血流量和注射深度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注射部位的血流量成正比[1]。脂肪层内的血管分布较肌层少,因而吸收率远不及肌层,肌注时如果注射深度不够,将药物注入脂肪层,药物在脂肪层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形成硬结。

    1.5 注射部位脂肪厚度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过于丰满者,用7号针头注射也达不到肌层,使药物停留在脂肪层,易形成硬结。药物硬结之形成与接受药物注射人体的皮下脂肪厚度成正比[4]

    2 预防对策

    2.1 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需长期肌注给药者可采用三角肌、臀肌、股外侧肌等部位有计划地交替进行。若反复连续在一处注射,即使将药物注入到肌层,也同样可以形成硬结。因而只有在保证将药物注入肌层的前提下,交替更换注射部位,以减少药物在局部的滞留,降低药物对局部的化学刺激,才能有效地预防硬结的形成。
, 百拇医药
    2.2 减轻药物对局部的化学性刺激 有的药物刺激性非常大,如青霉素G肌注时不仅疼痛厉害,也易产生硬结。为降低其刺激性,临床上曾一度使用苯甲醇作溶媒,虽镇痛效果好,但因加速了硬结的形成,影响药物疗效而被淘汰。之后又试用0.2%盐酸利多卡因作溶媒,不易形成硬结[5],此外还用灭菌注射用水和0.9%NaCl作溶媒,有人通过实验认为,0.9%NaCl作溶媒,肌注后不仅局部剧痛,产生硬结也多,灭菌注射用水产生硬结最少,但肌注后引起剧痛[5]

    2.3 避免注射微粒的产生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开启蜡封瓶装药物的铝盖后,必须用酒精梯球擦净橡皮塞面上的蜡屑,安瓿装药物禁用长镊敲打安瓿,并采取正确的吸药方法,即略倾安瓿,使药液低于颈口,将针头插到安瓿中部吸药,可有效地减少玻璃微粒进入药液[3]

    2.4 减轻对注射局部的机械性损伤 进针后要按正规操作,妥善固定针栓,避免晃动针头,推药要均匀,同时应选用锐利无钩的针头,以免加重肌纤维损伤。
, 百拇医药
    2.5 根据体型选择合适的针头或注射部位 临床常规采用6.5~7号针头肌注,往往不能将药物注入肌层。刘迎利等人观察了成年尸体标本臀部外上1/4的脂肪厚度,发现女尸皮下脂肪厚度平均为24.3mm,男尸为23.4mm,因而即使用32mm长的7号针头肌注,刺入深度为19~21mm也达不到肌层[4]。因此应根据体型选择适宜针头,无力型男女各年龄适宜选用6.5~7号针头肌注,正力型男性和30岁以下的女性宜选用7号针头,正力型中老年女性和超力型男性宜选用35mm长的8号针头,超力型女性宜选用40mm长的肌注针头。根据体型选择针头可使局部肿痛和硬结率明显下降,尤以超力型下降最显著[6]。然而随着针头长度的增加,直径也相应增大,对肌纤维的损伤也随之增加,因此给极度肥胖者肌注时,尽量不选臂大肌,可选脂肪层相对较薄的三角肌、臀中肌、臀小肌或股外侧肌。注射三角肌比股外侧肌吸收快,臀部最慢。此外,小腿三头肌肌腹发达,血液供应丰富,利于药物吸收,也适宜作肌注部位[7]

    2.6 对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肌注给药,对难以吸收的药物也应限制注射剂量。
, http://www.100md.com
    2.7 每次肌注后给予局部按摩或湿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 治疗方法

    以往惯用33%硫酸镁局部湿敷,但景俊英通过实验认为,在性别、年龄、硬结硬度和面积、形成与持续时间及疼痛差异无显著性的情况下,活血散结膏贴敷疗效优于33%硫酸镁[8]。王粤湘用鲜姜外擦治疗肌注后硬结,硬结消散快,止痛效果好,总有效率达87.5%[9]。周立宁等人试用654-2醇溶液外敷治疗,总有效率达100%[10]。陈汉霞认为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肌注后硬结,可使药液渗入毛细血管,使萎缩的肌纤维得到营养逐渐恢复弹性[11]。几种简便疗法:硬结局部贴敷伤湿止痛膏[12]或永磁体[13]或马铃薯片;新鲜蒲公英捣烂加50%酒精调匀直接敷于硬结,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14]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肌注后硬结的防治措施很多,且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然而,预防肌注后硬结须采取综合措施,任何单一措施很难完全奏效,可是能深入臀大肌肌层的直径相当于7号针头大小而较之长的肌注针头尚未开展使用,如何降低注射药物本身的刺激性也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保云,刘玉芹.预防肌注后硬结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0;25(8):373

    2 王瑞华,姚远翠.臀部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学杂志,1993;8(8):95

    3 杨绍蓉.微粒与肌注后硬结.中华护理杂志,1989;24(12):734

    4 刘迎利,孟庆友.臀肌注射深度与硬结形成的临床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86;(2):28
, 百拇医药
    5 朱晓玮.小议青霉素溶媒.护士进修杂志,1988;(12):17

    6 冯伟如,吴有利.肌肉注射按体型选择针头的观察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43

    7 郭进学,冯天祥,张秀云,等.小腿后侧注进针部位的局部解剖学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3;28(6):325

    8 景俊英.活血散结膏贴敷治疗肌注后硬结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4;29(2):69

    9 王粤湘.鲜姜外擦治疗肌注后硬结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4;29(8):498

    10 周立宁,刘志胜.654-2醇溶液外敷治疗肌注后硬结的疗效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3;28(6):356

    11 陈汉霞.再障肌注丙睾形成硬结的特点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13

    12 张炎,邓学真.应用伤湿止痛膏治疗肌注后硬结.中华护理杂志,1992;27(10):471

    13 赵太茵.贴敷永磁体治疗肌注所致红肿.硬结100例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0;25(11):592

    14 肖永宜,韩晓波,刘卫国,等.治疗肌注硬结小经验介绍.实用护理杂志,1986;(2):15

    (1997-09-22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