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潜在课程的几个理论与实际问题刍议
作者:蒙 神
单位: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百色 533000)
关键词:高校;潜在课程;理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28 摘要 潜在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大主题之一。文中对高校潜在课程的作用与影响及其学习活动内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课程建设的思考。
课程体系是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又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课程体系,国家教委最近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正全面起动,为高校在21世纪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曾进行几次较大的改革调整,由于深受原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改革始终没有走出旧的课程结构模式,仍过多地强调学科课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忽视把潜在课程的学习活动纳入课程的领域,使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教育影响割裂开来,没有形成更为完善的知、情、意、行彼此关联而成的教育整体经验,造成了潜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的脱节。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潜在课程在学生个性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 百拇医药
1 高校潜在课程的作用与影响
潜在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大主题之一,它是相对于正式课程而言的。潜在课程论者认为:“学生在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等方面可以测量的认知、技能上的发展,他们还从学校的制度、组织、社会过程和师生交互作用等方面接受没有显现出来的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这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暗默的教学叫做‘潜在课程’”[1]。潜在课程是使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教育性经验,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正如结构—功能论流派所认为的那样,“潜在课程”的功能一是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适当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学习、达到学习的目标。二是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方面起着比正式课程更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有意无意中学到一些社会分工体系和社会秩序稳定所必需的价值、态度和规范,以便毕业后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可见,这一理论不仅对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借鉴的作用,也对大学生进行正式课之外的其它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 百拇医药
1.1 潜在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未来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要使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成为一个具有丰富个性和完整人格的人,必须使他们的各种心理特征能够综合发展。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发展理性的因素固然是十分必要,但是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评价等非理性的因素更不能忽视。一个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需要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来提供能量和动力,同时也是知识转化为思想觉悟、达到高尚精神境界的催化剂作用。由于当今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他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会给人们造成了精神文明的衰退,只顾眼前利益,胸无大志等不良的影响,破坏了人的心理平衡。潜在课程就是促使大学生从知、情、意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整体的影响,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性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1.2 潜在课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意识能力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而无意识精神分析学家费洛伊德认为,情感因素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逻辑思维及理性的发明活动,也要依赖无意识的某种反应。由此可见,潜在课程的确立是同有意识和无意识密切相关的,是建立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基础上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比较脆弱的,为提高他们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能力。我们应该克服只强调和利用机械的、逻辑的、非情感的、无趣味的那部分大脑功能的传统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下,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在现代信息膨胀的时代,继续用灌输的办法来要求大学生学习知识,必将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现象,严重的可导致精神异常。因此,潜在课程就是“利用周围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去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2],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成功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没有清楚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 百拇医药
1.3 潜在课程能使大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要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教育将发生重大的变革,那种封闭式的、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要求由知识网所组成的开放式的教学制度代替,把按年龄分班的集体教学模式,逐步改为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提供适合学习者程度的课程的集体教学;并通过电脑对信息的利用,学生学习不是人在课堂,面对黑板,被动地学习了,而是面向社会咨询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丰富社会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但是,人与社会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当前大学生中反映出来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等能力较差。这正是我国经济、政治和道德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体身上,忽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教育效能,更要对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的影响加以组织引导,发挥潜在课程在信息社会中培养人才的作用,使大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充满信心去迎接社会化生活情境的挑战。
, 百拇医药
2 高校潜在课程学习活动的内容
潜在课程学习活动的内容涉及面宽、范围广泛,包括除了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和各种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之外的,具有教育影响作用的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如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或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经常接触体验的一种有形、无形的影响等。这都含括着潜在课程的活动范围之列。其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符合教育目的的不明确指向学科内容的实体性精神文化。如学校图书馆和各资料室收藏的各种图书资料及流传在师生中的各种读物等。这些资料和读物都是潜在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生从课外读书中可以吸取知识的精神食粮,那种内容健康、科学的读物,对学生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我们要严格实体性精神文化审查与选择,以保证潜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2.2 按照教育目的创造的非主体性精神文化 如学校、班级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机构制度、班级公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行为准则等。而非制度文化包括校风、校貌、传统、仪式、舆论、和谐人际关系、领导作风、教职工精神风貌等。如果大学生在长期形成良好的学校、班级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的环境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到身心愉快、精神焕发,从而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并自觉维护这一良好风气,自觉抵制破坏和污染精神环境的人和事。可见,非主体精神文化是潜在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百拇医药
2.3 配合教育目标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各种集会、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社团和协会活动等。有目的组织大学生参加思想健康、格调高尚,富于吸引力的集会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的效果。让大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取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用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劳动教育、为群众服务的教育,使他们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以上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都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并获取丰富知识的结果,也是潜在课程内容的要素。
2.4 依教育目标建设的学校物理环境构成的物质文化 如学校建筑及造型、布局、校园环保、教学设备、校舍大小、校旗、校徽、校服等。如果学校具有布局合理,校舍设计实用、安适,学校环境美化净洁,学校食堂卫生、价廉物美,完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学生会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从审美情趣的薰陶中产生聚合力量,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构建一个精神文明的物质文化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也是潜在课程建设的物质条件。
, 百拇医药
3 高校潜在课程建设的思考
潜在课程是学校范围内除正式课程之外的,按照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如果从教育过程的师生双方来说是“看不见的教育”。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建设内容之一。如何加强高校潜在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就高校潜在课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3.1 充分认识潜在课程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依靠正式课程的教育效应,还要依靠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潜在课程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心智、优育人心、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等多种教育效能。因而一直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把它纳入学校活动计划并付诸实施,也取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目前有些高校对潜在课程对培养人才素质的影响力度认识不够,没有把潜在课程当作象正式课程建设那样高度重视,只把课程学习活动当作一般号召,一种自愿参与性的要求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程的教育效应。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和办学条件,把潜在课程建设列入跨世纪教育改革的范围,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发挥潜在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工程中潜能教育作用。
, 百拇医药
3.2 加强潜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规范化 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面对21世纪的课程内容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学科课程的范围,应扩展拓宽到潜在课程的领域。虽然许多高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已注意把“活动”内容纳入课程的结构体系,把发展学生个性的潜在学习活动列入教学活动的范围。但事实上,潜在课程还没有在高校形成课程内容体系,现各高校对潜在课程学习内容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是不够强的,特别对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随意性较大,既没有科学的内容要求,规范化的实施办法及考核措施,形成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局面。为使潜在课程成为一门课程内容来教育培养青年一代,学校应从教学计划的总体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潜在课程的具体内容、学习活动课时、活动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课程进行建设改造,对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有科学性和规范化的潜在课程内容体系,确保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3.3 力求潜在课程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潜在课程学习活动形式的净化,应在课程建设健康向上的前提条件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及特长爱好,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因为人的脑海中文化素质、文化品种越多,越有可能通过随机的碰撞出现优化组合,激发创新的观念。而文化单一,知识狭窄则势必导致思路单一,思想僵化,从而束缚和窒息创造性。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自立于社会。为使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新人,只有进行多品种、高品位的非理性的学习活动教育,才能熔炼出优质的“钢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82
2 吴也显.潜在课程初探.教育研究,1987;(11):1
(1998-01-12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百色 533000)
关键词:高校;潜在课程;理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28 摘要 潜在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大主题之一。文中对高校潜在课程的作用与影响及其学习活动内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课程建设的思考。
课程体系是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又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课程体系,国家教委最近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正全面起动,为高校在21世纪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曾进行几次较大的改革调整,由于深受原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改革始终没有走出旧的课程结构模式,仍过多地强调学科课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忽视把潜在课程的学习活动纳入课程的领域,使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教育影响割裂开来,没有形成更为完善的知、情、意、行彼此关联而成的教育整体经验,造成了潜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的脱节。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潜在课程在学生个性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 百拇医药
1 高校潜在课程的作用与影响
潜在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大主题之一,它是相对于正式课程而言的。潜在课程论者认为:“学生在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等方面可以测量的认知、技能上的发展,他们还从学校的制度、组织、社会过程和师生交互作用等方面接受没有显现出来的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这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暗默的教学叫做‘潜在课程’”[1]。潜在课程是使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教育性经验,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正如结构—功能论流派所认为的那样,“潜在课程”的功能一是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适当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学习、达到学习的目标。二是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方面起着比正式课程更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有意无意中学到一些社会分工体系和社会秩序稳定所必需的价值、态度和规范,以便毕业后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可见,这一理论不仅对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借鉴的作用,也对大学生进行正式课之外的其它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 百拇医药
1.1 潜在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未来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要使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成为一个具有丰富个性和完整人格的人,必须使他们的各种心理特征能够综合发展。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发展理性的因素固然是十分必要,但是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评价等非理性的因素更不能忽视。一个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需要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来提供能量和动力,同时也是知识转化为思想觉悟、达到高尚精神境界的催化剂作用。由于当今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他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会给人们造成了精神文明的衰退,只顾眼前利益,胸无大志等不良的影响,破坏了人的心理平衡。潜在课程就是促使大学生从知、情、意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整体的影响,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性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1.2 潜在课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意识能力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而无意识精神分析学家费洛伊德认为,情感因素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逻辑思维及理性的发明活动,也要依赖无意识的某种反应。由此可见,潜在课程的确立是同有意识和无意识密切相关的,是建立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基础上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比较脆弱的,为提高他们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能力。我们应该克服只强调和利用机械的、逻辑的、非情感的、无趣味的那部分大脑功能的传统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下,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在现代信息膨胀的时代,继续用灌输的办法来要求大学生学习知识,必将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现象,严重的可导致精神异常。因此,潜在课程就是“利用周围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去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2],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种成功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没有清楚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 百拇医药
1.3 潜在课程能使大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要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教育将发生重大的变革,那种封闭式的、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要求由知识网所组成的开放式的教学制度代替,把按年龄分班的集体教学模式,逐步改为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提供适合学习者程度的课程的集体教学;并通过电脑对信息的利用,学生学习不是人在课堂,面对黑板,被动地学习了,而是面向社会咨询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丰富社会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但是,人与社会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当前大学生中反映出来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等能力较差。这正是我国经济、政治和道德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体身上,忽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教育效能,更要对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的影响加以组织引导,发挥潜在课程在信息社会中培养人才的作用,使大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充满信心去迎接社会化生活情境的挑战。
, 百拇医药
2 高校潜在课程学习活动的内容
潜在课程学习活动的内容涉及面宽、范围广泛,包括除了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和各种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之外的,具有教育影响作用的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如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或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经常接触体验的一种有形、无形的影响等。这都含括着潜在课程的活动范围之列。其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符合教育目的的不明确指向学科内容的实体性精神文化。如学校图书馆和各资料室收藏的各种图书资料及流传在师生中的各种读物等。这些资料和读物都是潜在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生从课外读书中可以吸取知识的精神食粮,那种内容健康、科学的读物,对学生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我们要严格实体性精神文化审查与选择,以保证潜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2.2 按照教育目的创造的非主体性精神文化 如学校、班级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机构制度、班级公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行为准则等。而非制度文化包括校风、校貌、传统、仪式、舆论、和谐人际关系、领导作风、教职工精神风貌等。如果大学生在长期形成良好的学校、班级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的环境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到身心愉快、精神焕发,从而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并自觉维护这一良好风气,自觉抵制破坏和污染精神环境的人和事。可见,非主体精神文化是潜在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百拇医药
2.3 配合教育目标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各种集会、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社团和协会活动等。有目的组织大学生参加思想健康、格调高尚,富于吸引力的集会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的效果。让大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取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用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劳动教育、为群众服务的教育,使他们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以上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都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并获取丰富知识的结果,也是潜在课程内容的要素。
2.4 依教育目标建设的学校物理环境构成的物质文化 如学校建筑及造型、布局、校园环保、教学设备、校舍大小、校旗、校徽、校服等。如果学校具有布局合理,校舍设计实用、安适,学校环境美化净洁,学校食堂卫生、价廉物美,完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学生会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从审美情趣的薰陶中产生聚合力量,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构建一个精神文明的物质文化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也是潜在课程建设的物质条件。
, 百拇医药
3 高校潜在课程建设的思考
潜在课程是学校范围内除正式课程之外的,按照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如果从教育过程的师生双方来说是“看不见的教育”。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建设内容之一。如何加强高校潜在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就高校潜在课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3.1 充分认识潜在课程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依靠正式课程的教育效应,还要依靠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潜在课程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心智、优育人心、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等多种教育效能。因而一直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把它纳入学校活动计划并付诸实施,也取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目前有些高校对潜在课程对培养人才素质的影响力度认识不够,没有把潜在课程当作象正式课程建设那样高度重视,只把课程学习活动当作一般号召,一种自愿参与性的要求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程的教育效应。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和办学条件,把潜在课程建设列入跨世纪教育改革的范围,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发挥潜在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工程中潜能教育作用。
, 百拇医药
3.2 加强潜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规范化 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面对21世纪的课程内容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学科课程的范围,应扩展拓宽到潜在课程的领域。虽然许多高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已注意把“活动”内容纳入课程的结构体系,把发展学生个性的潜在学习活动列入教学活动的范围。但事实上,潜在课程还没有在高校形成课程内容体系,现各高校对潜在课程学习内容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是不够强的,特别对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随意性较大,既没有科学的内容要求,规范化的实施办法及考核措施,形成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局面。为使潜在课程成为一门课程内容来教育培养青年一代,学校应从教学计划的总体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潜在课程的具体内容、学习活动课时、活动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课程进行建设改造,对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有科学性和规范化的潜在课程内容体系,确保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3.3 力求潜在课程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潜在课程学习活动形式的净化,应在课程建设健康向上的前提条件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及特长爱好,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因为人的脑海中文化素质、文化品种越多,越有可能通过随机的碰撞出现优化组合,激发创新的观念。而文化单一,知识狭窄则势必导致思路单一,思想僵化,从而束缚和窒息创造性。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自立于社会。为使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新人,只有进行多品种、高品位的非理性的学习活动教育,才能熔炼出优质的“钢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82
2 吴也显.潜在课程初探.教育研究,1987;(11):1
(1998-01-12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