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46881
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红斑性肢痛症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彭楠 汪玉平

    单位: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

    关键词:

    例1 男性 例1 男性,23岁,武警战士。主诉:双手、双足发红,疼痛一月余。受凉后出现双足皮肤发红、胀痛、烧灼感,继而累及双手。夜间疼痛更甚,不能入睡,睡觉时四肢露于被外或将双手、双足浸泡冷水中,皮肤红色变浅,疼痛缓解,方能入睡。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双手、双足皮肤鲜红色,有多处皲裂,患处皮肤温度高,达38℃。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无感觉及运动异常。血常规正常。

    例2 女性,54岁,医生,双足发热,疼痛十七年余。双足胀痛,发热感,喜按压患处或双足浸泡冷水。不愿穿袜,足部易出汗。夜间疼痛明显,睡觉时双足露于被外。查体:一般情况良好,BP 18/12 kPa。双足皮肤潮红,无压痛,皮肤温度高,有时达37~40 ℃,无感觉异常。但行走活动时症状加重。血常规和血糖正常。

    上述两例患者均用短波紫外线治疗,Ⅰ~Ⅱ级红斑量,照射局部患处及相应节段腰骶椎、颈椎区,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治疗1次后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皮肤红色明显变浅,经3~5次治疗痊愈。随访:例1 30个月未复发,例2 3个月后复发。

    讨 论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此病的突出特点是:肢端皮肤发红、疼痛,伴皮肤温度升高。病因不明,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药物治疗可服用阿斯匹林止痛,血管收缩剂(麻黄素,肾上腺素,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血管扩张药物(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和心得安都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也有人主张用强镇静剂如氯丙嗪治疗。对顽固性疼痛难治病人可进行周围神经或交感神经的普鲁卡因封闭/酒精阻止或手术切断。

    以往物理治疗采用局部浸浴、超声波、短波或超短波等疗法。我们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相对药物治疗副作用少的优点。用紫外线照射患处及相应神经节段区会引起神经纤维可逆的变性,刺激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国外学者Drenth行皮肤活检发现患处血管周围水肿,单核细胞浸润,中度内皮细胞肿胀,增厚的血管基底膜呈板层结构。紫外线对患处皮肤消炎、消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随访两例病人,一例病程短,治疗后2年6个月(30个月)未复发。另1例病程长,治疗后3月再次复发。

    (收稿 1998-06-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