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多关节骨关节病伴椎管狭窄症1例报告
作者:张建新1 张龙海1 季新民1 胥少汀1
单位:1 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 100700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437 患者男,31岁。主因双髋、膝疼痛13年,双下肢麻木和间歇性跛行6个月余,于1990年7月23日住院。患者因双膝内翻畸形于1983年9月住我科行双胫骨高位截骨术。从1990年1月始在久立或行走时出现双下肢无力,影响行走,走100m左右就需蹲下休息。休息10余分钟后症状可缓解。骑自行车时无特殊不适。查体:病人身体矮小,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腰后伸活动受限,左侧T12以下、右侧L2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稍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双膝腱反射亢进,胫后肌、跟腱反射活跃,踝阵挛右(+),左(-),Babinski征右(+),左(-)。双上肢感觉、肌力均正常,Hoffmann征(-)。颈、胸、腰椎及四肢多关节X光片显示双髋、膝、踝关节及肘、腕、手指关节均有严重骨关节病之表现,关节间隙变窄,骨唇样增生,股骨头变扁。颈椎正侧及斜位片示C2~C7双侧小关节增生、肥大;胸椎侧位片示椎体扁长,呈双凹状,椎体前及两侧骨唇样增生,关节突增生;腰椎侧位片示椎体明显扁长,并前方轻度楔形变。测量椎管矢状径比椎体矢状径明显变窄,以腰椎为著。行椎管造影头低脚高60°位时,造影剂在T9水平不全梗阻,直立位时造影剂在L3处完全梗阻。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均正常。脑脊液检查:潘迪试验(),蛋白定量1.62g/L。诊断:胸腰椎管狭窄症。决定分期行胸椎和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1990年8月18日在局麻下行“T7至T12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椎板厚1.2cm,黄韧带厚0.8cm,并见硬膜表面有大量脂肪组织堆积。术后病人双下肢感觉障碍消失,间歇性跛行症状减轻。椎管内脂肪组织和切除之骨质病理检查为“脂肪组织、变性的骨组织”和“变性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半年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1~S1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小关节突明显肥大且内聚,椎板增厚,L4、L5为2.5cm,骨质坚硬,椎管内硬膜外充满脂肪组织。术后病人双下肢症状明显缓解,3周后下地活动,3个月后恢复原工作。5年后病人因右下肢麻木疼痛3个月于1995年11月7日第4次住院。查:行走时步态不稳,颈前屈时四肢出现明显“传电感”,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右侧Ⅳ级,右前臂及双手掌外侧皮肤痛觉减退,双上肢腱反射稍活跃,Hoffmann征(+),髌阵挛、踝阵挛均(+),Babinski征(-),颈椎MRI示C4~C7脊髓变细,C4~5、C5~6、C6~7椎间隙处前后方均有压迫,双上肢SEP示“神经性受损”。诊断:颈椎椎管狭窄症。遂于1995年11月23日在局麻下行“C4~T1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椎板硬膜间隙明显变窄,椎板增厚达2cm,硬膜增厚变硬,硬膜外脂肪组织消失,椎板切除减压后见硬膜明显隆起,恢复轻微搏动。术后病人即感双下肢轻松,1周后下地行走,半年后复查双上、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全身多关节骨关节病并颈、胸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较罕见。此例双肘、腕、手掌指及指间关节,双髋、膝、踝关节发病在先,胸、腰及颈椎发病在后,有关化验检查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仅为退行性变,未能找出具体发病原因。其姐在患者之先发病,多关节活动障碍,双髋关节退变增生,曾行全髋置换。故此例可能系家族遗传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脊柱及四肢关节发生退变,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并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先后切除胸椎板7个,腰骶椎板6个,颈椎板4个,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虽切除椎板较多,但经长期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之表现。 收稿日期:1997-01-22, http://www.100md.com(张建新1 张龙海1 季新民1 胥少汀1)
单位:1 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 100700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437 患者男,31岁。主因双髋、膝疼痛13年,双下肢麻木和间歇性跛行6个月余,于1990年7月23日住院。患者因双膝内翻畸形于1983年9月住我科行双胫骨高位截骨术。从1990年1月始在久立或行走时出现双下肢无力,影响行走,走100m左右就需蹲下休息。休息10余分钟后症状可缓解。骑自行车时无特殊不适。查体:病人身体矮小,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腰后伸活动受限,左侧T12以下、右侧L2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稍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双膝腱反射亢进,胫后肌、跟腱反射活跃,踝阵挛右(+),左(-),Babinski征右(+),左(-)。双上肢感觉、肌力均正常,Hoffmann征(-)。颈、胸、腰椎及四肢多关节X光片显示双髋、膝、踝关节及肘、腕、手指关节均有严重骨关节病之表现,关节间隙变窄,骨唇样增生,股骨头变扁。颈椎正侧及斜位片示C2~C7双侧小关节增生、肥大;胸椎侧位片示椎体扁长,呈双凹状,椎体前及两侧骨唇样增生,关节突增生;腰椎侧位片示椎体明显扁长,并前方轻度楔形变。测量椎管矢状径比椎体矢状径明显变窄,以腰椎为著。行椎管造影头低脚高60°位时,造影剂在T9水平不全梗阻,直立位时造影剂在L3处完全梗阻。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均正常。脑脊液检查:潘迪试验(),蛋白定量1.62g/L。诊断:胸腰椎管狭窄症。决定分期行胸椎和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1990年8月18日在局麻下行“T7至T12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椎板厚1.2cm,黄韧带厚0.8cm,并见硬膜表面有大量脂肪组织堆积。术后病人双下肢感觉障碍消失,间歇性跛行症状减轻。椎管内脂肪组织和切除之骨质病理检查为“脂肪组织、变性的骨组织”和“变性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半年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1~S1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小关节突明显肥大且内聚,椎板增厚,L4、L5为2.5cm,骨质坚硬,椎管内硬膜外充满脂肪组织。术后病人双下肢症状明显缓解,3周后下地活动,3个月后恢复原工作。5年后病人因右下肢麻木疼痛3个月于1995年11月7日第4次住院。查:行走时步态不稳,颈前屈时四肢出现明显“传电感”,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右侧Ⅳ级,右前臂及双手掌外侧皮肤痛觉减退,双上肢腱反射稍活跃,Hoffmann征(+),髌阵挛、踝阵挛均(+),Babinski征(-),颈椎MRI示C4~C7脊髓变细,C4~5、C5~6、C6~7椎间隙处前后方均有压迫,双上肢SEP示“神经性受损”。诊断:颈椎椎管狭窄症。遂于1995年11月23日在局麻下行“C4~T1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见椎板硬膜间隙明显变窄,椎板增厚达2cm,硬膜增厚变硬,硬膜外脂肪组织消失,椎板切除减压后见硬膜明显隆起,恢复轻微搏动。术后病人即感双下肢轻松,1周后下地行走,半年后复查双上、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全身多关节骨关节病并颈、胸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较罕见。此例双肘、腕、手掌指及指间关节,双髋、膝、踝关节发病在先,胸、腰及颈椎发病在后,有关化验检查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仅为退行性变,未能找出具体发病原因。其姐在患者之先发病,多关节活动障碍,双髋关节退变增生,曾行全髋置换。故此例可能系家族遗传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脊柱及四肢关节发生退变,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并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先后切除胸椎板7个,腰骶椎板6个,颈椎板4个,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虽切除椎板较多,但经长期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之表现。 收稿日期:1997-01-22, http://www.100md.com(张建新1 张龙海1 季新民1 胥少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