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尿道 > 尿道上裂
编号:10238521
阴囊正中带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的远期随访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黄鲁刚* 陈绍基* 王明和*

    单位:*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980420 阴囊正中带蒂皮瓣作为尿道下裂一期修复的术式,曾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我院1986年~1989年共施行31例,其中26例得到7年~10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对该手术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价值及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年龄2岁~12岁,平均6.9岁。均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阴茎不同程度的下弯畸形,无排尿困难,但需下蹲排尿。其中阴茎型23例,阴茎阴囊型5例,阴囊型3例。手术修复长度2 cm~6 cm,平均3.3 cm。一期手术修复成功25例(80.6%),另有尿瘘4例(12.9%),尿道口狭窄2例(6.5%),经再次手术后治愈。
, http://www.100md.com
    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置多孔硅胶管至膀胱作尿道支架兼尿液引流,不作近侧膀胱转流,距冠状沟0.5 cm处环形切口,于白膜浅层向阴茎根部剥离包皮,同时切除阴茎腹侧的纤维索带组织及发育不良的尿道,矫正下曲;阴囊正中切取以尿道口为远侧基底的矩形阴囊皮瓣,宽度1.5 cm~2 cm,长度为尿道口至龟头隐窝距离再长1/4,用5/0肠线或6/0 Dexon线双层连续内翻缝合成形尿道;用龟隧道法或纵形劈开法将尿道口成形于龟头隐窝,背侧包皮瓣转至阴茎腹侧覆盖皮肤缺损,成形阴茎。术后置管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及解痉镇静剂,7天后拔管排尿。

    随访结果 31例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3.9%。随访时间7年~10年,平均8.5年。阴茎外观、尿道功能满意者13例;尿道开口于冠状沟及冠状沟下的13例中7例再次行尿道口前移、龟头成形术,5例轻度阴茎下曲中2例为术后残余下曲,3例为继发下曲;尿线无力(每次排尿超过1分钟以上)6例;尿道内结石5例,3例经尿道取出,2例经尿道切开取出;尿道内生长毛发4例。
, 百拇医药
    2 讨论

    阴囊正中带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所采用的阴囊皮瓣血循环较丰富,皮瓣较厚、组织坚韧,能双层缝合成形尿道,且成形尿道缝合缘恰与阴茎海绵体相贴,有效的降低了尿瘘的发生。该术式为一期修复,克服了传统的需二期手术的缺点,修复长度较好,且手术设计简便,初开展者易于掌握,最适应于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部分尿道开口于阴茎近侧的患儿在矫正阴茎下曲后,其尿道口恰退至阴茎阴囊交界区,亦适用此手术。本组有23例阴茎型均属此种情况。

    但因儿童阴囊皮瓣较韧厚,使成形的尿道也较粗,而患儿的阴茎龟头往往发育差,致修复后的阴茎外观显得粗短。有时龟头包绕尿道困难,尿道口只能重建在冠状沟平面。本组随访患儿半数尿道口未达正位,除部分因术后龟头裂开尿道退缩外,则因为手术困难所致。阴囊皮瓣组织含有内膜,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成形后的尿道内壁可能产生皱折,而影响尿流动力。本组6例患儿尿线细、尿线无力,用探条扩张时,尿道通畅并无狭窄梗阻,其原因可能与尿道过宽或内壁皱折有关。
, http://www.100md.com
    阴囊皮瓣存在毛囊和皮脂腺,儿童虽阴囊皮肤光滑,但在阴毛生长后,必将引起尿道毛发生长和皮脂潴留现象。本组随访有4例尿道毛发者年龄已达14岁,1例在尿道口毛发成丛,计有15根,而尿道皮脂潴留则表现为尿道壁上出现小的硬结。5例尿道结石均在手术一年后发生,其可能原因为:①毛囊皮脂腺的存在;②成形尿道宽大或尿道壁皱折,形成相对憩室样变化,影响了尿流力学,产生尿道内壁损伤和矿物质沉积;③尿道毛发的存在。

    综上,虽阴囊正中带蒂皮瓣的早期手术成功率可达80.6%,但远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再手术率也较高。按现代尿道下裂矫治的原则:尿道正位开口,阴茎勃起伸直,尿流尿线正常,阴茎外观接近正常。阴囊正中带蒂皮瓣手术难以达到上述标准,然而,在尿道缺损长的重型尿道下裂(阴囊型、会阴型),单一应用带蒂包皮瓣术不足以修复时,联合阴囊正中皮瓣可以完成一期修复,仍是目前治疗长段型尿道下裂的重要术式之一。对包皮发育很差或曾行带蒂包皮瓣手术失败后的患儿,阴囊正中带蒂皮瓣仍应作为选择术式。

    (收稿:1997-04-21),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尿道 > 尿道上裂